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端午可以谢谢她
来源:北京晚报 | 三点水  2022年06月02日08:02
关键词:端午节

孔子把《诗经》当做了博物学读本。《论语》中建议“小子何莫学夫诗”,好处多多,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仅说草木。《诗经》中植物名目众多,涉及到的篇目有136首。如清代牟应震在《毛诗物名考》中统计,《诗经》计有木60种,草91种,谷33种;徐鼎《毛诗名物图说》中草计有88种,木54种;顾栋高《毛诗类释》计有谷类24种、蔬菜38种、药物17种、草37种、花果15种、木43种;当代学者夏传才在《诗经研究史概要》中认为“有草名一百零五,木名七十五”。《诗经》中的植物名称,在类别和功用上多有不同解释,因此统计上自然出入不少。

《诗经》中有关采集的诗歌近30首,以“采”为篇名的有8首。第一首《关雎》写采荇,“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采葛》是名篇。“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中的三秋,指的不是三年,应该是三季。

葛是葛藤,萧是白蒿,艾是艾草。《诗经》中从事采集的,主要是女子。《诗经》中采摘的女子会将自身的相思或怀归之情对着草木倾诉,或是借助草木咏叹。“采集皆女子事,此所怀者女,则怀之者男。(闻一多语)”女子们借物起兴,其中情感之大胆炽烈,俯拾皆是。

明代沈榜在《宛署杂记》说:“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妇女节之前被叫成女神节,让人觉得商业和网红味道太重,明人好端端的,把端午节叫做女儿节,诚可谓“尽态极妍”。

总觉得这“女儿节”的源头就在《诗经》中。比如端午民俗,要挂艾草、换葛衣,就全写在那首《采葛》中了。再比如《诗经》写女子“手如柔荑”,荑是初生之茅草,在《静女》中,荑是用来作为馈赠男子的礼物。有用茅草叶子包粽子,粽子在日本便叫作“茅包”。

袁枚《随园诗话》中记姑苏城的端午盛况:“端阳水嬉,姑苏最盛。千船鳞列,歌吹喧阗,然嬉游者意不在龙舟也。汪比部秀峰诗云:暖日烘云景物新,衣香鬓影漾芳津。少年绮扇篷窗下,不看龙舟只看人。”端午出游,少年之意不在竞渡,而在竞芳。

最显女儿气的端午民俗,是斗草。《红楼梦》和《镜花缘》里都有斗草的情节。要论规模,《镜花缘》里的那场斗草戏场面更大,竞争更激烈,共有25位姑娘参赛,一连串的巧思妙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又可以参照《牡丹亭》的那出“花判”。女儿家原来个个都是“阆苑仙葩”。

宋代晏殊《破阵子·春景》里说斗草,是在清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斗草斗到了魂牵梦绕。“君有麻与枲,妾有葛与藟。君有萧与艾,妾有兰与芷。君有合欢枝,妾有相思子。君有拔心生,妾有断肠死。”明代吴兆在《秦淮斗草篇》中的这几句,要是歪解一下,简直斗到了你死我活。

斗草有行酒令,要背《诗经》的。《酒令丛抄》中记“葩经花名令”,规则是用《诗经》行令,比如“并头花”,就是说两句《诗经》之句,而两句诗中的第一个字要能组成一种植物名,依次轮流,答不上来的罚酒。像“月离于毕”和“季女斯饥”,两句组合成“月季”,再比如“交加花”,就是首尾相连,如“杨园之道”和“有菀者柳”,组合而成“杨柳”。

《诗经》天然就是斗草教材。“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西汉申培在《诗说》中认为,《芣苢》说的就是“童儿斗草嬉戏歌谣之词赋也”。

“童子争寻鹁鸽饭,医翁日曝虾蟆衣。欲赓楚客咏餐菊,却媿周人歌采薇。”陆游《戏咏园中春草》一诗中,鹁鸽饭和蛤蟆衣说的都是车前草。鹁鸽指鸽子,车前草可以喂鸽子,蛤蟆喜欢躲在车前草下,所以叫蛤蟆衣、虾蟆草、虾蟆、蟾蜍草。童子们要斗草,四处找的就是车前草。

车前草又叫牛溲,和马勃合为成语“牛溲马勃”,意为普通却有大用。车前草生于路边,因此有当道、车轮菜、车轱辘菜、马蹄草等称呼。又有“舄”字系列的名字,如马舄、牛舄、陵舄、胜舄等称呼,舄音细,本义是鞋。

因为形态,车前草又叫牛舌草、牛舌、牛耳朵棵、猪耳朵草、五根草、七星草、钱串草、灰盆草……花序像一串钱,因为“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俗谚,车前草又叫打官司草。

各个民族对车前草也有各自的叫法。彝族叫瓦那他,苗族叫构拿车,普米族叫牙烟育,壮族叫日堆洗捏,高山族叫卡巴落……请划重点,下次会考。

《诗经》中一类植物就有不同叫法,比如蒿、菣、艾、苹、萧、藾、萩、蘩、蒌、蔚,说的都是蒿类植物。《小雅·鹿鸣》有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在《红楼梦》里,贾政突然过问起宝玉读书进度,小厮李贵跪下禀报,正在读什么“呦呦鹿鸣,荷叶浮萍”,把贾政都给逗笑了。“食野之苹”的苹,指的不是荷叶,也不是苹果,说是艾蒿。

古人到了夏天一身葛,头戴葛巾,身穿葛衣,脚蹬葛屦。《诗经》有四篇写“葛”,《葛覃》中说“为为绤,服之无斁”是细葛布,绤是粗葛布,穿着不会厌烦。

“汉中兴,士人皆冠葛巾。”汉代士人不戴冠,以葛巾为雅,因此葛巾又称汉巾。葛巾功能多用,还可以用来滤酒。《宋书·隐逸传》载:陶潜“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汉人一杯浊酒喜相逢,陶潜这喝酒做派,想着就上头。

端午节要洗兰浴,葛巾不可少。《礼记·玉藻》中说:“浴用二巾,上下绤。出杅,履蒯席。连用汤,履蒲席。衣布晞身,乃屦。”上半身一块细葛巾,下半身一块粗葛布。澡巾和头巾是不是一个样式的?

唐代端午节宫中有赐葛衣的传统。杜甫感恩圣上:“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还是李白最懂该谢谁:“闺人费素手,採缉作绤……此物虽过时,是妾手中迹。”

明代马铎和林志一时瑜亮。马铎中了状元,林志第二,自然不服。朱棣召两人上殿面试,出了一句“风吹不响铃儿草”让联句,马铎脱口而出“雨打无声鼓子花”,林志则对不上。问马铎原因,说是幼时做梦,有个女孩告诉他的。这就是人家的梦中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