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炳根:九版十韵话女人
《关于女人》宁夏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本 冰心的《关于女人》,从作品发表到出版,从1943年的初版到21世纪之初最后一版,都有话说,都有故事,且牵涉的人也不少,过程有些曲折,是冰心著作版本中的佼佼者。
2024-03-08
-
金庸诞辰百年|从求不得到寻不见——金庸离去的背影
1955年,当查良镛首次使用“金庸”的名号,在《大公报》上开始连载《书剑恩仇录》的时候,他不会想到,今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里,他会塑造一个浩瀚的“武侠宇宙”,这种依托于历史发展脉络的武侠小说,甫一问世便成为了毫无争议的“正典”。
2024-03-07
-
高罗佩写过北京故事
“这次在北京逗留期间,我参与了当地一些音乐团体的雅聚,多次访问古老道教名观白云观。
2024-03-07
-
冯雪峰与上海左翼文化空间
今天我之所以想到要讲这个题目,首先是因为最近参加上海师范大学的博士论文答辩,有一篇博士论文研究的是“多伦路作家群落”,是否用“多伦路作家群落”这个说法,还可以再商量,论文答辩的时候,有老师就指出,也许用“四川北路作家群落”或者“虹口作家群落”来命名更合适。
2024-03-07
-
“未入流”与“白悠”
1945年7月10日《吉报》,有人作《“未入流”考证》(署名白悠),篇首道:“同文中有署名‘未入流’者,据说,是范烟桥先生的笔名,从他的字里行间,加以考察,百分之九十九是不会差错的。
2024-03-07
-
黄家宜和蒋仁宇——《小团圆》里的表姐和表姐夫
张爱玲1977年12月3日写信给宋淇邝文美,提到有个故事,但“目前不预备写”: 这人发现他绝色的太太嫁他完全是因为他是前教育部长蒋梦麟的儿子——她本来对介绍的对象很满意,但是因为想激起强烈的感情,故意去挑逗妹妹的对象使他妒忌——不料弄假成真,姊妹对调——向她报复,留在大陆。
2024-03-07
-
郭沫若“为新政协催生”
许广平(左一)、沈钧儒(左二)、郭沫若(右一)、罗淑章(右三)、李德全(右四)等民主人士离开沈阳前在火车站合影。
2024-03-06
-
《庶民之声》:“歌谣运动”的百年回响
1922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创办《歌谣周刊》,揭开了“歌谣运动”的序幕。
2024-03-06
-
陈漱渝:梦到梅花即见君——李霁野与台静农的两岸情
南开大学外文系主任李霁野先生是我的老恩师。
2024-03-06
-
高原上傲然开放的《山花》
1979年1月,已与读者阔别14个寒暑的《山花》这一刊名,迎来了它的新蕾,又和广大读者见面了。
2024-03-06
-
田汉与千田是也 中日戏剧交流的搭桥人
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田汉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吾侪当致力于搭桥之功夫’——欧阳予倩、田汉与中日戏剧文化交流”图片展,目前正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展出。
2024-03-05
-
黄乔生:鲁迅与陈师曾
陈师曾 一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十篇“回忆的记事”[1]的结集,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2024-03-05
-
冯幽若忆冯其庸: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
父亲走了已过七载,这七年来我不断穿梭于北京和维也纳之间,处理着他走后留下的各种事宜。
2024-03-05
-
刘心武的当代文坛备忘录
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出生的我们这一代读者而言,刘心武这个名字可谓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他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伤痕文学”代表作家,以及2005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上的“揭秘《红楼梦》”引发巨大社会反响。
2024-03-04
-
陈喜儒:巴金物语
一 1980年4月,我随巴金、冰心率领的中国作家代表团赴日本访问。
2024-03-04
-
“压寨夫人”冰心
1929年6月,冰心(谢婉莹)与社会学家吴文藻结为伉俪,成为坊间美谈。
2024-03-01
-
衷龙达:怀彭荆风先生
第一次读到彭荆风先生的文章是二十多年前的一个雪天,在我们县城的一个小书店。
2024-03-01
-
“战败的先知”:革命低潮中的未名社
1928年4月,未名社遭查封,李霁野、台静农、韦丛芜一同被捕,只有韦素园因身在西山幸免于难。
2024-03-01
-
老舍与北京人艺的双向奔赴
2024年正值老舍先生诞辰125周年。
2024-02-29
-
“迅翁垂教记犹新”:常任侠与鲁迅
鲁迅既通过言传身教直接影响了一批同时代人,也借助思想、作品和事迹间接滋养了许多后学,常任侠就是其中的代表。
2024-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