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熔炉》:一部小说与社会的二十年回响
有些故事,一旦被讲述,就再也无法沉默。
2025-07-09
-
“每个人”都有“一种法兰西生活”
2019年,69岁的让-保罗·杜波瓦凭借小说《每个人》斩获了久负盛名的龚古尔文学奖。
2025-07-09
-
奥维德《女杰书简》:西方文学史上第一组呈现女性内心的爱情诗
古希腊罗马神话是西方文明的起源。
2025-07-07
-
约翰·威廉斯《斯通纳》:“确信这是一部好小说”
初版《斯通纳》时,“确信这是一部好小说”,然而这份写作者的自我期许花了比当初预想长得多的时间才得到验证。
2025-07-04
-
佩索阿:“我总是相信,思想比生存更好”
葡萄牙作家、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一生遭际很像梵高,生前清苦,死后辉煌。
2025-07-03
-
哈特·克兰的炽热心灵
有一次与诗人翟永明做文化播客,老朋友很好奇地问我,为什么从来不写诗? 我答曰:写不好啊! 我没好意思告诉相识二十余载的翟姐,当年我也写诗,不仅写了,还多次发表,收入诗集,好在没用现在的名字。
2025-07-01
-
颠覆马克·吐温:戴着镣铐的舞蹈
在许多读者少年时代的书架上,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恩历险记》应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
2025-06-25
-
《雅各布之书》:照亮历史,然后治愈世人
在发表于1961年的短篇小说《加略人犹大的故事》中,陈映真对人们耳熟能详的《圣经》典故进行了创造性改写。
2025-06-24
-
每个生命体都是世界的编织者
在人类世的穹顶之下,自然与文明的边界日益模糊,生态危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威胁着地球的生命系统。
2025-06-23
-
照亮未言之地:文字之外的世界
李长声在《日本人的画像》里,写到谷崎润一郎时,引用谷崎小说《鹤唳》中的一句:“自己的寂寞,非中国而无法抚慰。
2025-06-12
-
《武士最后的日子》:阿兰·德龙临终生活调查报告
一本关于著名演员阿兰·德龙人生最后半年生活细节的调查著作在法国上市并轰动坊间。
2025-06-11
-
“拉美之家”,亚马多及诺埃尔·塞里尼
“拉美之家”位于巴黎圣日耳曼林荫大道217号,是拉丁美洲国家在法国的文化活动中心。
2025-06-11
-
“捧住金翅雀”——谈吉恩·瓦伦汀的诗及其翻译
与吉恩·瓦伦汀的相遇 对我来说,认识诗人吉恩·瓦伦汀(Jean Valentine,1934-2020),是我生命中又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相遇”。
2025-06-10
-
索尔·贝娄《雨王亨德森》:“把整个世界作为异乡的人是完美的”
二十年前,作家索尔·贝娄与世长辞。
2025-06-10
-
《分成两半的子爵》与“分成两半”的卡尔维诺
《分成两半的子爵》是卡尔维诺1951年夏天完成的,却迟至1952年春天才得以出版,对于一位小说家来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然而之于卡尔维诺,它更像一个具有仪式感的“事件”。
2025-06-09
-
战争小说中的人性剖析
2015年初秋,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日本推出了一部“抗战”题材的电视剧《红十字——女人们的红纸信》(以下简称《红纸信》)。
2025-06-06
-
青春的空响,矛盾的由来
很久不读三岛由纪夫的书,重读《假面的告白》还是被文辞中闪现的光芒灼伤。
2025-06-06
-
写作即存在
波伏瓦有分栏写作的习惯,1926年,她进入索邦大学学习,并开始写笔记。
2025-06-04
-
《故我咆哮》:当非洲环境政治超越灾难叙事
5月14日,尼日利亚女作家阿比·达蕾(Abi Dare)的小说《故我咆哮》(And So I Roar, 2024)以一种“咆哮”的姿态挺进英国海伊文学节(Hay Festival)首届长篇气候小说大奖的短名单,并击败包括布克奖获得者《轨道》(Orbital, 2023)和迈尔斯·富兰克林奖获得者《值得赞扬》(Praiseworthy, 2023)在内的多部作品,一举夺魁。
2025-05-29
-
遇见伟大而有趣的灵魂
哈罗德·布鲁姆的《影响的焦虑》产生了持久的影响,他以为影响的焦虑是无法回避的——无论是诗人还是负责任的读者和评论家。
2025-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