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我的读书延伸法
来源:中国文化报 | 王炳义  2022年10月24日08:16

上世纪90年代初,领导在一次会议上说:“有的同志不爱读书,在他的家里竟然看不到一本书!”我听后心里咯噔一下,顿时脸颊发热。虽然领导没去过我家,不是说我,但我还是心头一紧:“我可不能成为被领导批评的那个人!”于是我暗下决心,坚持读书。

“乌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记得上小学时,我读过一本薄薄的书《闪闪的红星》,潘冬子机智勇敢的形象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上世纪80年代,我读过《中国男子汉》一书,书中写了中国女排教练袁伟民,在大比分悬殊的情况下,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大将指挥风范,女排最终反败为胜,取得三连冠的骄人战绩,读来紧扣心弦,波澜起伏。这两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的人生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而让我真正钟情于读书的,是另外两本书——《牛棚杂记》和《文化苦旅》。这两本书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牛棚杂记》是季羡林先生写“文革”经历的一本回忆录,他用幽默甚至调侃的笔调,讲述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他希望此书带给读者的不是仇恨,而是一面镜子,照见人世间的美与丑、善与恶,让后人牢记这一段特殊的历史。余秋雨创作的《文化苦旅》充满了文化韵味,作者笔下的山川风物、大漠孤烟、荒原旷野,体现着他对中华文明的思考与独特解读。执卷赏读时,使人身临其境,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这两本书为我打通了读书的门径,从此遍搜两位名家的作品,粗览细嚼,大快朵颐。如今,季老已驾鹤西归,留给后人无限的缅怀与思念。有一天我突发奇想,两位名家在文章里所引用的书,不就是在为读者引路吗?于是,我按“书”索骥,四处搜寻。待找到书后喜不自禁,先看版次、阅目录、品序言,然后一头扎进书中,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如果看到书中又有引用或提及的某一本书时,便不管是否费尽周折,继续淘来阅读,以此类推,循环往复地阅读下去。于是我的书越读越杂,越读越多,书单选择的面越来越宽,永远不愁没有好书读了。我把这种读书方法称为“读书延伸法”。

读书延伸法引领我阅读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在闲暇之时,我像一只辛勤的蜜蜂,沉浸在书时,尽情吮吸着名人大家用心血酿造出的精神食粮、琼浆玉液,让我的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充盈。

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益处多多。“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使人内涵丰富,充满自信。俄国图书学家鲁巴金说:“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读书是与圣者同频交流的过程,读一本好书,如与圣贤对话。

读书可以明志,随着读书不断深入,会逐渐提升人的思想高度,犹如登高望远,视野宽阔。“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读书学习能使人挑起千斤重担。当面对重重困难时,学习是克服困难的一把金钥匙,能提振信心,把握方向,找到方法。读书学习是诊疗思想上疑难杂症的灵丹妙药,所有的疑惑、阻碍,都可以药到病除。世上只有一种投资,只赚不赔,那就是学习。作家莫言曾说:从来没有人因为学习而倾家荡产,但一定有人因为不学习而一贫如洗。

学习出智慧,学习增才干,学习强实力。学习使人在对真理的探寻中拨云见日。古人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北宋文学家黄庭坚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我们应珍惜大好时光,通过读书储力蓄能,增强本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五千年的文化经典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在新时代我们要建立学习型社会,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提升认知格局和思想境界,不断营造积极健康、快乐向上的社会氛围。读书对于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意义深远。

学习不分长幼,更没有早晚。美国励志的摩西奶奶退休后80岁开始学习绘画,成为著名、高产的原始派画家。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多年来的读书延伸法,使我受益匪浅,弥补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无奈与缺憾。今后,愿与书友携手畅游于书海之中,不断在书籍中愉悦自己、发掘自己、提升自己。

手捧书卷,潜心笃学,不慕名利,剔除浮躁。细闻书声,静品书香,让人洗尽铅华,永葆初心。与美好的书籍邂逅,一书在手,闹中取静,这是多么惬意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