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跃华:孙犁的佚文
姜德明先生珍藏的名家翰墨,我大多有幸饱览,都是令文人墨迹收藏爱好者眼睛发亮的名字——郭沫若、茅盾、巴金、胡愈之、曹靖华、夏衍、孙用、赵景深、聂绀弩、张友鸾、冯至、楼适夷、廖沫沙、王冶秋、张允和、艾青、季羡林…… 2017年9月14日,姜先生从抽屉拿出一个旧信封,抽出折叠的信纸对我说:“这是孙犁没发表的稿子。
2024-02-22
-
汪曾祺替人代笔
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汪曾祺因为文章写得好,常替人代笔。
2024-02-22
-
《围城》里的信函书写
《围城》里的信函书写,细细寻按,共有十一处,有的一处一函,有的一处两函。
2024-02-21
-
周松芳:顾颉刚广州宴游记
著名史学家顾颉刚曾自谓其流连诗酒,很多是出于工作需要,比如1944年在重庆时,每月四千元的《文史杂志》主编费,便基本用于跟作者在餐馆见面谈稿子了。
2024-02-20
-
鲁迅“抄书”,使他取得巨大成就
天下文章一大抄,是一句流传甚广的俗语。
2024-02-20
-
皮名举的博士论文
汪曾祺在他那篇回忆西南联大生活的著名文章中提到过一个有趣的细节:他在“西洋通史”课上提交了一张规定的马其顿国地图作为作业,老师看后批了两行字:“阁下之地图美术价值甚高,科学价值全无。
2024-02-20
-
末代洋帝师
溥仪(左三)、溥杰(右二)和婉容的弟弟润麒(右一)打完网球后,在紫禁城御花园阁楼二层与帝师庄士敦(左四)合影。
2024-02-20
-
百年几何事 人生一卷诗——苏步青的诗情与诗思
从志学之年到耄耋之年,数学泰斗苏步青一生创作了数百首诗词。
2024-02-19
-
编辑《艺苑掇英》的日子
上世纪七十年代,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下文简称“人美”)复社,在上海美术馆工作两年多的我又调回人美。
2024-02-19
-
勇于担当的蔡玉洗
一九八六年的凤凰文艺出版社文学编辑部。
2024-02-19
-
陈漱渝:关于“随笔”的随笔
有一本非常有名的杂志叫《随笔》,一九七九年创刊,至今已出二百六十多期,享有“南有《随笔》,北有《读书》”的美誉。
2024-02-18
-
杨宪益先生的诗、酒、情
“卅载辛勤真译匠,半生漂泊假洋人。
2024-02-18
-
周松芳:谭延闿吃西餐
谭延闿的谭府菜,未必味甲民国,一定声甲民国。
2024-02-18
-
雷锋的六个春节
雷锋尽管只度过了22个春节,但是他却深深扎根于一代代中国人的人生记忆中。
2024-02-18
-
爱因斯坦在上海
爱因斯坦在上海 曾经在手机上刷到作家莫言的一个视频,他说:“假如我得的是诺贝尔物理奖,你看我还会不会低调,说不定我会非常张扬,因为这是我的发现,已经被实验证明,这个定理就存在,存在宇宙里面,谁如不服你也来一个……”莫言的这段话,不由让我想起了与上海有过两次相遇的爱因斯坦。
2024-02-08
-
老舍盼过年
作家老舍小时候家里情况并不好,他回忆说平时就是吃苞米面饼子、小米饭,连面食也吃不到,更不要说肉食了。
2024-02-08
-
梁漱溟过年不休息
1936年除夕将至,众人都计划着和家人如何过一个开心快乐的团圆年,可梁漱溟此时却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从北平出发,只身前往广州作讲演。
2024-02-08
-
中国年里的多彩鲁迅
甲辰龙年临近,江南好多乡镇村落的大小晒场上码起一排排年糕、麻糍,农户家屋前院内挂着腊味,各大老字号年货店外,新老顾客在春寒料峭中裹着厚外套排起了长队,久违的热闹年味又浓起来了。
2024-02-08
-
高晓声奋笔迎新春
1980年6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高晓声的《七九小说集》,共12万字。
2024-02-08
-
百年前逛颐和园需执照
颐和园是清廷最后修建的一座行宫御苑,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景区,以佛香阁为中心,在西山群峰的背景下,又有玉泉宝塔与万寿山上的建筑群体遥相呼应,水天之间形成了极具中国山水园林特色的美妙景观,也是北京必逛的景点之一。
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