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当下散文创作需要理论支持

      中国当下散文创作十分繁荣,然而精品不多,原因何在?根本问题是理论的缺失,没有理论支持,散文创作必然失去方向与支点。

    2018-03-26

  • 涂昕:鲁迅与“博物学”中的“白心”、“神思”、“诚与爱”

      1 “复古”与“革命” 鲁迅1910年11月15日给许寿裳写信:“仆荒落殆尽,手不触书,惟搜采植物,不殊囊日,又翻类书,荟集古逸书数种,此非求学,以代醇酒妇人者也。

    2018-03-23

  • 什么是好的散文

      社会语境也好,艺术观念也好,皆会为写作主体设置重重障碍,冲破这些束缚当然需要勇气与胆识,需要思想的自觉。

    2018-03-23

  • 孟庆澍:非虚构写作的几个理论问题

      2010年代初,随着《人民文学》等杂志的鼓吹,非虚构写作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而“70后”作家又是其中的主力军,梁鸿的“梁庄系列”、乔叶的《拆楼记》、李娟的“牧场系列”等作品,都被认为是非虚构写作的成功案例。

    2018-03-22

  • 创意写作视域下的作家系统化培养

      【摘要】笔者从创意写作的理论视域切入,探讨了文学新人培养学科化机制的可行性,提出“作家是可以系统培养”的理念。

    2018-03-22

  • 提高文学品质,打造跨语言的文化航船

      我们必须思考,怎样更好地获得一个全方位的大发展,让广义的文学和文化通过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既满足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想象,又能对大历史有所回应,对世界文学、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

    2018-03-21

  • 强调诗性表达在当今是必要的

      费孝通认为,文化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记忆维持着国家与民族的共同经验。

    2018-03-21

  • 学术性是文学评论的硬指标

      “学术”及“学术性”现在已成为屡见不鲜的“常用词”。

    2018-03-20

  • 文学批评“西方霸权”的终结

      诸多辩解也无法掩盖西方现当代文学理论从文学逃亡的实质,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将有助于我们自身文艺理论的建设与发展。

    2018-03-20

  • 唐伟:被文学史劫持的文学批评

      引言 关心当代文学及当代文学批评的有心人,大概都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怪现状,即当前对当代文学批评现状表达不满的,并非那些作为沉默大多数的普通读者,也不是因“常被点名批评”而暴得大名的作家们,而恰恰是来自批评家群体自身,或干脆直接点说,就是作为当代文学批评主要生产者的身居各大专院校的学院批评家们。

    2018-03-19

  • 孟庆澍:寻求“整个的知识” ——新文化运动“前史”研究萏议

      近年来,在汉语学术圈内,对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的研究依然是引人注目的热点之一。

    2018-03-19

  • 批评讲专业 跨界须谨慎

      社交网络和自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格局,一个人人参与艺术生产、艺术传播和艺术批评的 “人人时代”正在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

    2018-03-19

  • 杨晓帆:年谱研究与新时期作家的经典化问题

      对当代作家特别是50后作家进行年谱整理是否必要,关系到如何看待当代文学的经典化问题。

    2018-03-16

  • 大报告文学时代的“小”

      报告文学“趋大”已经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2018-03-16

  • 杨晓帆:经典重读与八九十年代的转型问题

      对于“后三十年”文学研究来说,如何重读被经典化了的作家作品,仿佛是个有些“多余”的问题。

    2018-03-15

  • 黄平:再论新时期文学的起源

      1 超越差别的“共同美” 1977年7月24日下午,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的何其芳先生因心脏病在北京去世。

    2018-03-14

  • 王维诗:诗画意境寰宇传

      都留春雄译本《王维》,1958年版本 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人中,王维是少数几个在生前获得广泛知名度的诗人之一。

    2018-03-14

  • 诗人与时代

      首先我谈谈诗人与时代的关系。

    2018-03-13

  • 围绕诗歌产生的争论,都与诗歌本身无关

      “没有诗歌和诗人的种族和文明是非常可悲的,某种意义上讲是可耻的。

    2018-03-12

  • 郜元宝:小说切忌写实琐细和超拔悬空

      小说两大忌:或写实而过于琐细,或超拔而过于悬空。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