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生著述4000万字的他,不仅是法国文学翻译的守望者
郑克鲁及其译作。
-
纪念|郑克鲁:我与雨果小说的翻译
翻译家郑克鲁先生于2020年9月20日晚10点在医院去世,享年81岁。
-
《小妇人》:女性的困惑与抉择,舍弃与争取
露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小说《小妇人》里,来到纽约的乔前往报社投稿,面对达什伍德先生的追问,她撒谎自己不是稿件的作者,也拒绝署名。
关键词:  《小妇人》露易莎·梅·奥尔科特2020-08-31
-
认识中国文化的一个潜力无穷的窗口
·就方法论而言,新世纪以来英语世界的鲁迅研究专著和传记各有侧重,但都可以归到文化研究的理论和范式中 ·鲁迅不仅是世界级文豪,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
关键词:  西方鲁迅研究2020-08-27
-
从翻译看文化交融中的实践性
2018年,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理查德·舒斯特曼的《情感与行动》一书在中国出版。
-
怀念舒昌善先生:人类的群星闪耀
舒昌善(1940-2020),翻译家,浙江上虞人,德国哲学博士,曾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
-
林少华对谈李继宏:不存在100%对等的翻译
在今年上海书展期间,林少华、李继宏这两位翻译家展开了三场深度对话,畅谈东西方文学翻译的魅力。
-
仿唐诗《瓷亭》的德译菱形诗寻踪
法国女作家、翻译家、评论家俞第德(Judith Gautier)在父亲的熏陶和影响下,除了在文学上颇有造诣之外,还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国迷”。
-
译坛杂忆:可敬可亲戈宝老
后排左起2周珏良,3毕朔望,4杨岂深,5吴富恒,6戈宝权,7汤永宽,8 屠珍,9梅绍武; 中排左1吴富恒夫人,2董乐山;前排右1施咸荣,2郭继德,3杨武能,4陈冠商;余为座谈会东道主。
关键词:  戈宝权2020-08-10
-
罗阳:“翻译的使命是沟通和交流,为读者服务”
作为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罗马尼亚曾涌现出一批久负盛名的“中国通”。
2020-08-09
-
宗笑飞:忆郅溥浩先生
“2020,活着就好”。
-
许钧:何为译、译何为、为何译
漫漫五千年的历史,浩浩百余年的现代化,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一直在那儿。
-
郭宏安:三驾马车永远在路上——我的学术自传
1943年2月,我,郭宏安,出生在吉林省长春市的一个工人家庭里,以下有弟弟妹妹四人。
-
走在中国文化传播之路上
图①:拉嫡娜。
-
叶廷芳:单手写人生
命运借走他一只手臂,却还他以文学的执念。
-
柳鸣九:桥上的人生
我在工作中尽可能从难从重,努力让自己的学术研究切实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作为一名中西文化交流桥上的搬运工,我在桥上忙碌一生,靠的是蚂蚁啃骨头的精神。
-
德不孤 必有邻
“德不孤,必有邻。
-
纪念|茨威格作品译者舒昌善去世:成为闪耀群星中的一颗
7月6日,八十岁的德语翻译家、北京师范大学舒昌善教授去世。
-
专访|译者姜乙:我如何翻译茨威格和黑塞
姜乙是一位“从幕后走到台前”的译者。
-
唯美经典《大茂那》的首次中译
它传承了盛极一时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文学理念,融合了唯美主义、印象流和意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