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京华妙笔
来源:北京日报 | 孙文晔  2025年07月08日06:57

琉璃厂戴月轩笔庄货柜里摆满各式毛笔,小师傅正在刻字。

售卖文房四宝的店铺招幌。

毛笔制作工序之一挑绒。

“文房四宝”大有讲究,一般指湖笔、徽墨、宣纸和歙砚。产自湖州吴兴县善琏镇的毛笔,素有“紫毫之价如金贵”一说,自元朝以来,就是毛笔行业的龙头老大。然而,到清末民初,随着工厂和技师北上,“湖笔”在北京琉璃厂发扬光大,竟自成一派,甚至成了北京特产。如今,“戴月轩湖笔制作技艺”已经从北京“非遗”晋升到了国家级。

头一位在北京叫响的湖州笔匠是贺莲青。咸丰年间,还是懿妃的慈禧把他制作的“腾蛟起凤”毛笔作为寿礼献给咸丰皇帝。从此,贺家成为皇家御用笔商,北京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200余款皇家用笔中,贺莲青湖笔竟占85款。

戴月轩是贺莲青的学徒,民国五年(1916年)自立门户,在琉璃厂开了个小门脸,并以本人的字作为店名,创立了琉璃厂唯一一家以人名命名的笔庄。

与大铺面的代销模式不同,戴月轩前店后厂,主打的是“手艺”。自建店伊始,戴月轩就十分重视质量,不合格的毛笔,宁可烧掉也不能出售。他还亲自把关,保证每支笔都能做到“尖、齐、圆、健”,为了表明质量、诚信,还将自己的名字刻在笔杆上。久而久之,“戴月轩”三个字成为毛笔质量的保障。

琉璃厂戴月轩笔庄顾客在试用毛笔。

和平门外胡文昇笔庄的师傅们在制作毛笔。

毛笔制作工序之一齐毫,也叫拉材子。

为了和贺莲青搞差异化经营,他还在笔杆上下功夫,镶嵌上象牙、牛角等高级材料,并镌刻上优雅的字体,使书写之外,又有了艺术价值。就连这些笔的名字,都文雅脱俗,如“墨气淋漓”“松禅遗制”“青山挂雪”“书成换白鹅”等。

很快,戴月轩便声名鹊起,受到齐白石、鲁迅等众多文人墨客的追捧。如今的“戴月轩”牌匾,是著名书法家陈半丁题写的。在民国时,这金字招牌则是徐世昌所题。

徐世昌1918年出任北洋政府大总统,1922年下野后,常在琉璃厂的清秘阁、荣宝斋等店铺挂笔单,以示宦游回归之意。他在琉璃厂的字一般落款为“水竹邨人”,所定“润例”极高,让一般的顾客望而却步。然而,他为戴月轩、静文斋题写的店铺匾额,直接落“徐世昌”款,却分毫不受笔润。今天,在前门大栅栏,还能看到徐世昌题写的匾额,这就是内联陞鞋店对面的“瑞蚨祥鸿记”。

戴月轩毛笔做工精细,具有“提而不散,铺下不软,笔锋尖锐,刚柔兼备”的特点,自然价格不菲。朱自清在散文集《匆匆》中感慨说,“有人在北平戴月轩就看到定价一千多万元的笔”。著名画家齐白石的笔都是定制款,自然更贵。

除了琉璃厂的高货,普通制笔作坊主要分布在前门外打磨厂胡同,分东西两部分,东面是一家一户或个人单干的,西面多是有门面字号的店铺。这些手艺人从各地到北平,组成过行会。1949年后,又组织到了一起,成立了毛笔社,也就是后来的北京制笔厂。

毛笔制作工序之一涮笔。

毛笔制作工序之一挠帖子。

毛笔制作工序之一混帖子。

贾春发是传统制笔业的后人,毛笔技师。他听父亲和师傅们讲,民国年间,两间房就能开作坊,居住与生产是混在一起的。比如,晚上睡觉的铺板,白天支上就可以当干活用的水板,干活的时候没有凳子桌子,都是盘腿坐在炕上,把水板放到盘起的腿上,在水板上做活。

技师先找掌柜领一工活的料,大约是120支,大概干三天,干完了就交活领工钱,工钱有按月计,按活计,并不固定,省下的材料归自己,浪费了自己赔。

老话说“穷学手艺,富学买卖”,富人家的孩子在“前店”学站柜台,大褂一穿,迎来送往,要识文断字,头脑灵活,不仅举止言谈要得体,还要有一点制笔、修理技术,如果再能画会写,就更好了。穷人家的孩子则在“后厂”里学手艺,在笔店,学手艺的年龄大约是十二三岁,大概三年才算出徒。出徒后,有在固定的作坊里干的,有单干的,有串工的,养家糊口不难,但能像戴月轩那样自己开店的,寥寥无几。

随着钢笔问世,连朱自清都不得不说“至于毛笔,命运似乎更坏”。即便如此,戴月轩和他的传人们,依旧钻研技艺,这块金字招牌延续至今,正是因为匠人们一代代的继承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