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秋意与故园:中西文化中的蟋蟀

      关于大自然的乐音,古人说过“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此处的虫声指蟋蟀的鸣声。

    2023-10-19

  • 晚明武将诗及其文学史价值

      明中叶以后,以文统武的军政机制基本确立,军事指挥、铨选、纠察之权逐渐掌握在各级文臣手中。

    2023-10-18

  • 宋代饮食里的桂花气息

      如今江南平原的人们对桂花树的印象来自公园街巷绿化,人们呼为“桂花树”。

    2023-10-18

  • “情感学转向”与对《红楼梦》的再认识

      近年来,情感学成为国外学界的一个热点。

    2023-10-18

  • 钱谦益的复古“网络”

      晚明士人反思程朱理学的原因是多层次的,他们不约而同地指出,程朱理学作为科举制义的惟一定准,造成了学问的荒疏、士风的浇漓,加上晚明国势日颓,需要新的学问来改变这一局面。

    2023-10-16

  • 三国时期到底有多少人?

      《三国演义》里,对兵力有夸张的描写,袁绍官渡之战集结了七十万大军,刘备伐吴也出动大军七十万,诸葛亮北伐动辄三四十万,曹操赤壁之战更是集结了惊人的八十三万。

    2023-10-16

  • 繁荣诗词文化 谱写当代华章

      中国是诗的国度。

    2023-10-13

  • 锅巴犹得老爹名——金陵生小言

      《赵烈文日记》言方苞为人作墓碑,常恐死者家言不足信,篇中俱为疑惑不定之词。

    2023-10-12

  • 为了儿子爱读书,苏洵操碎了心

      苏洵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为“三苏”,且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2023-10-12

  • “吟咏所发,志惟深远”

      沈德潜《说诗晬语》对晋宋之际诗运转关作出了著名论断:“诗至刘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

    2023-10-12

  • 作为知识的小说与作为小说的知识

      从知识学角度观照中国古代小说,是近年来古代小说研究的一个新话题,有逐渐成为学术热点之势。

    2023-10-11

  • 奇观念与晚明文学

      “常”和“奇”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它们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与审美取向,并对古代诸多文学样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3-10-10

  • 从“放眼读书”到“随时修正”

      自民国以来,“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则胡适先生的治学名言流传甚广,影响颇大。

    2023-10-09

  • 柳宗元“永州八记”到底好在哪?

      国庆期间,人们纷纷出行,游览祖国大好河山。

    2023-10-08

  • 孔子的文明观

      历史上的春秋时代,是中国文明繁盛、转型的时代,这意味着孔子自始即面对诸种文明形态,既有纵向的三代文明,也有横向的邦国文明。

    2023-10-08

  • 淄博文豪的京官生涯

      刀郎的一首《罗刹海市》带火了淄博的聊斋园,游客人山人海。

    2023-10-07

  • 古代小说作者探考乱象例说

      小说在古代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闲书,有的小说作者没有署名,有的用了化名,有的虽然知道作者名字,但其生平经历也难以稽考。

    2023-10-07

  • 广式月饼北伐记(下)

      粤菜馆开创广式月饼新时代 传统饼饵店升级为茶居,楼下卖饼饵,楼下饮茶吃点心;再进一步就是茶楼茶室,一楼外卖地位相对降低,堂饮堂室相形重要;再后来是茶楼酒肆合流。

    2023-09-28

  • 广式月饼北伐记(上)

      月饼当起源于广东 中国吃月饼习俗传说甚早,有说始于唐代,先在宫廷尔后至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当然甚是无稽,因为其时的小饼、月团多从形式上指团茶而言,并非饼饵之饼、月饼之月,不值深辨。

    2023-09-28

  • 中秋将至 踏访京城的“月亮”地名

      知名度最高的当属月坛 其原名为“夕月坛” 京城与“月亮”有关的地名中,人们最为熟悉的当属月坛,由此成为我寻访的首选之地。

    202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