-
《山这边,山那边》:书写山乡巨变的史诗之作
翻读长篇报告文学《山这边,山那边》,有一种惊喜之感。
2024-05-26
-
谁在水下?——从小说里的注释读起
读小说时闪过一个念头,如果2069年这本《水下之人》还在书架,我就取出来,重读一遍,先读其中注释。
2024-05-26
-
充满创造性的生活才是治愈人心的所在
《当燃》是青年作家周宏翔的长篇新作,首发于《收获》长篇小说2024年春卷。
2024-05-26
-
《万事如镜》:当代寓言创作的一朵奇葩
这虽然是一本小书,可竟然是内涵丰富的现代寓言集。
2024-05-26
-
借古说今的《食南之徒》
写小说需要许多驳杂的识见,需要对社会的透析,对作者而言这些是极为重要的考验,毕竟故事由细节组成,情节展开要有不同环节,这些都是生活中所见所闻的再现。
2024-05-26
-
《拍电影》:虚幻电影现实人生
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无数微妙的情绪共同建构了当下社会人最真实的生存状态。
2024-05-26
-
北京在古典诗歌中的模样
《古代诗歌中的北京》 马东瑶 主编 文津出版社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吟诵这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大部分人耽于其艺术的高妙,似乎不觉得这和北京有多大联系。
2024-05-25
-
虚构的存在之真 ——简谈《文家大院》
于坚在近十余年来写了多篇小说,《女娲补天记》《赤裸着晚餐》《变脸记·墙上爬着青藤》《烟》《窗子》《乌鸦:小说七篇》《盲道》《翡翠蜥蜴》《文石》《文家大院》等等,大都是以他所亲历的人与事为蓝本,敷衍成文。
2024-05-24
-
《金翅鱼之歌》:当你唱起金翅鱼之歌
《金翅鱼之歌》是一部在生态保护的底色下,讲述一个北漂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信念而历经曲折与现实对抗的小说。
2024-05-24
-
《城市春晖》:中国公园城市的现代化样本
陈新是中国作家里颇具现代化意识和现代化担当的作家。
2024-05-24
-
黑孩《物理反应》:颠倒的双脚
在黑孩的小说《物理反应》中,日本生活的节奏自有其固定的时间安排——冰箱的保修期只到11号,超过一天都无法免费维修,东京皇宫周围只有星期日在专门区域内可以骑车通行,从东京到热海搭乘新干线要50分钟,为拼装一台高级模型小汽车收集零件则需要花一年的时间。
2024-05-24
-
汩汩流出清泉的新闻“深井”
劳罕、邢宇皓、卢泽华、常河合著的《山这边,山那边》是一部非常有创意的报告文学作品,该作品详细记述了一条新闻线索在30年间持续发酵并不断产生新闻效应的情景。
2024-05-24
-
充满创造性的生活才是治愈人心的所在
《当燃》是青年作家周宏翔的长篇新作,首发于《收获》长篇小说2024年春卷。
2024-05-24
-
读小说集《原野记忆书》:每个人都将自我成就
谢小灵的小说,第一感,我便有一种清晰的指认,这就是小灵。
2024-05-23
-
一路过滩,不回头—— 读《过滩》
我不认识别鸣,也不曾打探过,“别鸣”究竟是本名还是笔名;若是笔名,或有深意存焉。
2024-05-23
-
卢一萍《少水鱼》:于尘湮处惊雷起的警幻寓言
2022年年底,《四川文学》组织了一场采风活动,活动结束后,几位师友一起去游览乐山大佛。
2024-05-23
-
胡学文《有生》:生命意志的凸显与讴歌
作家胡学文的《有生》是一部气度不凡的民族寓言。
2024-05-23
-
《王锦第文录》:重新认识一个学者
今年春节前夕,我去北京拜望王蒙先生,临别前获赠一本刚刚出版的《王锦第文录》。
2024-05-23
-
小海诗作:捕捉烟火人间温情的光
美国文学批评家苏珊·桑塔格在《文字的良心》一文中写道:“作家的职责是让我们看到世界本来的样子,充满各种不同的要求、部分和经验。
2024-05-23
-
让女性和文学互相成就
文学读者是“何方神圣”? 作为文学图书的出版者,一直很想知道我们的读者究竟在哪;随着时代革新,文学读者诞生的土壤是不是也在同步变化?传统媒介时代,读文学书的集中于教师、大学生、白领等高知人群。
2024-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