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阵痛与精神之问
在“70后”作家的创作中,钟二毛的小说可谓颇为独特的存在。
-
游走于乡村与都市的锋刃上
瑶族作家钟二毛的小说集《回乡之旅》由三部短篇加两部中篇组成,短篇够短,中篇也不是太长,叙事空间集中在乡村与都市的锋刃上。
-
由传统抒情向“个人话语”的诗意嬗变
2019年,诗人徐厌策划、主编的《内蒙古女子诗歌双年选》(2017/2018年卷)(以下简称《双年选》)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国内首次关于女性诗歌的一次地域性大汇总。
关键词: 《内蒙古女子诗歌双年选》个人话语内蒙古女子诗歌2020-05-15
-
一阵借刀裁剪春色的南风
诗歌的语言常被人视作一种奇迹,或者也可以说是语言与奇迹的相遇。
关键词: 冯娜《无数灯火选中的夜》张清华2020-05-15
-
田鑫系列散文《大地知道谁来过》:问苍茫大地
关于乡村、乡愁的写作,近些年里多有篇什,显出各自的思绪和章法,让人感受到不同地域的不同人生。
-
散文写作的易与难
散文就像一个大口袋,很多类型的文字都可以往里面装,解读文化的、描写山水的、表达情感的、叙述事件的,甚至书信、笔记、悼词、碑文等也可称为散文。
-
紫禁城背后的文明叙事
五一期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闭关3个月之久的故宫恢复有序对外开放,令广大游客找回久别重逢的欣喜和快乐。
-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文学是人学。
-
发出别样声音的可能与方法
这些年里,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文学话题是所谓的“非虚构”。
2020-05-07
-
新世纪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文化自觉
按: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是少数民族文艺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最早发端于1940年代,在新中国成立后获得巨大发展,一方面对内具有文化凝聚、团结民众的作用,另一方面对外具有塑造中国形象的宣传功能。
-
在生活的热土上歌唱
广西民族出版社2019年10月推出11卷本“我们丛书·壮族作家作品系列”。
关键词: 我们丛书·壮族作家作品系列广西民族出版社壮族文学2020-04-30
-
全面回顾与多向度的开放式写作
2019年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异彩纷呈。
关键词: 2019少数民族文学阅读开放式写作民族文学2020-04-26
-
绘就脱贫攻坚群英谱 叙述平凡岗位不平凡
目前,脱贫攻坚战已到冲刺阶段。
-
“文学是最个人的”
于木心,称其一个人的文学史。
-
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助推中国形象构建
原标题:文学翻译助推中国形象构建 文学翻译是一种高级的语言服务,是构建人类精神家园的途径,优秀的文学翻译可以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从而实现以优质的语言服务构建并提升国家形象的目标。
-
红色风骨 青春史诗
作者:刘玉琴 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5月 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的喜讯,让赤峰市作协副主席刘玉琴激动不已。
-
黎族现代史研究的集大成者
作者:王献军 程昭星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2019年12月,由王献军和程昭星合作完成的《黎族现代史(1912-1949)》由海南出版社出版。
-
充分认识海南民间抄刻文献的价值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海南地方文献的形成与分布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征。
-
《秋分》:无疆的大爱和分裂的性格
一个偶然性的事件改变了两个家庭的命运:老于携秋分带着已参加工作的大儿子和小祺回关里奔丧,留下大女儿小吉照看家;老相和庄红的女儿小慧陪中学同学小吉看家。
-
贴近时代 直面现实 深入基层
2019年,西藏自治区作家紧紧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基层、深挖题材,直面现实、笔耕不辍,在文学追求中不断增进人生体验与艺术历练,使得创作更具艺术的勇气与生活的底气,从而也使整体的小说、散文创作更接地气、更具生气。
2020-04-14
更多
理解《红楼梦》的伟大,自然心生敬畏
在白先勇眼中,《红楼梦》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书”,是“越看越了不得的东西”。
更多

山雨欲来风满楼—— 李镜池在北平来去匆匆的一年
山河破碎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一人能够置身事外。
更多
散文 | 一把雨伞和一棵杏树
一棵旺盛且勤劳的杏树,因为与我有关的一把雨伞而腰斩了,我内心充满了愧疚。
小说 | 刘老太太
固执的刘老太太用健康去交换农村所谓的“争一口气”,结果气是争了,体面地盖起了二层的楼房,但却彻底地失去了健康。失去健康的刘老太太连一只麻雀都羡慕。
散文 | 故乡的童年时光
故乡的青砖灰瓦下,鹅卵石巷道是儿时的乐园,留有我童年的足迹。故乡的山峦、溪流、田野、学堂在记忆里刻下了深深烙印,那亲情与乡音是生命中温暖的底色,是一生的眷恋。
诗歌 | 繁文缛节裹挟的人(组诗)
婚礼,旧藤椅,遗漏的情书
诗歌 | 夏日的自由
组诗《夏日的自由》,共 八首,以夏日为时空背景,以“自由”为精神核心,呈现出一个自由与真实交错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