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中国来:海外新疆人》: 库尔班江新书讲述海外新疆人的“中国梦”
2019年12月28日,《我从中国来:海外新疆人》新书读书会暨“我从新疆来”微信公众平台3周年庆在北京798艺术区举行。读书会到场的嘉宾、读者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牛津大学等院校的教授、学者和学子,也有来自知名自媒体、艺术界、法律界、商界的社会各界人士。
2019年12月,《我从中国来:海外新疆人》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公开发行。本书通过70个来自中国新疆,在海外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生活与工作的人士的口述故事,梳理出改革开放后中国新疆人走向世界的一个路线图,展现出这些新疆人以祖国为荣、在奋斗与拼搏中努力为国争光的家国情怀,也反映出他们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国际地位提升过程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每一则故事,都从真实且独特的角度讲述了这些身处世界各地的新疆人的“中国梦”。本书是作者库尔班江·赛买提及团队“我从新疆来”三部曲之一,另两部作品《我从新疆来》《我到新疆去》,分别于2014年、2018年出版。
作家王蒙在推荐《我从中国来:海外新疆人》时讲道:“作者写了在祖国各个地方有所作为的新疆儿女,写了从祖国各个角落去到新疆的各族儿女,现在又告诉我们,新疆各族儿女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有所作为。可以信赖、可以赞美的新疆各族儿女啊,库尔班江告诉了我们,他们是好样的。”
该书一经出版发行就受到广泛热议,青年作家大冰在其微信公众平台上倾力推荐,演员佟丽娅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分享阅读感受,多所高中、大学邀请作者库尔班江·赛买提做读书分享。
读书会上,库尔班江·赛买提与读者分享了写作出版“我从新疆来”系列的初心:如果说第二部《我到新疆去》展示的是全国各族儿女到新疆扎根、生活的美好景象,那么第三部《我从中国来:海外新疆人》就是描画了中华儿女走向世界的蓝图。库尔班江·赛买提讲述了过去3年时间里,他在世界范围内采访期间的所闻所想、所做所感,以及新书筹备过程遭遇的困难。他表示,自己希望能通过这部作品跟读者对话,希望这一篇篇特别的故事能够对读者有一点启发。“而这美好的期许让采访过程中的困难挫折变得不值一提。”库尔班江·赛买提说。
读书会上,到场嘉宾以座谈会的形式与读者分享了他们的阅读感悟。其中,北京大学社会系教授李建新从社会学的独特角度出发,剖析了《我从中国来:海外新疆人》的现代意义。在对话环节,来自各行各业的嘉宾与读者思想的碰撞更是将全场氛围推至高潮。
我从新疆来,我到新疆去,我从中国来。库尔班江·赛买提及团队用一部部作品搭建了一座座桥梁,使远在天涯海角的人们近若比邻。
更多
姚鄂梅:以笔为杖探向人性深处的暗礁与微光
“年轻时,写作是青春的自发倾吐,像《像天一样高》里对诗歌时代的追忆,那是没加任何雕琢的赤诚。随着年岁的增长,它逐渐蜕变为‘智慧型’的自觉表达。”
更多

“人民文艺”的香港之旅
1946至1949年间“人民文艺”在香港的历史际遇,尚未被充分关注……
更多
散文 | 山寨夜色
村里能出去打工挣钱的劳力,都出远门了。夜晚的山寨,再也寻不回我们小时候的热闹光景。堕谷村在山里算是个大寨子,三百多户人家,大部分还留着人。白天下地干活和下午收工的时候,村
散文 | 西大湖畔好村庄
西大湖有一千多个泉眼,是黑河岸边的天然湿地,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坐落于泉水之上的村庄明永上崖近年来依托自然条件和黑水国古城的悠久历史人文,改造原居民破旧民居院落,建成了三
散文 | 神农架散记
神农架观感
散文 | 想起那些吃杏的时节
留在作者小时候吃杏子的记忆,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一般,文章叙事清楚,脉络分明。也体现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
随笔杂谈 | 抬头的铺路石
在青石板铺就的古道上,躺着无数沉默的石头。它们被岁月磨去了棱角,被车轮碾平了脊背,在晨雾与暮色中编织成一条通往远方的银灰色绸带。这些铺路石从不抱怨,任凭牛车沉重的木轮从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