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绍俊:文体与文风
在中国古代文学传统里是很重视文体的。
2018-04-10
-
新时代文艺水准的一道“屏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繁荣文艺创作,发展新闻出版,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2018-04-10
-
文学批评一样需要思想创新
思想是文学批评的灵魂,是普罗米修斯盗来的火,也是文学批评赖以存续下去并诱使一代又一代杰出头脑投身其中的理由 文学批评大概是最勇于自我革新的文类。
2018-04-10
-
创意的贫瘠
面对文学类或是所谓“国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类严重的重复出版现象,笔者无意妄议其隐藏在操刀者背后的驱动力,而只是想说,出版虽不是写作,但选择与发现本身同样也是一种创造、一种创意,这才是出版赖以存在与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2018-04-10
-
刘大先:赛博格的怕与爱
我们由这个世界而来,也窒息于这个世界。
2018-04-09
-
张定浩:文学与名物
1 在《棔柿楼集》卷一《诗经名物新证》的新版后记里,扬之水谈到所做名物研究工作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引用《唐子西文录》中的一则札记: 东坡赴定武,过京师,馆于城外一园子中。
2018-04-09
-
个人经验的局限、洞见与有效性
一晃就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过去了,散文作为一种文体并没有变得更透彻明了,相反时不时总有疑窦衍生出来。
2018-04-09
-
从问题到方法:我们需要怎样的散文写作
就当下的散文而言,有两个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018-04-09
-
张宗刚:关于诗歌的小话题
“截句”的春天来临了吗 曾几何时,诗歌圈“截句”风行,其情景恍似当年的小靳庄赛诗,一时效仿者众,仿佛打了鸡血般兴致高涨;与此同时亦有教授者流开始引经据典地探讨“截句”,让人想起某博士考证“卧槽泥马”的实例。
2018-04-08
-
何言宏:批评文体的偏至与再造
在当下中国文学的种种问题中,文学批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人们往往较少关注,至于批评文体,关注得就更少。
2018-04-08
-
余华:文学与记忆
作家演讲做多了,“跑江湖”的习性就会流露出来,题目做得大点,总是比较有利,我在北京演讲时,题目叫“小说的世界”,前几天在苏州大学演讲时叫“文学的道路”,今天的这个题目是受到王晓明的启发,他去年在汉城和我一起开会时,谈了“记忆”的问题,我想这个题目好,我就来谈“文学与记忆”吧。
2018-04-08
-
闪小说十年:星火如何才能燎原?
对于闪小说爱好者来说,2017年是最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闪小说“泊来”已经整整十周年。
2018-04-04
-
反思“非虚构”写作
迄今为止,“非虚构”仍没有一个被大家广泛认可的定义。
2018-04-04
-
金庸小说带动中国文学“走出去”
最新英译版金庸小说在英国上架首周末后就第一次加印。
2018-04-03
-
“排榜”时代,假装被注意到的文学
2018年1月7日,中国小说学会2017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发布,我在微信朋友圈写到:“排行榜,好书榜,年度多少种好书,某某报、某某周刊、某某网站年度十本好书,年度不能错过的多少本好书,榜榜皆江湖。
2018-04-02
-
报告文学叙事模式的三重转变
在传统史家笔法、经世致用的理想及域外视角的有效参与下,作为中国现代文学重要文体类型的报告文学走过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并在新时期达到了继20世纪30年代之后的又一座高峰。
2018-04-02
-
文学批评要顺应时代改变策略
在新时代,文学批评理应有新变化、新作为、新格局、新气象,其要义有二:一是回归文学批评本体,使文学批评更加符合自身的内在规定,还批评于批评;二是使文学批评具有“新时代性”,成为有利于新时代发展的“文学利器”。
2018-03-30
-
徐汉晖:文学的“地气”和“地缘”
主持语: 每一个作家都生活在一定的时空中,每一部作品都是人在一定时空中活动的展现,因此文学与地理空间的关系是一个古老而又恒新的话题。
2018-03-29
-
新时代的文艺创作要“无愧于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经过长期努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018-03-28
-
以精妙之笔塑造讴歌新时代的英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庄重地提出了关于“新时代”的伟大构想, 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进一步繁荣文艺创作, 加强现实题材创作, 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2018-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