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梅《神女》:人民书写了英雄史诗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当代文学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作家叶梅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神女》是一部抗战题材的优秀作品。故乡长江三峡的抗战历史和英雄故事,不断激活作家叶梅的创作冲动。经过多年的酝酿构思,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作家叶梅创作出一部沉甸甸的长篇小说,致敬为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解放而浴血奋战的英雄们。
小说《神女》从长江中下游的巴东县的古镇官渡口入手,以信陵船社船主覃九河一家的生活为主要线索,围绕男女主人公覃义蛟、凤娘两人艰难曲折的爱情故事,描写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和社会众生相,反映了一个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
覃九河的三儿子覃义蛟在长江激流中救起被追杀落水的神秘女子凤娘,两人因此生情,生儿育女,安居乐业。战争逼近武汉,国民政府退守重庆,大批物资和大量人员必须通过长江水路运往内地。覃九河的信陵船社派覃义蛟带船队加入国家运输序列,在日本飞机疯狂轰炸中,覃义蛟完成了艰巨的运输任务。凤娘在镇上开了一家中药铺,治了不少疑难杂症,自己也清理了一片地种中草药,花开季节是镇上一道亮丽风景。随着战争的推进,悲壮的石牌保卫战爆发,中国士兵以自己的血肉和生命一次次挡住了日军的进攻,守住了防线。覃义蛟的船队在炮火中运送战争物资,也参与打扫战场,立下了功劳,得到国家的表彰,引起了负有国家重要使命的大实业家陆先生的注意,并交给他一个运送国家珍贵文物的任务。石牌保卫战最激烈的时候,官渡口作为重要物资集散地,不断遭到敌机轰炸,老百姓伤亡很大。凤娘恪守医生职责,没日没夜救治伤员。药品严重短缺,她从百草园找到一些能治创伤的药草,救下了许多人的性命,成了老百姓心中的救星,她的故事由此四处传扬。两人共同守望,终于坚持到了抗战胜利的那一天。
作品把重心放在塑造覃义蛟、凤娘人物形象方面,写出了长江三峡普通老百姓的家国情怀、抗敌意识和追求和平安宁生活的强烈渴望。不畏艰险、血气方刚是长江船工覃义蛟的个性品格,他得到这个几代人都在长江讨生活的船工家族的信任,有能力成为新一代的家族掌门人。战争破坏了他与爱人的美好生活,也使一个未来的家族掌门人面临着比在长江讨生活严峻得多的挑战。他没有退缩,带着自己的船队驰向抗战第一线,经历腥风血雨。虽然船队被敌机炸光,损失比任何一个民间船队都严重,但他得到了家族的荣誉,也得到国家的荣誉,个人的性格得以锤炼与升华。
参加石牌保卫战,目睹战争的惨烈的同时,覃义蛟救起了奄奄一息的国军营长周捷。经历了残酷的战斗的覃义蛟更加坚定了。他的巴东硬汉个性里,注入了国家意志、民族大义和一种全新的思想意识,彰显出一种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品格。这个时候的覃义蛟,目光不再停留在家族的事业,而是看得更深更远,心中有了“大我”,开始铸就英雄的品质。这个进步,使他有资格接受陆先生交付的抢救国家文物的任务,成为“山鬼计划”的主要执行人,承担起国家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从这里,可以清晰地梳理出一个普通的巴东硬汉成长为一个抗战英雄的轨迹,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厚实。
凤娘的形象则更具有浪漫的诗意和气质。她本是富豪牟家之女,从小喜爱钻研中医,多有心得。到重庆读书后,她参加学生运动为躲避追捕回乡,又遭乡丁追杀,不幸掉入川江被覃义蛟救起,流落民间。虽然失忆,却常常梦见一只凤鸟飞过大江高山,飞过村庄城镇,不停地诉说着自己的内心。战争如此无情地把纯情的她卷入苦难之中,她带着两个孩子坚持在官渡口住下,一边等着自己男人的回归,一边治病救人。官渡口被狂轰滥炸几十次,惨不忍睹。凤娘医者仁心,就在一片战争废墟中,以一人之力,支撑起古镇的顽强的生存意志。战争毁了她安宁的生活,战争也塑造了她的品格。很明显,小说有意把这个女性形象与三峡神女峰形成内在联系,通过凤鸟的诉说写出她的悲悯之心,衬托出凤娘形象闪亮的神性和哲理。她是“大爱”的化身,是和平主义理想的化身,更是美好人性的化身。尽管她纯洁善良的性格的象征意义大于个性意义,却是小说不可或缺的人物。有了她,小说主题就能达到更高的境界,才能展现史诗品格的追求。覃义蛟的英雄气与凤娘的和平情怀融为一体,小说的叙事结构由此出现史诗气象。
作品还塑造了许多巴东人的生动形象,其中二哥覃远蛟和县长于良仲给人印象深刻。覃远蛟是第六战区长官部的参谋,也是中共地下党员,他与地下党负责人秋芳结为假夫妻,开展党的秘密活动,暗中领导和保护国家文物的转移工作。所以,他必须克制对绣儿的感情。绣儿不知情,深深误解了他。可当他从县长于良仲那里知道当地恶霸企图霸占绣儿为妻时,却能挺身而出,把绣儿当自己的未婚妻认下来。这个细节,写出了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内心的丰富性。县长于良仲则是腐败的国民党阵营里一股清流。第六战区的许多地方官员,都在发国难财,只有于良仲为抗日干实事、为老百姓干实事。他经常遭一些同僚排挤作弄,仍然保持清廉和良知,宠辱不惊,思想坚定。他遇到凤娘,也很动心,但他从未流露出自己的情感,只是在凤娘最困难的时候,无私伸出援手。
抗战题材长篇小说《神女》以尊重历史的态度,用了相当丰富的笔墨描写了正面战场,歌颂了中国军队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作品通过覃义蛟与凤娘等普通巴东人群像的塑造,深化了作品主题的思想内涵——在敌强我弱的现实条件下,不可能期望通过几个大会战,或一些保卫战的胜利,就能在根本上扭转被动局面。只有动员起全体中国人民,把战争转变为持久的民族解放战争,转变为持久的人民战争,才能最后打败侵略者,实现民族解放,国家和平。因为,人民的力量决定了战争的胜利,人民的精神方能书写英雄的史诗。
(作者系评论家、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
更多
以“通”与“融”建构文学空间
“至于说学者创作小说有哪些优势,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概而言之,我认为一是艺术选择有一个较大的参照系,二是方法、技巧有更多的取法对象,三是对创作对象的理解有更多的理性自觉。”
更多

朱德发:视学术为生命的文学史家
“只要能施展我的才能、实现我的选择,便深感其乐无穷,无限欣慰。”
更多
诗歌 | 拟古的嗓音(组诗)
如果一滴雨珠的独立尚未成形 秋风赋予湖面的栅栏有何意义
散文 | 他们
这篇写于阿婆去世一周年纪,当离去的那一刻线松了。风雨兼随,他们终将于平行世界或将重逢,把他们的妈妈还于他们,他们依旧是他们:是他们,成为他们,而铭记他们
散文 | 开在生命里的合欢花儿
故乡小院的蓉香树,它曾经不止生长在家乡贫瘠粗粝的土地上,更生长在我的心里、我的生命里。它见证了我奋斗的足迹,承载了我沉甸甸的乡愁,是我精神的后花园。即使它湮没于尘烟,但
散文 | 中卫的羊皮筏子
黄河水浑,自西而东,奔流不息。中卫一带,水势稍缓,泥沙沉积,便有了羊皮筏子的用武之地。
散文 | 晋祠:跨越时空的心灵归处
文章以游历晋祠的经历为线索,展现其作为太原文化核心的历史地位。作者对比西安大雁塔等多地地标,突出晋祠的独特价值,回忆过往走马观花的游览,详述此次独自探寻时的深度体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