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诚实性
晚年的托翁在回顾自己的创作时,对自己在整个欧洲都获得广泛认同和好评的《童年》非常不满,甚至充满了憎恶之情。他对彼得斯得夫说:“这部作品严重缺乏文字的诚实性,没有丝毫的可取之处。”嗯,文字的诚实性,这是一个问题,值得所有写作人自问与反省。
夸张与浮泛的写作,尤其充满敌意的写作,往往会失去诚实的态度,而使文字燥性泛滥。一个清醒的写作者,不仅不会人云亦云,而且能够时刻保持警惕,对所要表达的意思,包括情绪情感和意义,都会极其在意与警觉,决不让它们入侵公正无私的表达。这就是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秘密,也是不朽之盛事的真正道理。
很少有一上场的年轻人,就能葆有这样的“文字的诚实性”的自觉追求。而且我还悲哀地看到一些人,他们的文字仍然充满了托翁憎恶的“严重缺乏文字的诚实性”的表达,从这个意义上思量,托尔斯泰的憎恶,就是永恒的憎恶。值得我们永远警惕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太任性,写作,永远都有一个文字的诚实的严肃的问题。
更多
肉身撞AI, 能否快哉?
“现在AI的形象有点像白雪公主后妈的那块魔镜,问它问题的时候,问话者背后都潜藏着一个需要的答案方向——它说得好听,就对;说得不好听,就有问题——这是魔镜对面的人的问题。”
更多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批评的数字人文探析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批评经量化统计后呈现出怎样的整体样态与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