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文学》2025年第7期卷首语、目录
卷首语
责编送审九位诗人诗作,结果有八位诗人在诗题后面标上了“组诗”二字。有这么多组诗吗?如果每一组作品都是“组诗”,那还有必要标记吗?组诗是可以随意贴上的标签吗?是否有真组诗和伪组诗之别?诸多问题冒出来,我们不禁纳闷,于是觉得有必要探讨一下“何为组诗”的问题了。所谓探讨,请诗歌编辑或几位业内人士,谈论,交锋,达成共识。那是常规的探讨。眼下的探讨似乎简单多了,不必劳各位大驾,问问DeepSeek这位超强大脑和超级搜索器即可。很快,它对以上诸多问题给出了分析和总结,观点精准而周全。
“组诗”指由若干首独立成篇的诗歌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这些诗歌围绕同一主题、情感、意象或叙事线索展开,彼此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和统一性。组诗既可以是诗人对某一核心思想的多角度表达,也可以是对同一题材的深化或拓展。组诗的核心特征表现为:一、围绕共同的主题(如自然、历史、人生哲思等),或聚焦于同一意象(如季节、地域、人物),形成整体性思考。二、各首诗可能按时间顺序、情感递进、逻辑层次或意象呼应等方式排列,构成连贯的叙事或情感脉络。三、每首诗可独立存在,但组合后能产生更丰富的内涵。组诗的本质是“关系的艺术”,有真组诗和伪组诗之别。真组诗存在序曲、过渡、高潮、尾声等逻辑安排,或通过数字、标题暗示关联。伪组诗随机排列,顺序调整后不影响整体性。真组诗跨篇重复关键词、意象或句式,形成回声效应。伪组诗语言风格或意象使用断裂,多首诗仅围绕同一意象或场景,未形成主题深化或结构关联。一句话:真正的组诗不是简单的“多首诗合集”,而是通过文本间的对话、对抗、补充,构建出一个超越单篇的语义场。如此看来,多少标记着“组诗”的诗并非组诗,我们决定谨慎使用“组诗”二字。
本期一笔的中篇《走近那条河》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有情怀但又彷徨的技术官员形象;谷禾的诗《山海纪》开阔而深邃;朱以撒、郑骁锋、钱红莉的散文尽管叙事腔调各异,但见识和智慧突出而魅力无穷。
目 录
小 说
中 篇
一 笔 走近那条河
短 篇
安 庆 引进者
孙 宽 茶可和炭灰
张阳球 呼啸而过
濮 颖 致歉谢芬芳
高逸云 像有雪要落下
新 锐
须一瓜 / 余岱宗 推荐人语
温颖妍 我们并不知晓雨的名字(中篇小说)
诗 歌
头 题
谷 禾 山海纪
现 场
张进步 宋词的面具(组诗)
王学芯 寻找一只记住我的鸟
翁泺婷 远方有匪声
龙秀银 暮色中
惭 江 反叙事
谢奎宗 我们也一样鲜活
石兆佳 羊皮筏子
散 文
实 力
朱以撒 会心处不必在远
八方文采
郑骁锋 天下无贼
钱红莉 配得上慢慢活着
颜全飚 舍得光阴
王 芳 写生笔记
颜莉莉 花痴相
黄 婷 惠女做题家
文艺探索
陈啊妮 纸上山海沉静的“咆哮”——评阮宪铣诗集《一卷山海》
林初晴 书写新时代的乡村蝶变——评李玉平长篇小说《长乐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