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的远行
说实话,我不喜欢历史,读书时历史科最多也就考个六、七分,几十年来凡历史题材的小说、电影、电视剧均被我直接无视,然而在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逗留才不过短短几日我就忘了几十年的初衷,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牵着我穿行在历史的长河中,令我不由自主地怦然心动,不由自主地深深沉醉……
稍微有点历史知识的人对“长安”这个名词一定不会陌生,西安就是过去的长安。这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先后有西周、秦、西汉、隋、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不愧是与意大利的罗马、希腊的雅典、埃及的开罗齐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
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留下了太多岁月的痕迹:巍峨的古城墙、飘扬的古旗帜、朱红飞檐的楼宇、雕龙画凤的护栏、《梦长安》等大幅古装戏的宣传画,还有以大明宫、永宁门、钟楼等历史遗址命名的地铁站……这样的西安城,仿佛连风都透着远古的气息,你根本就无法回避历史。
古城墙
环绕西安市中心那长长的古城墙,延绵13.9公里,以合围的方式把市中心圈入怀中,雄壮而凝重,拙朴而霸气,无声地宣称着他作为十三朝古都标志的当之无愧。
专门租了一辆车,绕着古城墙寻找历史,在司机自豪而绘声绘色的描述中,一段从隋唐至今1400多年漫长的历史画卷,那些被尘封已久的岁月,那些金戈铁马、硝烟弥漫的战场在我眼前缓缓铺开……
公元589年,隋王朝统一中国,隋文帝在朱雀门城楼检阅凯旋大军。朱雀门后来成为唐长安皇城的正南门,朱雀门下的朱雀大街,成为隋唐皇帝经常举行庆典活动的地方。唐初僧人玄奘西天取经,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返回长安,从古印度带回了657部梵文佛经,受到皇城百万臣民的盛大欢迎,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迎接,迎接仪式就在朱雀门举行。古代以南为贵,直到今天,古城墙的南门仍然备受重视,南门在明代改名为永宁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光临,就是在永宁门举行隆重的仿唐入城仪式;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首次大陆之行来西安,也是在这里举行入城仪式的。南面还有一个勿幕门,又称小南门,是纪念辛亥革命中壮烈牺牲的陕西革命家井勿幕先生的。
1926年,军阀刘镇华包围西安城达8个月之久,致西安人民冻饿战死4万多人,直到冯玉祥将军率国民联军击败刘镇华后,西安才得以解围。为纪念冯将军的功绩,在古城墙的西面有了一个玉祥门。1927年初,在冯玉祥将军倡议下古城墙开辟了中山门,以纪念国民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1927年5月1日,冯玉祥将军率军东征,就从中山门出城。中山门并列两个门洞,冯将军分别为它们取名“东征门”和“凯旋门”。出师之日,冯将军在城头向各界欢送群众讲话,说等北伐胜利,再打开凯旋门欢迎他。但后来时局变化,冯将军再未率师回西安。
古城墙的北门在明代时正式命名为安远门。辛亥革命时,起义军进攻满城,这一带战争激烈,交战中北门城楼被焚毁,1983年整修城墙时,才恢复了原来的箭楼。相似遭遇的还有东门,东门正式名称叫长乐门,据传明末李自成率起义军由东门攻入西安,看到悬在城门上的“长乐门”匾额,对身边将士说:“若让皇帝长乐,百姓就要长苦了。”将士们一听此言,群情激愤,点火烧毁了这座城楼,清代方重建。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将军曾在东门城楼上组建教导队和学兵队,这一旧址已被修复作为西安事变纪念地。
如今,在秋日冷冷夕阳照射下的城墙古老而斑驳,大气而凝重,无声地述说着这座帝王之都曾经的辉煌和沧桑。登临古城墙,秋风猎猎,遥望巍峨华丽的大雁塔,俯视碧波荡漾的护城河,抚摸青灰色的垛口留下的炮眼枪痕,聆听钟楼传来的飘渺的钟声,历史刹那间无可言说,惟有敬畏。
兵马俑
在西安,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历史的幽香,其本身就是一本厚重的让你不由自主地想去解读的历史书。如果说古城墙是封面,那么名声赫赫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则是第一章。在地下沉睡了2000年的兵马俑一朝得见天日,就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高超的科学和艺术水平震惊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我是带着心理准备去的,可是一走进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一号坑,我的眼睛蓦然瞪大了,一种排山倒海之势直击心脏,令人霎时呼吸困难。6000多个身着战袍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整齐地排列着,从眼前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处。整齐的队形、昂首挺胸的标准军姿、坚毅的表情、彩色的铠甲、寒光森然的宝剑、齐膝的长靴,一下子把人带到了古将士出征前那个整装待发、战马嘶鸣的热血沸腾的场面。据说兵马俑是按照秦国将士真人的身高、面貌烧制的,细看这些俑人,真的是各有不同的体态、面容、装束、发型、手势,而他们的表情却很相似,既有重任在肩的严肃庄重,又有久经沙场的泰然自若。这样一个具备了精锐的前锋、强大的主力、灵活的侧翼的威武庞大的军阵,这样一支行止有序、进退有据、组织严密、军纪肃然的部队,这样一种破釜沉舟、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怎么能不所向披靡?怎么能不助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赢政13岁继承王位,22岁才得以亲自执政,期间差点被杀,幸而赢政警觉,凭优势兵力打败叛军,将其头目生擒并车裂致死。赢政亲政以后,以铁血手腕顺利地消灭了政权内部的两大敌对势力,又选用了一批精明强干的文臣武将,制定了远交近攻、离间外敌、各个击破的战赂方针,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秦国灭亡了6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达500多年各诸侯国割据称雄的混乱局面,统一了中国。
在二号坑,我们看见了彪悍的战马、灵活的战车、说不出名字的繁多的兵器,还有立于车旁、手持长柄兵器的兵俑,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的骑士俑,身着彩色铠甲、威风凛凛的将军俑,立于马前、足蹬短靴的鞍马俑……在三号坑,我们看见了彩绘残存较多,颜色比较鲜艳的兵马俑。三个坑都有些兵马俑缺了脑袋或者手脚不全,技术人员在紧张地做着复原的工作。
8000“地下御林军”,相貌各异,神情各异,栩栩如生,你绝对找不到两个相貌、形体相同的俑,令人不由得啧啧惊奇。几百辆钢车马、铜车马,车马上的一千多件金银饰物,还有数不清的长短兵器,给人的不仅仅是艺术享受,更是了解、研究秦朝车制、冶金铸造技术、工艺水平等不可多得的实物资科。
华清宫
到了西安,你无法不去探究唐玄宗和杨玉环那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无法忽视《长恨歌》的缠绵凄婉。于是,我来到了华清宫。
华清宫包括华清池和骊山两大景区。
“天下温泉二千六,惟有华清为第一”。华清池温泉水常年保持43℃,烟雾腾腾,水质纯净,细腻柔滑,含有多种矿物质,不仅能够消除疲劳,还具有治疗多种疾病的功效,有“天下第一御泉”、“东方神泉”的美称。我试着按照导游说的,一只手洗过温泉水,另一只手不洗,过了一会,果然洗过的手特别细腻顺滑,难怪能吸引历代帝王来此沐浴游幸呢!据说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都曾在此修建离宫别苑,至今已有6000年啦。
进入门内就见杨贵妃的雕塑,珠圆玉润、丰腴妩媚,她半披浴纱,足踩暖滑的温泉水,正准备沐浴呢!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公元747年-757年每年十月至次年暮春,唐玄宗都会带杨贵妃姐妹驾临华清宫避寒游乐,他们在那里度七夕,避夏暑,处理朝政并接受万国使臣的朝拜。飞霜殿就是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巢寝殿。据说,因为有地下温泉,冬天的漫天飞雪还未及落到地面就被温泉的热气蒸腾而化为霜飘下,飞霜殿由此而来。立于飞霜殿前,依稀可见一绝色美人轻舒玉臂,伸出芊芊玉手轻接飞霜,身后,英挺的帝王双手负于背后,唇角弯弯,眉目满含宠溺……
“海棠汤”是杨贵妃的浴池,平面盛开的海棠花一如杨贵妃的丰腴富贵。恬淡安适的美人躺在一片热气腾腾的香汤中,轻吐兰气,吹皱一池鲜花;轻翘兰花指,慵懒地拈花戏花……缭绕的烟雾中,女子满面含粉,娇艳欲滴,如仙如灵。“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熏无颜色”的绝美容貌是否得益于八个春秋的海棠汤沐浴呢?
第一眼看到莲花汤,就被它的气势震撼了。这个专供唐玄宗李隆基沐浴的“御汤九龙殿”分内外殿,面积达400多平方米,可储水近l00立方米,俨然一座庞大的室内游泳池,皇权帝位的至高无上和唯我独尊尽显无余。
华清池的出名不仅仅因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还因为这里也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地。1936年10月、12月,蒋介石两次入陕,以华清池为“行辕”,下榻五间厅,在此策划高级军事会议,坚持“攮外必先安内”的错误国策,强迫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进攻红军。张、杨两位将军谏阻蒋介石放弃内战政策,联合红军抗日,蒋介石断然拒绝。张学良、杨虎城遂联合行动,于12月12日发动兵谏,一场激战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如今,五间厅墙上累累的弹坑怵目惊心,虽然历史事件的结局已经尘埃落定,仍让人不禁为当时的杨虎城、张学良将军捏一把汗,同时也为他们非凡的胆魄和赤诚的爱国之心深深折服。潇潇秋雨,打落凋零的荷叶,老天是在为两位将军的惊世骇俗之举而感动,还是在为两位将军一死一终身失去自由的结局而悲泣?
心潮澎湃,未及平复,不知不觉就到了骊山的兵谏园,睹物如见人,当年的飞机、火炮、汽车、装甲车等兵器犹在,而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的忠骨早已无存了,不禁令人唏嘘。一段历史,留下的不应该只是一个故事,更是反思、警醒和鞭策。
长生殿前,杨贵妃与唐玄宗亲手种下的并蒂皂角树花开正旺,一串串红彤彤喜滋滋的,不谙人间悲欢,跪地对天盟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妻的一双身影却已经定格在历史深处。公元755年发生了“安史之乱”,士兵们杀了宰相杨国忠,并逼玄宗赐死杨贵妃于马嵬坡。贵为一代君王,却无法主宰自己的爱情,悲也!在大型实景演出《长恨歌》中,年迈的唐玄宗重返马嵬坡,声声呼唤杨贵妃的灵魂,萧萧白发风中飘扬,凄美而心酸。
江山与美人真的是敌对关系吗?红颜果真祸水耶?山顶上,周幽王戏诸侯的烽火台保持着千年的静默,萧瑟的秋风吹过扭曲的拧拧柏,依稀传来一声叹息……
华清宫一天,我仿佛坐上了过山车,在历史的隧道里肆意穿行,在儿女情长的爱情和惊心动魄的战场辗转,一颗心仿佛被翻来覆去地搓揉了千万遍,累得慌!
半坡遗址
临潼人无不自豪地说,在临潼,每一脚踩下去都是秦砖汉瓦。其实西安的哪一寸土地没有故事呢?从踏上西安的那一刻起,历史就如顽皮的孩童,总是以你猝不及防的速度撞上你的眼眸、你的内心。
你不会想到,在现代高楼林立、汽车川流不息的大街,居然隐藏着一个六千多年前“砾石为器、冶陶为具”的新石器时代先民的聚居遗址,不可思议吗?可它真真实实地存在着!就在西安市以东,半坡博物馆以其不起眼的面貌低调地蛰伏在高楼之中。半坡遗址是一个典型的仰韶文化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由中国现代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发现并主持发掘。1958年,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第一座遗址性博物馆——半坡博物馆。
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央水池假山上正在汲水的半坡姑娘石雕。展厅里通过实物、模具、图片、电子屏幕、动画等手段再现了新石器时代先民的农耕、艺术、军事、建筑、文学、数学……人类文化的诸多元素都可在此溯渊源、查进程。给人强烈震撼的是遗址大厅,当庞大的村落遗址尽现眼前,那一大片灰白的土地,土地上那条触目惊心的保护村落的大围沟,简陋的石刀、石斧,半地穴式的方形屋,陶窑,墓葬……把我带回到了六千年前,我真切地感受到先民们原始而艰辛的日常生活,感受到了那种获得食物的简单的快乐。
秦腔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懒汉高唱秦腔”。 前《幸运52》主持人李咏的一句调侃因有取笑陕西环境不好、人懒惰的嫌疑曾引起网上板砖纷飞、骂声连天,民间声讨不断、抗议不绝。然而作为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中国戏曲的鼻祖,秦腔确实是西安人的骄傲,是西安人的魂。公园里、小巷深处、大街边,时不时有人吼上两句。“吼段秦腔,梦回汉唐”,或许,西安人吼的不是秦腔,而是对汉唐的缅怀?
听秦腔,非一般情绪所能承载,或大悲或大喜。但是,到了西安不亲身感受一下秦腔的嘶吼,又觉得缺少了一点什么,于是直奔易俗社。
易俗社是著名的秦腔科班,与莫斯科大剧院、英国皇家剧院并称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创始人孙仁玉是陕西同盟会会员,1912年7月1日,他与160多名热心戏曲改良的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在西安创建了以“辅助社会教育,启迪民智,移风易俗”为宗旨的易俗社,这是我国第一个集戏曲教育和演出为一体的新型艺术团体。易俗社坚持“移风易俗”的传统,培养了大批戏曲人才,创作和演出了许多优秀剧目,曾参加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活动,得到习仲勋、邓子恢、薄一波、谢觉哉、 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的高度赞扬。一百多年来,易俗社对中国戏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戏曲的改良起到了示范作用。
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易俗社还在西安事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时形势,只有用易俗社的久负盛名,才能把蒋介石身边的要员“请进”易俗社剧场。张学良、杨虎城一边陪着蒋系要员看戏台上才子佳人在方寸天地中演绎着悲欢离合,用秦腔的艺术魅力,将这些要员征服,使他们乐而忘返,一边遥控着西安城内的军事行动,一声令下,先扣蒋介石,再将他们一网打尽。
今天的易俗社古典而大气,朱红的大门,古铜色的豹头门环,气势磅礴。门头上方,雕花的飞檐下,“易俗社”三个大字端端正正地写在一块蓝色的牌子上,庄重而典雅。
进入剧场,眼前一亮,一张张古色古香的木桌摆得整整齐齐,桌两边各有两张雕花的高椅,客人已经来得差不多了,穿梭间互相打着招呼,有些已经喝着茶聊着天了,恍惚间他们都穿着长袍甩着辫子摇着脑袋满口“之乎者也”,不由噗嗤一笑。除了舞台,另外三面都有楼上雅座,一色暗红的镂空木栏杆,比楼下更显古董贵气的木桌木椅,配上地上大红的花地毯,处处显出高人一等。我们坐上座位,有同学忽然问:“张学良杨虎城他们当年坐的是哪一张桌?”“是啊,那些南京要员是在哪一张桌上成为瓮中之鳖的?”议论未完,演出开始了,我们很快沉浸在秦腔那时而高亢悲壮、时而明朗欢快,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婉转凄凉的独特的唱腔中,一颗心随着剧情大悲大喜,情绪瞬息万变,好像坐上了过山车,令人痛苦却又欲罢不能……
从易俗社出来,一行五人默默不语,分明感慨万千却不知从何说起,分明对亲身体验到的秦腔的艺术魔力有着滔滔不绝的崇拜之情,却又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来描述,正应了那句话:“不说是最好的赞美”。
西安五天,我在历史中行走了五千年,一颗心忽上忽下地晃悠,一会儿下油镬,一会儿上天堂,千百种情绪瞬间交替变换,很累却心甘情愿沉溺着。最后奉劝一句大家:没有强劲的心脏,不要去西安。
更多
孙甘露:淬炼文学经典,攀登文艺高峰
“正是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孕育了上海的文学历史,孕育了上海的作家,使他们在激烈的变化中包容并蓄,并对时代的要求作出积极回应。”
更多

丁玲:书写“女劳模之德”
丁玲让劳动模范杜晚香也成为了“有机知识分子”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