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门文学:写出澳门历史的独特性
作为中国最早、最持久对外开放的城市,澳门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的真实缩影。
2024-08-23
-
《现代小说化读》:拆解文学经典创作要诀
王鼎钧的《现代小说化读》不是理论著作,也不是文章作法、创作指南一类的书,而是一部文体独特的名作鉴赏读本。
2024-08-22
-
“隐匿的城市”与“漫长的告别”——评韦敏《丛台别》
以一场醒来旋即遗忘的故梦开始,作者拉开叙述的帷幕,三个主人公渐次登场,故事徐徐展开。
2024-08-21
-
动物叙事与生命之美——评王族《雪墙》
王族的小说擅长在边地雪原人与动物的关系中展现独特的生态风貌与绝境中的生命体验。
2024-08-21
-
《八千年的凝视》:以小见大的美学意蕴
殊为遗憾,笔者错失了今年端午期间在成都博物馆举办的“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展览。
2024-08-21
-
《隐居桃花源》:在语言中觅得心灵桃源
作家叶弥的短篇新作《隐居桃花源》,是一篇围绕语言力量与自我存在的作品。
2024-08-21
-
李浩然《拘鼠术》:解脱寻找生命的借口
从“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开始,鼠就与农耕文明密切相关。
2024-08-21
-
未来的哲学研究应当走向何处
《吹沙集》(三卷本)是武汉大学已故哲人萧萐父的文集,亦收有少量的师友评说。
2024-08-21
-
《杯子上的笑脸》:在“咀嚼痛苦”中彻悟人生
一 这是一本追忆的书,一本悼亡的书;这是一本情感炽热的书,一本思索冷峻的书。
2024-08-21
-
在大的传播格局中,文学的力量历久弥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
2024-08-21
-
《一子厂闲话》:与哲人为邻,与智慧同行
《一子厂闲话》是一本向文坛大家致敬的随笔集,是一本向文学敞开心扉的真诚之作。
2024-08-21
-
《齐风淄火》:文化“两创”的文学探索
宋人张载“横渠四句”有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024-08-21
-
《金缕梅》:诗意表达与女性生命价值的体现
长篇小说《金缕梅》是作家修白继作品《金川河》荣膺南京文学艺术奖之后,再次推出的长篇新作,也是江苏省作家协会重点扶持作品、南京艺术基金扶持作品。
2024-08-20
-
肖勤:谁驯养了莫青平
《北京文学》用稿标准一向很高,一个年轻作家的作品能得到编辑部的青睐,真是文学之幸。
2024-08-20
-
透明之笼:内卷时代的镜像寓言
葛兰西曾在《艺术中“有趣的”因素》中指出艺术中“有趣的”因素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因素,读者从中能够窥见时代的哲学、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
2024-08-19
-
项静:说出能给予爱的那个自己
自二〇一〇年非虚构写作概念被命名和传播以来,各种题材和风格的作品开始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时至今日,大多数作品很难再现当初的震惊和陌生体验。
2024-08-19
-
“莲”“雾”中的穿行——《莲雾》读札
小说第一节,“你”第一次见到莲雾,感觉它“脆生生的,蛮多水,就是不甜”,由此,读者自然会揣测这个故事和这种热带水果的相关性在哪里。
2024-08-19
-
媒介、生态与“一个人的体面”——蘑菇圈作为物种伴侣的解析
《蘑菇圈》是阿来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的中篇小说,充满诗意的叙事色彩下是其对原生态文化自然神性的尊崇和对乡土家园的追怀,在完满契合荷尔德林诗意栖居和浪漫返乡的诗学思想的同时传达着浓郁的精神乡愁和原乡意识,渗透着深刻的人文情怀。
2024-08-19
-
张艳梅:“在旷野里”书写渭河平原的那个盛夏
《在旷野里》是比较典型的柳青风格的小说,读这部小说的同时,我还在读青年作家魏思孝的《土广寸木》。
2024-08-19
-
梁晋华:编辑工作的乐趣
一转眼,从事编辑工作已满三十年。
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