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做时代风气的倡导者

来源:文艺报 | 刘金祥  2017年11月27日06:4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和对文化事业的精辟阐释,既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行动指南、指明了正确方向,也对文艺工作者赋予了新使命、寄予了新希望。

人民导向是新时代文艺的根本原则。为什么人的问题,始终是文艺创作的首要问题、根本问题和原则问题,关乎党的性质,关乎事业成败,关乎人心向背。早在75年前,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中就提出为工农兵、为人民大众服务是文艺工作的根本方向,历经75年,“为人民大众服务”依然是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和价值底色。一旦疏远人民弃别大众,任何文艺作品都会成为无根浮萍、无病呻吟、无魂躯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作为新时代的缔造者、推动者和见证者,既是新时代的“演员”,也是新时代的“导演”,新时代的华彩大幕是由人民群众拉开的,新时代的奇崛征程是由人民群众开启的,人民群众是新时代的主体和原动力,为新时代的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我们党对文艺战线一贯的方针政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根本价值取向,更是决定新时代我国文艺事业兴盛衰亡的关键所在。中外文艺发展史表明,一切卓有成就的伟大作家艺术家,总是对人民的卓越创造和朴实品格秉持一份谦恭保持一份敬畏献上一份尊崇,他们往往将自己称作“人民的学生”,把为人民创作作为终身艺术追求。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原则和主要标准。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对象,把人民作为文艺作品的最权威鉴赏家和最终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与生俱来的天职,进一步明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等基本问题,深入实际、扎根生活,了解人民、体察人民、热爱人民、尊重人民,切实关注人民的生活与命运,积极反映人民的心声与诉求,以谦卑之态对待人民,以感恩之心回馈人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自觉地把自身文艺创作和人民群众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保持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摄取创作养分,通过状绘人民创造实践实现艺术升华,通过创作更多更好的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抚慰心绪、温润心灵、提升情趣、涵养精神、培植情怀、砥砺意志,让人民群众体味新时代的变迁,体验新时代的美好,体认新时代的伟大。

精品创作是新时代文艺的主要任务。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文艺精品代表新时代的精神高度,体现新时代的思想深度,标志新时代的文明程度,反映新时代的人文向度,在引领时代风尚、塑造时代风貌、矫正社会风气、营造社会风情等方面发挥着固本强基作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文艺事业进入了活力迸发、异彩纷呈的新时代,呈现出文艺生产异常活跃、文艺创作日趋勃兴的繁盛景象,涌现出一大批形质俱佳的优秀作品,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些作家艺术家还缺乏精品意识,还缺少深耕细作的工匠精神,文艺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文艺作品中反映新时代火热生活的精品力作还比较匮乏,展现新时代伟大实践的黄钟大吕还比较奇缺,这与深度揭示新时代变革背后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历程的艺术本质要求相比,与充分满足当下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多种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缺憾与差距。作为承载民族文化血脉和精神基因的文艺精品,是新时代文化软实力的集中表征,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基石。人类文明发展史表明,无论是国家兴衰,还是社会演变,抑或是制度变革,文艺精品往往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均是“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一个时代的文艺作品,只有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与社会进步同向同步,及时反映新时代的变迁,深刻摹绘新时代多维风貌,才能成为承担社会教化使命、发挥价值导向作用的精品力作,才能成为具有思想穿透力和审美洞察力的经典之作。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戮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一切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艺术家,不应在新时代面前无动于衷,不应在新时代面前无所作为,而应立足时代前沿,直面时代大潮,积极投身变动不居的现实生活,体察新时代改革发展的主流和枝节,把握新时代社会变动的规律和特征,掌握新时代城乡结构的调整与变动,了解新时代社会心理和社会风貌的走势与趋向,特别是聚焦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典型事例和代表性人物,在此基础上,以饱满热情、生动笔触、优美旋律、感人形象,描写和展示新时代人们寻梦追梦圆梦的奋斗征程,把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和英雄人物记录下来传播出去,倾力打造体现时代特色、展现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努力做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倡导者。

队伍建设是新时代文艺的重要保障。人才是新时代文艺创作的第一资源,优秀的文艺人才是新时代文艺创作最宝贵的智力财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推动新时代文艺创新发展,必须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文艺队伍。有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以文艺精品为中心开展文艺创作,离不开健康的创作生态和良好的创作环境。宣传文化部门应通过出台扶持文艺创作的优惠政策,加大对文艺创作的经费投入,搭建施展才华展示抱负的广阔舞台,创造团结、和谐、干事的宽松氛围,不断增强文艺事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立业先立德、为艺先为人。广大作家艺术家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殷切希望,树立“功成不必在我,成功一定有我”的创作理念,秉承人民重托、文化担当和社会责任,提升思想修养,强化人格修为,树立正面形象,传递正向能量。文艺精品是优美深湛的,但创作文艺精品却是极为艰辛艰苦的,如曹雪芹自题诗所言“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作家艺术家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遵循文艺创作内在规律,坚决摒弃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庸俗思想,大力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心存正气、志存高远,立身为公、立言为民,沉心静气、精雕细琢,努力创作蕴含中国智慧、构筑中国精神、体现中国价值、彰显中国力量的精品,不断推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力作,进一步发出时代强音、点亮道德光炬、弘扬传统美德、提升民族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