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群英: 网络小说的人文精神书写的问题研究
摘 要:网络小说作品的质量良莠不齐,但不可忽视的一个现象是,部分作品对人文精神极不重视,探究网络小说的人文精神书写,无疑可以给网络小说创作者以警醒。作品注重娱乐性的同时,更要重视人精神境界的提升。匡正世态人心,铸造健康的灵魂,这是创作者应保有的一颗初心。创作者应重视人文精神的书写,使网络文学作品走上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网络小说;人文精神;文学价值
网络小说的人文精神书写至关重要,因为“人文精神关注人的价值与尊严,强调人的理性力量的精神。网络文学的核心价值就在于打造人文精神,为人类精神世界开创自由的崭新面貌。人文精神应该成为网络文学的‘价值底色’,网络文学的价值也在于如何打造它的‘人文底色’”。
可见,人文精神的书写应是网络小说的重要价值所在。如何书写人文精神,关乎网络小说作者对人的理解和态度,也取决于网络小说作者的责任意识。而事实上,网络小说不像传统文学那样经过精心打磨。
网络小说更新速度快、吸引眼球的东西多,能够在更大层面上赢得读者的青睐,所以,网络小说创作者在追求效益的时候,忽略了或者说有意识地淡化了文学对人的终极关怀,造成对人的基本价值的误判。一些作品解构人的价值、忽视人的尊严、轻视人的生命、颠覆人的情感,取悦于众,使作品引起读者狂欢,满足了人的好奇、刺激了人的神经,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价值观混乱、不辨是非,缺失了对人基本的关怀。
本文正视网络小说的人文精神书写出现的问题,反思网络小说创作对人文书写极不重视的现状,以期使网络小说健康持续发展。
人的理性精神缺失
人文精神强调人的理性精神,不少网络小说涉及情感的书写,对情感的表现最终是带给人更多理性的力量,这样的作品才能具有真正的价值,才能更好地传递美好。但当下的网络小说创作中存在的问题是,畸形的情感让人痴狂,让人沉迷其中,却背离理性精神。
大量的网络小说创作在情感上用极夸张的方法,极度张扬情感。本来书写人类的情感是文学创作的优良传统,但当下网络小说关于情感的书写陷入误区,走上陈旧化的套路,各种虐心的情感情节占据言情小说的重要位置。
网络小说与传统言情小说所走的以纯情为核心的道路有所不同,当下网络小说更关注为感情而出现的各种斗争,这样的作品并不能真正使人从情感的争斗中认清人和社会出现的问题,反而给人感觉要得到情感就会陷入争斗。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作者对人的情感认识有偏差,热衷于书写偏执和极端的行为,鲜少去关注人的正常的美好情感,以情感为噱头,少了理性的思考。
以为得到爱而陷入疯狂的算计为主题的作品比比皆是,作者放弃表现美好的情感,热衷书写人的情感的阴暗面。这类作品对读者而言无疑只是纯为消遣娱乐,甚至危害读者对情感的正确认识。
作者是如何让人进入其作品中的情感陷阱的?主要是在小说的情感的离奇性和非正常化上大做文章,常以煽情且带有诱惑性的字眼把人带入故事之中,让人想入非非。作品通俗易懂,又使人产生无尽的想象,有时候读者就被小说所表现的情感牵引而不能自拔。
当然,对网络小说作者而言,因为夺人眼球的情感大戏能引起读者的浓厚兴趣,他们自然会在作品中使用各种技能吸引读者,但如果只是为了制造各种噱头而书写一些较为庸俗的情感就误入歧途了。
真正好的作品要给人耳目一新、新颖脱俗之感。各种匪夷所思的情感纠葛在网络小说中出现,给人感觉较为粗俗,缺少对人的正常情感的表现,把人带入一种情感迷乱的状态。
当然如果作者只是在情感的花样上做些文章,在实际创作中多一些对人的情感的正面引导,这样的作品也不能一概否定。部分网络言情小说的粗制滥造,体现在情感表达上的滥情和矫情,甚至有些小说情色内容明显,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真情。
作者创作一些博眼球的关于职场、冒险、穿越与情感杂糅的网络小说,各种要素的混杂使作品更具看点,但这些小说情感书写过于混乱,很难从情感中获得理性力量,更谈不上理性精神的回归。
如作品《虏获霸道冷总裁:落跑小娇妻》中的安依依和林可薰为了白冥泽,争风吃醋,相互算计,安依依甚至假装失忆;温绮因为想得到白冥泽的爱而陷害别人,最后被人惩罚卖到夜总会;林可薰的妹妹林可微妒忌姐姐得到她喜欢的男人的爱,而从内心深处讨厌姐姐;顾曼妮明知白冥泽有喜欢的人,仍厚着脸皮去自讨没趣;而林可薰有三个出类拔萃、事业有成的男人迷恋她。
整部作品是完全笼罩在利益之上的斗争,当然,最主要的是情感争斗。尽管作品整体思路还不错,但情感的导向却值得思考。网络小说中一些不正常的情感也常使作品在书写人时缺了对人的基本尊重。
任何文学作品,对情感的表达都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经典作品在书写人的情感方面能够启发读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例如近年崛起的四川“康巴作家群”的作品,作者在关注藏族风情时,把人类真挚美好的情感写得荡气回肠,对亲情、爱情的书写张弛有度,令人受益匪浅。如亮炯·朗萨的《布隆德誓言》,尽管也写爱恨情仇,但坚赞与沃措玛朴实真挚的感情,给人启迪。反观当下部分网络言情小说,情节离谱,人物性格怪异,围绕男人和女人的各种矛盾,使故事看似跌宕起伏,实质缺乏对人的启发。
但网络小说中也有在表达情感方面给人带来思考、启发人对爱情执着的作品,如顾漫的《何以笙箫默》,作者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了男女主人公在校园和职场中的爱情,他们的爱情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对渴望天长地久的爱情的人而言,这部作品以朴实的文笔彰显了对爱的深刻认识,使读者对情感的认识得到提升。
网络小说对人情感的颠覆或者极端化书写,恰恰是对人正常情感的解构,对人的情感表达缺乏基本的底线。情感的刺激、离谱的人物关系,虽能吸引读者关注,却存在负面的影响。真正好的文学作品能够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思想境界。
人的尊严被忽视
对人的尊严的尊重是创作者的底线。有学者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所在(用文艺复兴时期的话来说就是‘人的尊严’),而人权以及其他一切价值的根源就在于对这一点的尊重。这一尊重的基础是人类所独有的潜在能力。”
这强调了人类自身的能力,在发挥个人价值和潜能改善自己时,应该充分尊重别人,这是做人的底线。网络小说长期以来存在戏谑、调侃、解构的成分,以娱乐为主的作品较多,正因如此,对人的尊严的尊重常被忽视,存在一些以解构人的尊严作为消遣的作品。
作为一个创作现象,不能以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进行评判,而是要了解创作者的心态和读者的需求。年轻读者由于年龄的缘故,有些叛逆,而创作者也大部分是年轻人,所以他们的创作能与读者产生共鸣,能很好地把握年轻人的需求,但该怎样诠释人的尊严是一个值得创作者思考的问题。
有些网络小说作家对人的尊严的书写做得较好。海宴的网络小说《琅琊榜》中,梅长苏为了为含冤的人伸冤,与奸佞小人进行了一系列斗争,使活着的人可以光明磊落地做人;靖王能平等对待周围的人,尊重他人。该作品对人的尊严的诠释很到位。但有一些网络小说却极少关注人的尊严,甚至在有些作品中对人进行多方面解构,以践踏人的尊严为乐。
如先贤成为调侃、戏谑的对象,对历史上的伟大人物的不尊重,对当下普通人的不尊重,皆构成了作品中供人娱乐消遣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尊严被无形践踏,读者从对人的冷嘲热讽中获得精神的愉悦。
这样的作品显得十分浅薄和庸俗,对读者而言无疑是快餐,而非精神食粮。部分网络小说常以解构人基本的尊严作为作品中的搞笑点,引起读者的兴趣。尽管作品里面笑点很多,能带给人暂时的愉悦,但不能否认的是,放肆地践踏人的基本尊严的作品,在痛快之中包裹的是对人的不尊重。
这样的作品无论创作方法多么丰富,也不能判定为优秀的网络小说作品,对读者而言能够使读者得到提升的东西少之又少,少有读者会多次阅读。
文学就是人学,所以创作者应该在作品中诠释丰富的对对人的认识,应对人的理解做更生动的书写。尊重人的尊严应是创作者谨守的基本原则和尺度,一旦违背此原则所创作的作品,除了得到酣畅淋漓的宣泄,毫无意义,甚至是哗众取宠。
人的价值观的混乱
由于网络小说作者队伍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和年轻化,他们在创作中虽然大都能够驾驭故事情节,却很少思考关于人的价值问题,造成对人的价值观理解的混乱,容易误导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的年轻读者,进而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
作品价值观混乱的问题,很大程度是因为作者对人的价值的理解的偏颇,抑或根本就没进行相关思考。作品对人的价值的颠覆或瓦解,会使部分年轻读者误入歧途,导致其对人的价值的认识走向极端。
有学者认为:“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文艺作品完全丧失了道德的判断与要求,以书写隐私或展览个人隐私为能事,一味投合部分受众的低级趣味,甚至等而下之,诲淫诲盗,或欣赏残酷,欣赏人性之恶。这样的作品的出现,恰好说明了作者灵魂的不洁,严重地毒化着社会风气。”这对网络文学中失去对道德的书写提出了严厉批评。
近年的网络小说尽管在这些方面有所好转,但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确实有部分作品在对人的道德书写出现偏差。欧阳友权认为:“文学是人学,是人的精神现象学和精神家园学,网络文学也不例外,它也需要打造灵魂的健康,培植坚挺的精神;也需要用理性的数字文化为人类塑造高技术时代的精神家园,让网络文明的价值指向皈依美德健全的生命伊甸园;也需要在技术的艺术化和艺术的技术性上添加道德健康的人性化伦理装备。”
部分网络小说作者过分渲染人的随心所欲,作品中的人物毫无节制地放纵自己。部分作者有意颠覆人应该坚持的传统价值观,有些作者甚至故意书写低级趣味迎合读者,对现实生活中人的是非观、道德观缺乏基本的判断,建构人的美好的伊甸园成为空谈。
网络的虚拟性演绎的自由,一方面带给作者更多的创作空间和书写的自由,另一方面作者的自由发挥可能就演变成随性。
因“自由的无限会导致个人道德的沦丧,‘什么都行’,什么都可以写,什么都可以看,什么都可以做,其结果将是非道德、非法、非人的东西趁虚而入,恶魔也就会不断降临精神空间”,损伤了文学本来的美,尤其是近年出现的以解构传统为主的无厘头的文学作品,在解构传统的价值观时,常把个人正常的价值观也一并解构。
“文学最根本的目的是从伦理角度给人类提供道德范例,给人们提供生活上的道德指引,而不是以提供人类娱乐为目的的。所以,文学只有将审美与教诲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其价值。”这是创作者应该警醒的。
文学本来是为了更好地引导人的精神走向,但部分网络小说的创作却差强人意,把人的基本的价值观弄得似是而非,使读者分不清好坏、不辨美丑善恶。这种无所顾忌的写作更多贪图文学的刺激和休闲娱乐,少了传统文学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净化人的心灵的魅力,更少了作家的担当和责任。
文学精神的苍白,容易导致人阅读后的孤独和失落,背离传统的价值观。这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而言,容易产生价值观的混乱,有害而无益。
对生命缺乏尊重
传统的优秀小说,总会在作品中建构人文精神,正如哈桑所言:“让我们的精神沙漠多增添一点生命的绿意。”作品中悲天悯人的情怀,对弱者、无辜者、苦难者的同情,对人的终极理想和人本身的关怀,既是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也是作者的责任。
但部分网络小说蔑视对人的关怀,喜欢表现低俗和暴力。当然,这更多的是利益使然,作者为了作品更吸引人,在其中增加一些“作料”。这些“作料”如果有营养的话,那自然是好的;但问题是,有些“作料”口味极重,充满对青少年的刺激,对青少年的成长是极不利的。
作品对暴力的过分渲染,实际上是对人的生命缺乏基本的尊重;作品中常宣扬以暴制暴,视人如草芥,毫无怜悯之心的体现。有时候,作品中所描写的尽管可能是英雄行为,但在英雄杀人报仇带给人快感的同时,也应该反思对别人的惩罚是否过度。
如果只是一般的恩怨,就要以结束别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样的做法是否太过极端?对生命缺乏基本的尊重,这是当下不少网络小说创作的弊端,更是网络文学创作者为了带给读者刺激,而有意为之。
不可否认,也有一些好的作品涉及暴力,但作家的立场清晰可见,作品引导读者对暴力的痛恨和对正义的呼唤。如《楚乔传》中多次写到暴力,但对暴力行为作者是谴责的,作品中描写受到暴力伤害的一方刻骨铭心的痛,燕洵一家家破人亡的惨状让人不忍目睹。《琅琊榜》也写了君王的残忍,君王对自己的亲人及为国家效忠的战士进行屠戮,这仅仅是君王的猜忌心和权力欲使然。
一场关乎成千上万名战士的生命的阴谋居然得逞,一场惨不忍睹的谋杀就在一个借口之下悄然进行。但作者很好地把握了一个关于生命的思考话题,对生命的尊重是作品所极力书写的,尽管也写了君王的暴力行为,但重点显然不在此,而是通过梅长苏积极伸张正义,传递敬重生命的思想和理念,作品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就此凸显出来。
有些网络小说极力宣扬暴力之美,(如《斗破苍穹》中的萧炎毫不犹豫地斩杀魂族的人,宣扬的是一种大开杀戒的痛快;再如《诛仙》中的兽神,杀人如麻;《武动乾坤》《天珠变》《异世邪君》等作品)常透露出暴力的快感,有一种张扬暴力的美学思想。
但归结起来,尽管这些作品是玄幻小说,全是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杀的有些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人,但不能忽视的是,这些作品对待生命的态度确实堪忧。作品宣扬了想杀就杀的任性和无所顾忌,在某种程度上带来一些滥杀的嫌疑,对生命践踏的场景的过分渲染容易带给人一些不好的想象,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
网络小说对生命的自由率真的表达,表现在写作的自由,作者摆脱诸多约束,流露出真性情,这本来也是网络小说带给人的惊喜,但在为生命的自由态度带来全新体验的同时,也给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作者表现生命本身的自由就应在对生命的认识上有更大突破,如果处理得当,就会把网络文学推向新的台阶。网络作家书写个体的生命自由,张扬个性,这种无约束的自由带来精神的愉悦,但也容易产生一些问题。
作品中的人物为了自己的自由而常表现出对别人生命的漠视,有时候有些意气用事,有的人为了个人的私利进行疯狂的报复或者做出匪夷所思的事情,常让无辜的生命受到牵连,甚至让罪不至死的人死亡。
作品中对暴力的过分书写,对生命轻视的态度,违背了文学创作的基本精神,其内容尽管刺激,但丢掉了文学的基本责任。
谢冕认为:“文学创作有一切的理由享用自以为是的自由,但文学显然不应抽去作为文学最本质的属性。文学的建设最终作用于人的精神。作为物质世界不可缺少的补充,文学营造超越现实的理想的世界。文学不可捉摸的功效在人的灵魂。它可以忽视一切,但不可忽视的是‘它始终坚持使人提高和上升’。文学不应认同于浑浑噩噩的人生而降低乃至泯灭自己。” 这是对文学作者提出的要求,更是对文学作品提出的期望。
事实上,网络小说的开放性和自由性,更能无形之中对人的精神产生影响,作者注重作品的娱乐性和可读性无可厚非,但如果缺少对人的生命的理解,缺乏对人的生命的尊重,这样的网络小说很难成为真正的优秀作品,对读者而言也很难从作品中获得对生命的认识。
结语
网络小说自诞生之日起,学界就争论不休。近年的部分网络小说在书写人文精神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对人的理解和认识出现了偏差,在人的理性精神的回归、人的价值和尊严、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本身的关心等方面做得不够,甚至忽视基本的人文精神。
尽管这样的作品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某些读者的喜爱,但从长远来看,对读者心灵造成的影响是极其消极的。
从文学的审美和思想角度来看,这样的作品也很难真正有生命力。正视人文精神书写出现的问题,是为了给作者以警醒,使作者主动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多创作正面的、有意义的作品,传递给读者向上的力量。
读者在选择网络小说作品时应多一些理性,正确对待其出现的问题,寻求有益的好的网络文学作品阅读。只要读者有自己的是非观念、有正确的价值观,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网络小说作者更加谨慎地对待网络小说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