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亚军:新征程上 骏马奔腾
从盛夏到深秋,从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揭晓到在南宁举办盛大的颁奖典礼,我们一直在热情关注。
2024-11-03
-
王春林:新时期山西文学的多元构成
新时期具体指称的是从1976年特殊时期的结束或者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起始,一直到当下时代这样一个时间段落。
2024-11-03
-
“主题写作”:旧题与新论
似乎存在一种观念或反应,只要与意识形态、主题或主流挂上钩,这样的文学写作就必定乏善可陈,面目可疑。
2024-11-03
-
澳门年轻写作者“笔”与“诗”的方阵
自2017年起,一年一度,李鹏翥文学奖迄今已届八载。
2024-11-03
-
每一个去处都值得书写
《苍穹之上》 王场宏 著 中国华侨出版社 以世界之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也都会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辨别世间的种种不同,为它们划分类别,在比较中寻求差异,从而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
2024-11-02
-
梁晓声新作《不装深刻》:不装与深刻
一 有两个词语很美妙,一个是值得,一个是不装。
2024-11-01
-
我们共同的寻路记——略说“60后学人随笔”丛书
李怡兄说要写一本书,在某个有酒的场合说起。
2024-11-01
-
南翔《寻找徐文龙》:“寻找”的意义
多年以来,教育都是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
2024-11-01
-
张锐锋《古灵魂》:历史镜像中的文体探险
《古灵魂》200万字的恢宏体量和精工细作,不仅在散文创作领域冠绝一时,而且在类似题材的小说和非虚构纪实等其他各种体裁领域,也殊为罕见。
2024-11-01
-
台湾少数民族生态书写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2024-11-01
-
爱与恨,在沉默中隐浮——读先志小说《室内地图》
隐秘幽微的心理动线、亲密关系之中的情感张力,这样的写作在中外文学史上有一支不可小觑的传统。
2024-10-31
-
无可言说的隔膜——读胡诗杨小说《红旗袍》
如果要为胡诗杨的短篇小说《红旗袍》提炼一个关键词,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隔膜”。
2024-10-31
-
小说家是目光,也是景色——付秀莹和她的小说记忆
一 消退在成长记忆中的乡愁 人的记忆像一把遵循“墨菲定律”的漏勺,留下的都是没用的,有用的都漏得无影无踪。
2024-10-31
-
负影隻立,何如还乡?
“还乡”是文学创作中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在中国传统叙事文学中,“还乡”是漂泊的终结,“还乡”情节往往意味着脱离漂泊母题,表现的重点不是漂泊,而是回归。
2024-10-31
-
作家论中的人与文化——漫谈陈宗俊的《潘军论》
我与陈宗俊有缘。
2024-10-31
-
李恒昌《大河赤子》:黄河在血脉中汹涌奔流
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曾言:“一个确定了目标,并朝着目标坚定前行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
2024-10-31
-
《唱响新时代之歌》:实证研究与理性思辨的有机统一
张陵的新著《唱响新时代之歌》对作家何建明新时代创作的报告文学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梳理、解读和研究,不仅将何建明新时代十多年间创作的二十多部报告文学(绝大部分是长篇)以整体面貌呈现出来,而且做了许多深入的阐释,做了许多深刻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可以说这是一部及时评论、研究重要文艺现象的高水平学术著作。
2024-10-31
-
《荷叶浮萍》:茫茫红海有此萍
清代乾隆中期,《红楼梦》甫一问世,随即引起公众热烈关注,续书蜂起,多家评点,当时有“开讲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之说。
2024-10-31
-
《山谷里的时光:响堂村日记》:触摸流动的时光
翻阅陈卫新的新书《山谷里的时光:响堂村日记》,就像是懒坐在响堂村里某一户人家的躺椅上,互相聊着村头巷尾各家各户的故事,聊至尽兴处,便起身推开门窗,望一望满目自然生机。
2024-10-31
-
袁灿兴《大唐之变:安史之乱与盛唐的崩裂》:以文学笔法再现历史画面
史学大家钱穆先生曾说:“唐中叶以前,中国经济文化之支撑点,偏倚在北方(黄河流域)。
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