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老上海笔业

      清咸丰元年(1851年),李鼎和笔庄最早在上海开设。

    2023-09-08

  • 广州增城:王阳明最后的精神寄托

      嘉靖七年(1528),五十七岁的王阳明行经广西乌蛮滩,拜谒了童年偶像伏波将军马援的祠堂,他想起四十年前的一个梦,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向终点。

    2023-09-07

  • 一段晚清书院史事的钩沉

      原标题:谭献与湖北经心书院——一段晚清书院史事的钩沉 谭献(1832—1901)一生与晚清的多个书院存在或深或浅、或长或短的关联,这一点在其稿本《复堂日记》中有较为详细的记录。

    2023-09-06

  • ​柳公权的祖辈们

      隋朝初年,从河东蒲州北迁至京兆华原的柳昂,也就是柳公权的先祖,仕北周时历职清显,为朝廷所重,为百姓所敬。

    2023-09-05

  • 四岁能让梨的孔融,长大却是个酒鬼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彻底平定袁绍残余势力,统一北方后,萌生一统全国的想法。

    2023-09-05

  • 那些借古抒怀的历史小说

      在古代商品经济比较活跃的时期,不少文人都想通过写小说来获利。

    2023-09-04

  • 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盛唐概念

      就中国古代诗歌史而言,盛唐既是时段分期概念,也是由审美特质、体制艺术、代表作家等共同构成的诗学型范的概念。

    2023-09-04

  • 杜甫的前半生与大唐的盛世

      杜甫(712—770)的诗歌,在中国妇孺皆知。

    2023-09-01

  • 中国早期的书籍量词

      汉语中量词的大量存在,是我国语言的重要特点之一。

    2023-08-30

  • 伏日驱鬼与中元节的由来

      傩一词是指一种古老的驱鬼仪式,社会各个阶层都采用,并以各种形式流传下来直到如今,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国西南地区几个省份。

    2023-08-30

  • 七月十五,不只是“鬼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

    2023-08-30

  • 杜泽逊:古人得书之难

      今天一早来到校经处,同学们已放假,赵启蒙君仍在用功。

    2023-08-29

  • “四大奇书”何以成为小说经典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文学有“四大名著”,即《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

    2023-08-29

  • 因为《罗刹海市》,就进不了“四库”?

      1948年 《聊斋志异》讥刺了清廷? 众所周知,《聊斋志异》乃清初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汇辑了近五百篇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有不少是通过花妖狐魅与世人之间的爱恨情仇,来体现作者反抗传统礼教束缚,揭示人性本来面目的良苦用心。

    2023-08-29

  • 郦道元的“特种兵”之旅

      暑假是旅游黄金期,而短期走访多个地点的“特种兵旅行”,也成为了网络热门话题。

    2023-08-28

  • 辛弃疾与陈亮“鹅湖之会”

      中国历史上有两次著名的“鹅湖之会”,第一次是在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夏季,朱熹与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进行辩论,这是中国思想史上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一次交锋。

    2023-08-28

  • 陈尚君:唐诗名篇在历史上的演进

      唐诗名篇中的疑问 本次讲座,我们从最著名的几首唐诗谈起,包括李白的《静夜思》、杜牧的《清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孟浩然的《春晓》和张继的《枫桥夜泊》。

    2023-08-28

  • 何人不起故园情——诗词文化中的羌笛

      羌笛是一种源于古羌人的民族民间乐器,传说是秦汉之际游牧在西北高原的羌人所发明,故名羌笛,传入中原后,形制经过了改变。

    2023-08-25

  • 志怪想象 海外异域

      《罗刹海市》是清代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中的名篇。

    2023-08-25

  • 宫体诗与佛教诗

      与长年战乱的北朝相比,相对安定的南朝在诗歌发展方面较具该时期文学的典型性。

    2023-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