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瑛诗文中的西藏饮食
民以食为天,作为清朝派驻西藏的官员,和瑛在拉萨吃饱肚子肯定不成问题,但要“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吃得精细一些就有点困难。
-
乡土精神的当代重建
一 纵观20世纪的中国乡土文学,往往重在历史、文化与政治的多维呈现,乡土直接参与或间接裹挟其中,在传统与现代、野蛮与文明、落后与进化的认知框架中建构和重塑自身;另一方面则是理想化的乡土叙事,“希腊小庙”般优美精致的桃花源,构建醇美自然的地方风物,以及乌托邦式的乡间人情,进而将现代中国的乡土叙事推向新的天地。
-
在低调中揭示正义的力量
读了少一的中短篇小说集《绝招》,我感到少一是一位不断在成长、不断在进步的作家,而且他的成长和进步是扎扎实实的,是读者能清晰地看见、切实地感受到的。
-
蒙古族马文化符号的故事阐释
作者:天热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月 长篇历史小说《蒙古铁蹄马》是内蒙古作协“草原文学重点作品创作扶持工程”推出的一部优秀作品。
-
民族文学创作的一种视界和方法
边地或者边缘是空间概念,与中心相对应。
-
文艺与地域:一个亘古话题的百年消长
“地域”这个词并不生僻,在古代文献中经常能看到。
-
文艺作品的“风骨”
庚子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新年的步伐,全国上下还没来得及享受春节的欢乐就进入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严峻斗争中。
关键词: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文艺家们风骨2020-03-13
-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范式建构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各民族人民生生不息,风格各异的多民族文学也于焉得以滋养,在全国范围内奏响了多地域、多民族交织共生的复调鸣奏曲,即使在单一地域内部,也同样回荡着不同民族文学之声响。
关键词:  《广西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少数民族文学广西多民族文学2020-03-13
-
新时代少数民族文学感想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与整个中国当代文学一起,在新时代开启了新的航程。
-
歌诗合为事而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
-
一部悲壮的爱情神话
2019年6月,一共10卷本的康巴作家群书系(第五辑)由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这昭示了康巴作家群源源不断的创作成就。
-
来自边地的清新之风
相对于时下一些在书斋中炮制的虚情假意、离奇古怪的故事,云南边地女作家马瑞翎的小说作品别具一格,其优美流畅的文字、质朴生动的叙述、宛转曲折的情节,蕴含着丰富的边地少数民族人文风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如西南边陲吹来的一股清风。
-
复原历史文化 献歌民族团结
坦白地讲,在读到尕藏才旦和喜饶降措的长篇历史小说《唃厮啰传》之前,史学知识浅薄的我,并不确凿地知道我们的藏族先民曾建立过一个叫“唃厮啰”的庞大王国,不知道在辽阔的西北,曾有过那样一个喧腾而隐秘的存在。
-
爱的赞歌和永恒的价值
铁木尔·达瓦买提(1927-2018)是一名优秀的诗人。
-
塞北雄风在 大漠永留芳
去年金秋时节,丹桂飘香,广袤的内蒙古别有一番风姿。
-
见证彝文文学繁荣发展的历史记录
彝族文学分母语创作和非母语创作两种,其中母语文学创作是彝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阿塔尔的小说《雪原战争》及其他:让他们自由疯长
两年多前,我写过关于阿塔尔的第一篇小说《蕾奥纳的壁炉节》的文章(见《阿塔尔:值得期待的文学新人》,《文艺报》2017年4月10日),对他的出现报以了非常的期待,内蒙古的文学也需要新面孔、新力量,以冲破近10年来相对沉寂的文坛。
2020-03-11
-
2019年,面向现实的内蒙古书写
2019年,对于蓄势待发的内蒙古文学来说是重要的一年。
-
《洛科的王》:在寻找中的失去与回归
“80后”作家英布草心是一名杰出的彝族作家。
-
众志成城抗病魔 共待神州尽妖娆
2020年的春节是一个冷清至极而又温暖至深的特殊春节,冷清至极是因为大街小巷全然没有热闹的传统气氛;温暖至深,是因为无数人在守护着他人的宝贵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