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天明《沿途》:在人生沿途风景里成长
陆天明在耄耋之年推出的长篇小说《沿途》凝聚了作家全部的生命体验,因其“为一代理想主义者立传”的旨归而成为一部厚重的现实主义力作。
2024-06-19
-
《留城吟》:审美视域和表现空间的崭新开拓
虽然“留城”作为都城、县名或特定地名在传承至今的不少古籍或志书中都多有零星记载,但据说如今早已沉陷于微山湖湖底的古留城的本源风貌似也变得难考或不可考。
2024-06-19
-
张学昕:短篇小说的浩瀚与写作宿命
张学昕,文学博士。
2024-06-19
-
来颖燕:短篇小说与装置艺术
来颖燕,青年评论家,《上海文学》杂志副主编、副编审,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
2024-06-18
-
“70后”作家的风景书写与叙事嬗变
内容提要 作为在改革开放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70后”作家为发展中的“中国故事”提供了重要的文学经验与美学构型。
2024-06-18
-
少年子弟江湖老——评林森《乌云之光》
若不是读林森的《乌云之光》,估计不少人几乎已经完全忘记了曾经有一种名为“租书店”的所在,看似毫不起眼的一两间小屋却装满了整个世界的光怪陆离,同时,也承载着周遭少年的侠肝义胆。
2024-06-18
-
反思、悲悯与小说的趣味——倪学礼小说论
倪学礼是一位长期在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的学者,教书育人是他的主业。
2024-06-18
-
《现在开始失去》: 现代人的孤独冷漠之一种
晚近一个时期,牛健哲正以其一系列带有突出现代主义气息的异质性小说作品而日渐引起文学界的高度注意。
2024-06-18
-
难以消逝的“先锋”记忆——从文学史的视角读《通古斯记忆》
2023年岁末,“王啸峰小说集《通古斯记忆》(1)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2024-06-17
-
本巴与我们隔着一条路、几棵草的距离
一 闲人刘亮程 刘亮程说,他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塑造得最为成功的形象是一个闲人。
2024-06-17
-
贾平凹《河山传》:终归是无处安身
一 《河山传》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语言,它的写法。
2024-06-17
-
《最后一战》:在历史的天空熠熠生辉
读完陈璞平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最后一战》 ,被书中所描写的发生在鲁西北小城的这次抗日战争的“收官之战”中敌我对抗深深震撼。
2024-06-17
-
《老街口》:西域与乡愁
“河湟是我身上的印记,放在我的诗句中,寻根,从脐带开始,找到迁徙的足迹。
2024-06-17
-
探索“牧歌”与“挽歌”之外的新写法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乡土文学历来都是创作实绩最为丰厚的文学流脉。
2024-06-17
-
新乡土文学如何更好地书写城乡融合
鲁迅,既是中国乡土文学最初的开辟者与实践者,同时也是“乡土文学”概念最早的提出者。
2024-06-17
-
王彬《丰泰庵》:传统历史小说有了新写法
王彬的长篇历史小说《丰泰庵》以40万字的宏篇,全景式地展现了明末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在位17年的重大事件,描绘了政治巨变中皇宫内外各色人物的境况与命运,充满了文学与历史张力,令人掩卷叹息。
2024-06-17
-
在“编研一体”中探索办刊道路
文艺新质生产力的创造与更新,一个重要取径便是出版行业大量优秀文艺编辑从业者的创新与奉献。
2024-06-17
-
新时代乡土散文乡愁抒写要有新变
百余年来的“乡土文学”创作一直保持着相当的规模和显示度。
2024-06-17
-
书写家园之上
四月,从暮春迎来初夏,一批新的文学作品在《人民文学》《当代》《十月》《青年文学》《北京文学》等文学期刊上面世。
2024-06-17
-
《云端上的故乡》:浸注着乡愁的爱和痛
徐祯霞是陕南柞水的一个作家,她的新作《云端上的故乡》是为了记住过往,也是为了用笔记录下曾经真实的存在过的绿树环绕的村庄和那弥漫着乡土气息有着浓郁地方色彩的生活。
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