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返乡书写”到“书写返乡”
既要“返乡书写”,又要“书写返乡”,这是时代课题,同时意味着书写是带着泥土芬芳的邀约,呼唤有识之士在乡建实践中写作,在写作中推动实践 近年来,返乡书写逢年而兴,社会关注度逐年提升。
2018-02-13
-
黄昌勇:对峙与互补中的城与乡
我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阶段都是学习、研究中国文学的,2000年以后,我的学术研究就开始转向对城市研究,特别是对城市文化发展的关注。
2018-02-11
-
驯养记忆的方式
散文写作本是为了再现散落在时光里的记忆,无论古今,一切事物都可以现实地置于眼前,瞬息之间又会从眼前消失,或者在某个不确定的时间里重现。
2018-02-09
-
现代诗的经典化:过滤·净化·提纯
现代诗接受的多端变频与海量产出特点,连同不断看涨的“自我推销”,使得现代诗的“可靠性”经常处于“游移”之中。
2018-02-07
-
在新的时代复活中国文学传统
不同时代的作家对于传统的继承不同,其笔下的人物亦不同。
2018-02-07
-
食指、余秀华交锋:网络时代的多元化诗歌生态
1月16日晚,余秀华更新了许久未动的新浪博客,以《兼致食指,不是谁都有说真话的能力》为题发表文章:“对世界的认识,对人生的思考,不是你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就是真话。
2018-02-07
-
新时代文学“新”在哪里?
新时代赋予文学以使命,也带来新挑战。
2018-02-06
-
我看“苦咖啡文学”
近日,在一次关于阅读的课堂上,有作家认为,世界文学、中国文学的创作,已经完成了对传统经典文学的转移,一种可以称作是“苦咖啡”的文学流行起来。
2018-02-02
-
历史类型、现实模式与未来图景
在近期的文学创作中,乡村叙事的繁盛颇令观者侧目,一时间,“新乡土写作”渐成热潮之呼声不绝于耳1。
2018-02-02
-
重申故事的德性 与故事传统的创造转化
近年本土语境中之所以会出现小说的“故事转向”,首先是呼应了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诉求,也呼应了当下中国人新的生活状况。
2018-01-31
-
从《悟空传》到《花千骨》 文学阅读将走向何方?
如何看待当下的文学,如何理解当下文学面临的时代,可以说是今天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
2018-01-31
-
王必胜:散文如何是好
“年选”做到现在,多少有些皮实了,激情不复当年之勇。
2018-01-31
-
马原:纯文学还能继续存在下去吗?
一 旧时办杂志的文人,常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读者,一是杂志自身的生存。
2018-01-25
-
城市中的文学空间:一种定义方式
以城市为叙事背景的就是城市文学吗?还是小说中的人物以城中人为主体,哪些审美意象是专属于城市的符号?城市文学和地域文学有什么区别?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大致上赞同城市文学等同于一种“现代思维”,但这种现代思维是在什么样的文化与社会结构中生成,它是否已经构成了一种新的人格类型,乃至影响到现代白话文的又一次转折,这些问题将我们引向的是从理论与方法上对城市文学做一次新的定义。
2018-01-24
-
王冰:给散文写作一个文学的起点
1. 给散文写作一个文学的起点 如果稍微留心一下,对近十年散文创作加以研读判断,我们就会得出一个并不令人提气的结论,就是很多散文家在创作之初就集体溃败与倒毙了。
2018-01-23
-
蔡世平:新时代,旧体诗的新作为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的”,中华诗词无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01-17
-
张清华:万古愁,或灵敏之作为中国诗歌的精神
此刻,在如此盛大的一个场面,让我一直恍若在梦中,觉得自个儿变成了金庸笔下小说当中的人物,不过像是一个尴尬的小人物。
2018-01-14
-
刘慈欣:技术越来越进步,但社会是否会“返祖”?
科幻小说是创造想象世界的文学体裁。
2018-01-14
-
中篇小说如何解决“同时代性”问题
小说要想获得轻灵和飘逸的风格,必须要对现实生活实行某种程度的扭转或保持以“审美的批判”态度——是一种批判的和审美的姿态去拥抱现实,和始终针对现实的有距离的审视的结合。
2018-01-12
-
散文的脾气与作家的自觉
互联网时代的文学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期,与传统书写不同的是,这种万众创作的趋势愈演愈烈,每个人都有情感表达的需要,成千上万的微信公众号成为读者们阅读的文化碎片,而在这些文化碎片中,不乏精巧的散文作品。
2018-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