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大山壮歌》8月首演 聚焦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
7月17日,话剧《大山壮歌》主创团队签约仪式及开排仪式在南宁市举行。 蒋园园 摄
以聚焦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主题的话剧《大山壮歌》,17日举行主创团队签约仪式及开排仪式。该剧作为广西以及南宁市重点扶持的原创扶贫题材舞台作品,计划于今年8月首演,并进行全国巡演。
《大山壮歌》剧本作为广西唯一入选剧本,获得2017年文化部剧本扶持工程“征集新创剧目”戏剧类项目扶持。剧目还相继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全国舞台艺术现实题材创作作品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优秀剧本扶持计划、广西2018年—2021年度重点剧目。
据出品方介绍,话剧《大山壮歌》以驻村“第一书记”为创作原型,勾画上下齐心、全民行动的决心信心,讴歌壮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用滚石上山的精神与力量,向贫困宣战,展现壮乡首府上下凝聚脱贫攻坚合力,以决战决胜的姿态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果,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献礼。
为做好话剧《大山壮歌》的创作排演工作,中共南宁市委员会宣传部、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多次组织南宁市艺术剧院公司话剧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到贫困村创作采风,潜心创作筹备,深入发掘扶贫领域的感人细节。为打造精品,南宁市多次组织召开创作研讨会,对剧目结构、呈现方式、演员选拔使用等进行研讨,力求作品有筋骨、有温度、接地气、暖人心。
为实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目标,该剧采用国内一流业内专家与本地创作团队相融合的方式,由国家一级导演、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上海市越剧院艺术总监胡筱坪担任剧目导演,朱洪恩、曹志伟等知名专家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创作团队联手,共同打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扶贫故事的舞台艺术作品。此外,该剧演员将全部启用广西本土话剧演员,通过排练演出,提升本地话剧专业演出队伍。
据悉,话剧《大山壮歌》由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中共南宁市委员会宣传部、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出品,南宁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创作排演。(完)
更多
苏童:写作服从于隐蔽的“文本暗磁场”
“文本是暗磁场,隐蔽的磁力引导你的叙事方式,故事的走向,甚至决定你每一个句子。其实我的写作从未刻意要关注什么,舍弃什么,只是服从那个磁场而已。”
更多

李渔:另一面“帮闲”
李渔的“帮闲”却又不是简单的“帮闲”;他有的也不只是文采,还有不同寻常的思想与精神。
更多
散文 | 夕潮心海
文章回忆初遇海边夕阳的狂喜与七年后的沉静,及如今对黑夜微光的凝望,反思现代生活中心灵与自然的疏离,感悟微光的价值。
散文 | 泥泞里的晴空
《泥泞里的晴空》以雨为引,书写异乡泥泞中的挣扎与成长。从初入社会的窘迫到扎根立足的坚定,在冷雨与暖意交织间,于艰辛泥泞里望见希望晴空,藏着对故乡的眷恋与对未来的笃定。
散文 | 古桑洲记
描绘湘江绿洲的自然风貌与人文变迁,记录探访株洲古桑洲的见闻,展现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生态思考。文中“飞鸟如信使丈量传统与现代的距离”等意象,凸显文学性表达。
散文 | 整个夏天试图去寻找呼伦贝尔草原的风
风裹挟着草种、尘土、羊群的碎语、马匹的汗息,甚至还有远方朋友零落的名字,浩荡地穿过我,穿过我的眼眸,穿过我的胸膛,穿过我浩大的寻找和相认,又奔涌向天边
诗歌 | 我们讨论了话题(外三首)
刀锋或者囚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