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晋文学的“叹逝”母题
文化经典中的某一情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作为文学题材或主题,被不断艺术加工,从而催生出诸多新的文学作品、文学形式,这一情境被称为文学母题。
2024-10-15
-
名家笔下的旧京之秋
北京的季候,最美的当然该是“秋”吧?书堆里扒拉一番,发现完整如郁达夫《故都的秋》这样写记秋情秋色的名篇,还是稀有;可在文章中随笔点染,写出秋的绝美景致的段落,那可真是不少。
2024-10-15
-
李清照听说过孙悟空吗?
国产单机游戏《黑神话:悟空》一经推出,便成为全球玩家的焦点,连“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都在为它点赞。
2024-10-14
-
水浒的“隐笔”与细节
《水浒传》有不少隐微的细节,阅读越深,越能感到施耐庵匠心独运之处。
2024-10-14
-
陶渊明笔下的声音世界
陶渊明的诗歌和散文都具有“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特点(苏辙《追和陶渊明诗引》载苏轼语),风格平淡自然,但造句用语却包含着许多深微精妙之处。
2024-10-14
-
七论“新子学”
自2012年以来,笔者就“新子学”理念已有六次专文论述,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
2024-10-12
-
慰语重阳会有期——《红楼梦》中的重阳
“绿杯红袖趁重阳”,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的传统佳节重阳节,又称作重九节、登高节、女儿节、敬老节等。
2024-10-11
-
《澄怀八友图》与漳州西馆
澄怀园位于圆明园东南,清康熙时为索额图赐宅,后收归内务府。
2024-10-11
-
一代醇儒汪应辰与朱熹的文化交往
摘要:汪应辰是南宋初期一位重要的理学家、文学家,主要活跃于宋高宗、孝宗两朝。
2024-10-10
-
《离骚》的时间意蕴
《离骚》作为屈原和楚辞的代表性作品,是中国文学的奇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4-10-09
-
揭秘皇家藏书楼文渊阁
北京故宫文渊阁,是清代为储藏《四库全书》而专门修建的一座皇家藏书楼。
2024-10-09
-
“汪氏小苑”的日升月落
一 去过很多次扬州,除造访有关文化、佛教、园林方面的历史遗存外,对于明清时期的盐商亦有所寻踪。
2024-10-08
-
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的山水哲思之路
朱熹(1130-1200)是孔孟之后影响最大的儒家学者,世称“朱子”。
2024-10-08
-
细心耕耘散佚文献这片沃土
随着现代学科体系的细化,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越来越具有鲜明的独立性。
2024-10-07
-
杜甫《佳人》的图像解读及其意义
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一句,凄丽动人,宋人据此作《天寒翠袖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与《竹林仕女图》(现藏于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
2024-10-07
-
唐诗与敦煌葡萄石榴纹的互文性探微
从符号学角度来看,诗歌语言与绘画语言彼此之间存在着“互文性”现象。
2024-10-07
-
晚清文人领袖李文田和他的相面术
出生于公元1834年的李文田(字畲光,号若农),可以称得上是晚清北京官场上的风云人物。
2024-09-30
-
《三国演义》里的讹误与创意
《三国演义》虚构人物众多,全书出场的1000多人,大致有200人纯属虚构,其中还不乏在一些重要情节里出现的关键角色。
2024-09-30
-
孔子的处世学问
作为至圣先师、儒家始祖,孔子务实入世、乐观通透,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不乏丰富的处世学问。
2024-09-29
-
会通以求超胜,400年前徐光启提出科学观
9月21日,文汇讲堂169-5期“徐光启及其弟子的科学观和世界观”在徐汇区图书馆(徐汇区土山湾博物馆)举办,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陈卫平主讲,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江晓原受邀对话,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点评。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