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观察·年度综述|2016年报告文学:潮平两岸阔:报告文学的宽度与深度
“报告文学的写作进入了新常态,不再是峰谷起伏,也不只是“轻骑兵”,而是以自己的方式报告时代生活,激活过往历史。
2017-02-13
-
2016年少数民族文学阅读印象:日益多元化的少数民族文学
回顾2016年,少数民族文学界涌现出大量值得关注的文学事件和文本,这既彰显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持续繁荣,又呈现了中华民族文学多样化的发展趋向。
2017-02-10
-
新观察·年度综述|2016年中短篇小说:属于文学的慈悲与痛楚
“2016年的中短篇小说除了因应某一主题之外,也在努力赋予作品一种更本质的品质,即从人类的希望和恐惧的角度去把握存在的状况,找到属于文学的慈悲与痛楚。
2017-02-10
-
雷庆锐:多元文化交融中的文学表现
【文艺观潮】 青藏高原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文化地区,在这片高远的神圣之地居住着汉、藏、蒙、土、回、撒拉等多个民族。
2017-02-10
-
传记文学:在场的“中国故事”
传记文学在中国起步很早 司马迁的伟大著作《史记》,在其文史分类上,人们一直是将其视为历史书写作品的。
2017-02-09
-
新观察·年度综述|2016年长篇小说:时间的同盟,或敌人
“与时间结盟的冲动来源于历史的变迁所带给人的不可靠感,而打败时间的野心中则暗含着人类赋予艺术这一无用之物的无上荣耀。
2017-02-08
-
2016年河北小说阅读札记:描摹现实 抒写心灵
2016河北文坛回眸(一) 爆竹声声,寒风如刀。
2017-02-03
-
何同彬:地域主义视野的困境与重塑
作为一个典型的文学地域主义概念,“里下河文学流派”被提出、阐释、传播的过程,看似理所当然、水到渠成,其实,作为一种与文学史、文学批评话语传统、话语惯性相关的观念构筑,它内部天然地隐含着非常复杂的矛盾性。
2017-01-25
-
李林荣:2016年散文综述——杂花生树影婆娑
“2016年的散文创作比往年更多地展现了几分草木气象:纷繁、杂沓、茂盛、鲜活。
2017-01-23
-
何言宏:2016年诗歌,转型时代的“生命个体的底色”
“我在2016年的中国诗歌中,颇感欣慰地读到了一个又一个不同状态的意蕴丰富的个体主体,这一个体诗学最为核心和最基本的因素在很多诗人、在他们不同题材、不同内容和具有不同的精神向度的很多作品中,都有明确的体现。
2017-01-20
-
霍俊明:热潮中的滚石,或静默的舌根
滚沸现场与百年游踪 多样化的诗歌传播方式、出版渠道的拓展以及社会影响度的提升是不争的事实。
2017-01-20
-
广西诗歌:从叙事中缓慢转身
《广西文学》举办的第六届广西诗歌双年展的命题是“叙事性写作”,我的手上集中了一大批应征作品。
2017-01-18
-
王迅:2016年中篇小说创作概评
2016年是长篇小说丰收年,老中青三代作家都发表或出版了质量上乘的长篇新作。
2017-01-17
-
以母语文学创作留住人类共同的记忆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又必须以特定的文字符号来表述。
2017-01-16
-
陕西作家短篇小说创作形势分析
内容提要:以《陕西文学六十年作品选·短篇小说卷》为依据,分析了陕西作家短篇小说创作态势,认为陕西年轻一代作家的短篇小说创作无论内容还是艺术质量都不及老一辈作家所达到的高度。
2017-01-13
-
王金城:2016台湾诗歌——现实主义创作的多元发展
“2016年的台湾诗歌,尽管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甚至是超现实主义诗歌的散点收获,但总体来说,现实主义创作仍然是台湾诗人普遍的艺术追求。
2017-01-13
-
2016年科幻文学:具有前瞻性地反映时代特征
“无论从政府重视、社会期待上,还是从科技发展与文化产业的发达上观察,中国科幻文学稳步走过的2016年可能只是一个更大增长的文化事态的先导。
2017-01-11
-
苏涛:2016年《民族文学》年度述评
阅读2016年的《民族文学》,除了能够体会到少数民族作家民族性话语的独特表达,亦能感受到中国经验的多元呈现。
2017-01-09
-
丁晓平:报告文学的“几何学”
几何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空间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的相互关系等。
2017-01-09
-
2016年文情述要:丰繁中染乎世情 活跃中感应时序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2017-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