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AI时代乘风破浪的本格推理
自现代类型小说从西舶来,日本一直是侦探推理文学的闹市区。
2024-12-25
-
厄休拉·勒古恩:我在头脑中工作
—— 读者提问 —— 最近我收到了一封读者来信,在表达了喜欢我的书后,他说他要问一个可能显得很蠢的问题,我不是非得回答,但他真的很渴望知道答案。
2024-12-24
-
小说作为容器,收纳了人与时间
作为译者,莉迪亚·戴维斯翻译过《追忆逝水年华》与《包法利夫人》等文学作品的英文新译本,而作为作者,她在短篇小说领域又开拓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2024-12-13
-
新西兰诗人詹姆斯·巴克斯特:诗与社会行动的融合与矛盾
在现代汉诗的舆论场里,对当代诗有种常见的不满,是诗如何才能勾连文本与实践,走出历史的风景化,而不仅仅是将一切消化进语言内部,锁进一间“当代诗的笼子”。
2024-12-09
-
门罗笔下的秘密与内心的深渊
伊妮德是一个好女人,因为她是《好女人的爱情》中的女主角,假如门罗不是反讽的话。
2024-11-25
-
如何理解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
重读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一个问题始终横亘在我心里:安娜的不幸是否不可避免?这包含一系列的疑问:为什么明知有道德层面的挑战,安娜不仅不寻找方式规避,相反,几乎直愣愣地撞上不幸,毫不伪装,有时甚至是挑衅般地展现自身?为什么有时她的行为显得如此拧巴,甚至自相矛盾,明知痛苦却又陷溺其中? 《安娜·卡列尼娜》,草婴/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9月版 这一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悲剧形象的不幸命运开始于她与伏伦斯基在火车上的邂逅。
2024-11-21
-
你以为我在说《飘》吗?
年轻女孩嫁给宠溺呵护她的霸总,但她一直深爱着某个斯文温柔的男人。
2024-11-13
-
所有的小说都是属于今天的——帕慕克《瘟疫之夜》
我第一次来学生活动中心,虽然到北师大工作四年多了。
2024-11-12
-
风火水土,牧人归乡
吉尔·德勒兹曾在著作里写道,自然界中,风火水土,尽是褶皱,褶皱以其密闭性和反风景的特性服务于巴洛克艺术风格。
2024-11-08
-
沃莱·索因卡:来自非洲的理性声音
非洲大陆的文学成就令人瞩目,有多位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作家,例如埃及的马哈福兹,南非的戈迪默和库切,坦桑尼亚的古尔纳和尼日利亚的索因卡等。
2024-11-07
-
从神经科学出发剖析文学为何有用
有这么一个故事:据说当年伏尔泰的父亲看到他诗写得很好,起初很高兴,后来又担忧他“培养起这种根本不能赚钱的才能”。
2024-11-03
-
门罗笔下的秘密与内心的深渊
伊妮德是一个好女人,因为她是《好女人的爱情》中的女主角,假如门罗不是反讽的话。
2024-10-28
-
空白的存在:用独特的表达来确立一个个人活着
韩江的两部长篇小说《白》和《失语者》,是白与黑两种颜色分明的世界。
2024-10-18
-
重读《歌德谈话录》
但凡重要的新书甫一出版,报刊杂志便会很快刊登应景适配的读后感或评介性文字。
2024-10-14
-
K的静默,真实的痛与笑
老挝裔加拿大女诗人兼作家苏万康·塔玛冯萨(Souvankham Thammavongsa,1978-)的首部短篇小说集《我不知道这该怎么念》(How to Pronounce Knife)的汉译本近期问世。
2024-10-14
-
《素食者》与新世界文学的虚假多元
韩国女作家韩江(HanKang,1970—)的小说《素食主义者》于2016年荣获国际布克奖(International Booker Prize),这是该奖首次颁发给东亚女性的作品[1]。
2024-10-11
-
《素食者》编辑手记:读了之后挥之不去的小说
最早接触到韩江这个名字是在诺贝尔文学奖停发的2018年,那年韩国最大的网络书店yes24发起过一个叫预测诺贝尔文学奖的读者票选,结果韩江以20.3%的得票率高居榜首,我熟悉的村上春树、米兰·昆德拉、科马克·麦卡锡分列第三、第四和第五。
2024-10-11
-
《19世纪法国读者与社会》:作为规训与抵抗的阅读史
《19世纪法国读者与社会:工人、女性与农民》, [英] 马丁·里昂(Martyn Lyons)著,张翼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2024年5月 我们常常会在读史的时候发现若干古今之间的“合辙押韵”处。
2024-10-09
-
再读村上春树:灵魂的缺损与修补
如果某位作家的作品曾在你生命的早期阶段带来重大的影响,那么对他的阅读必定带有过多的个人牵绊。
2024-10-09
-
博尔赫斯笔下的中国文学
在二十世纪的拉美文坛上,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以其博学、善辩和对文学“游戏”的热爱,被誉为“那个时代最敏锐、最优雅的作家”和“作家中的作家”。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