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卡洛斯·富恩特斯, 应被重新呼唤的名字

      2025年9月,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推出墨西哥国宝级文学巨匠卡洛斯·富恩特斯的经典小说系列四种:《狄安娜,孤寂的女猎手》《与劳拉·迪亚斯共度的岁月》《墨西哥的五个太阳》《鹰的王座》。

    2025-10-17

  • 黑塞《中国人的看法》:真正的跨文化理解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1921年12月25日曾在瑞士《新苏黎世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人的看法》的时事评论,同时还以《看法》为题将该文发表在柏林《福斯报》上。

    2025-10-16

  • 一部革命青年的“生活指南”

      1863年2月3日,在《圣彼得堡警察新闻》上刊登了一则遗失启事: 2月3日,星期日,下午一点,本人由德穆特旅馆沿大科纽什尼亚街行至街角卡佩尔公寓,之后穿过涅瓦大街,又经过卡拉万街和谢苗诺夫桥,行至利捷伊大街和巴谢伊大街交叉处的克拉耶夫斯基公寓,在这段路上遗失了一个包裹,内有两本订好的手稿,标题是《怎么办?》,凡有人将此包裹送至克拉耶夫公寓涅克拉索夫处,可获酬金五十银卢布。

    2025-10-16

  • 拓宽生态文艺批评理论的新视野

      自新时期文学以来,一批富于强烈思想自觉和探索意识的文艺理论家积极而主动地思索新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建设,并以此为基点,深入探寻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体系建构的方略,创建出具有完整意义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体系。

    2025-10-15

  • 在移动的尘埃和时间里——读根纳季·艾基的诗歌

      根纳季·艾基(Gennady Aygi,1934-2006),俄罗斯著名诗人,1934年出生于楚瓦什自治共和国南部,与曼德尔施塔姆、帕斯捷尔纳克等被视为20世纪最重要的俄语诗人。

    2025-10-15

  • 《拉纳克》:必要或不必要的希望

      2023年,电影《可怜的东西》上映,也让这个故事的原作者、苏格兰作家阿拉斯代尔·格雷重回主流视野。

    2025-10-09

  • 约翰·利斯特-凯《林中足迹》:自然不会亏负爱她的心灵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并不了解鼬科动物。

    2025-09-29

  • 埃里希·奥尔巴赫:伊斯坦布尔1943

      假如钱锺书1940年代因战乱滞留越南,被河内的印度支那大学聘为英文系系主任;假如他为越南本科生开设了一门西方文学入门课程,用英文讲授;假如抗战之后,他备课的英文讲稿以“西方文学研究导论”为标题在商务印书馆出版;那么,这本并不存在的书,其内容和意义就非常接近德国学者埃里希·奥尔巴赫(Erich Auerbach, 1892-1957)的《罗曼语语文学导论》(Introduction aux études de philologie romane)。

    2025-09-18

  • 影视化浪潮中的拉美文学经典

      最近一年,多部久负盛名的拉美文学作品被搬上银幕。

    2025-09-18

  • 艾礼凯《大理一年》:一个英国作家的寻求自我之旅

      “我的生活一切如常:烹饪,写作,山里散步,做些编辑工作,以及在网上授课。

    2025-09-16

  • 韩江《不做告别》的三重阐释——评论三则读札原创

      《世界文学》在2025年第2期的韩江专辑中收录了三篇关于《不做告别》的中文原创评论,分别是董晨的《国家暴力下的个体抗争——从历史书写和历史意识看<不做告别>》、韩晓的《暴力书写与创伤记忆——韩江<不做告别>解读》,以及张佳的《收集、拼装与身体化——<不做告别>与韩江的集体记忆书写》。

    2025-09-16

  • 当你在等待时,你在拥抱自由

      你有没有在等待的那个人?早已离世的亲人,爱而不得的白月光,或是远离他乡求学的孩子。

    2025-09-15

  • 《巴黎岁月:贝克特、波伏娃和我》:写他们,也写自己

      2022年,借了戴尔德丽·贝尔(Deirdre Bair)的《巴黎岁月:贝克特、波伏娃和我》,刚开始没静下心,读不进去。

    2025-09-10

  • 无数个身影,汇聚成一个巨大而清晰的父亲

      2023年初,我完成了韩国作家黄贞殷的小说《年年岁岁》的翻译,开始物色下一部译介的作品,正好看到作家郑智我的《父亲的解放日志》登上了韩国畅销书的榜单。

    2025-09-05

  • 电影,小说,配乐:《法兰西组曲》与三重感官的开启

      “您听,这是和平时期,姑娘的笑声,春天欢快的声音,看到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二战间的一个午后,窗外是狂风暴雨,年轻的德国国防军中尉布鲁诺在他暂驻的法国布希镇一户居民家中,用他那双“漂亮的手”在钢琴上弹奏着。

    2025-09-03

  • 共同叙述:古尔纳的大同理想与共同体想象

      受限于后殖民主义理论框架,国际学界对于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1948— )的研究往往集中于他的非裔身份、流散经历、差异表达及身份书写上,视其为多元伦理愿景的倡导者,从而忽视了他对西方现代性的全面诊断,以及他所提出的 “中国” 伦理解决方案。

    2025-09-02

  • 两种世界文学新手法:人物虚拟派遣法和人物虚拟侵占法

      寇挥,生于陕西淳化,祖籍河南许昌。

    2025-09-01

  • 走过爱情的“窄门”

      你要努力进窄门。

    2025-08-29

  • 托马斯·曼《错置的脑袋》中的政治隐喻与哲学命题

      《错置的脑袋》(1940)是托马斯·曼(1875—1955)对一则印度故事的创造性改写,从题材和类型上看,这部作品在曼的创作体系中相当特殊,难以归类。

    2025-08-22

  • 民族身份·区域特色·全球视野——海外华文文学中抗战题材创作的历史演进与叙事转型

      摘要:抗战题材创作是海外华文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8-15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