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把握新时代脉搏 增强中文传播力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 纪秀生 马笛  2020年01月17日08:31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互鉴,民心因交流而相通相知。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用对话交流代替冲突对抗、以互学互鉴推动共同发展日益成为广泛共识。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当前,中文传播面临着最好的国际传播期。美国学者格拉汉姆·威廉森认为,传播力是指传播者和受众成功地对信息进行编码和解码的能力。为了衡量中文的传播力,我们应当注重中文在国内外传播的能力和效力。

中文传播的能力,与自身的包容性、母语者的流动性以及传播的技术或方式都有密切联系。其一,中文的包容性。语言的包容性越强,其传播的可能性越大。中文的包容性表现在中文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面向其他语言社区的成员,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层面展现出的对于其他类型语言要素的接纳。在中外交流史上,在与新的语言和文化交汇碰撞时,中文经常吸收各种各样的外来词,丰富物类的描述和思维的表达。这种兼容并包的特性使中文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能与众多文化交汇融通,并为传播赋予活力。其二,使用者的流动性。语言是人际交往的工具,语言的传播会随着使用者的流动而发生。一方面,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随着华人不断走向世界,中文也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不同国家的人也越来越多地期待了解中国,甚至走进中国,中文及中国文化更多地融入他们之中。同时,汉字所蕴含的文化魅力不仅推进了中文在东亚、东南亚的传播,形成了独特的“汉字文化圈”,而且在欧美造就了一批学识渊博的汉学家,促进了中文的全球传播。其三,传播技术的便利性。新的科学技术支持,促进了中文传播力的提高。对于表音文字体系的中文学习者来说,他们对汉字的学习难点较多。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汉字的学习难度大大降低。丰富的信息化产品让越来越多的学习者体验到汉字的精妙及魅力,从而提升了中文的传播力。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中文传播也不再局限于语言本身。新时代的发展为中文传播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中文传播的能力不断增强,中文学习越来越成为具有吸引力的选项,越来越多的国家、机构和民众对学习中文充满期待,这对中文传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文传播的效力,是传播的客观结果与传播主体的意愿相符合的程度。新时代的中文传播,承载着中国人民期盼同世界各国民心相通、文明交流互鉴的美好愿望:以中文展示当代中国维护和平与发展的国家形象,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理解和信任,进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多元文化繁荣发展。但实际的传播结果却与此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中文传播的影响力仍然有限。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但英语仍是全球覆盖最广的语言,以英语为官方语言或外语的国家和地区远远超过使用中文的国家和地区。同时,中国利用互联网进行中文传播的能力处于弱势地位。相比之下,英语多渠道传播与广覆盖仍占据绝对优势,中文要强势突破重围任重道远。另一方面,中文传播的模式有待改进。过去中文传播的模式主要由“汉办”“侨办”主导,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此传播模式仍较为单一,未能很好地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缺乏竞争机制。传播内容以语言教育、语言翻译和文化传播为主,传播的广度和深度都未能充分满足实际需求。

实践证明,一个国家的语言传播力对个人、民族和国家意义重大,有助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对外传播的有效性。为了更好地展示中国的历史积淀、建设成就及和平发展的良好愿景,提升中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让中文传播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的国家发展建设需求,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认清时代形势,主动布局建设。我们应当充分把握好旺盛的学习需求和良好的发展时机,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中文传播进行统筹推进。一方面,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推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中文传播方对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学习目的进行系统化、本土化的中文传播体系建设,打造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高效可行的中文教学及推广模式。另一方面,建议充分挖掘中文的综合效能和资源价值,将中文传播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等国家战略相互配合,让中文服务于现实的生活场景与社会实践的交融,实现中文在不同领域和地域的立体式传播。

二是利用新兴技术,创建灵活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建立丰富多样、吸引力强、便于传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中文资源平台,突破时空局限,创新传播方式,赋予语言更多的传播可能性。同时,应当尊重市场需求和规律,优化资源配置形式,充分调动不同部门和社会力量加快推动中文传播。除了“汉办”“侨办”及高等院校等“国家队”,还应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等协同创新,实现优势互补,增强中文传播活力。

三是注重质量建设,兼顾效果评估。由于有效的质量监管能够造就良好的传播效果,因此建议研究出台相关的指导性法律法规,制定科学合理的中文传播规划,生产高质量的中文传播内容,形成持久性的吸引力,从而提升中文传播力。同时,还应加强对中文传播效果的监测评估工作,对中文传播的内容、模式、效果进行预估判断和综合评估。以评估促进传播方式的改进,全面提升中文传播的质量和效率。

总之,语言的传播应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而中文的传播应纳入新的内涵价值,开拓新的传播路径。我们只有把握住新时代的脉搏,发挥好中文沟通民心、交融文化的传播作用,才能促进世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美好愿景的实现。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华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