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健彪的《达浦生评传》:以鲜明的人物形象凸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李健彪先生28万字的报告文学《达浦生评传》(此书为2014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
2020-07-03
-
呈现民间文学百花争妍的图景
彩云之南是多民族世代生活的福地,也是民间文学活态发展的沃土。
2020-07-03
-
新时代广西少数民族文学的机遇和挑战
“新时代广西少数民族文学的机遇和挑战”这个话题好像很大,但也很实。
-
发掘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贫困是人类面对的共同敌人,消除贫困是人类一直在探索的发展主题。
-
实至名归的佳作
杨远康是企业战线上一位有丰硕成果的业余作家,他一直是我看重的好苗子。
-
花繁叶茂 春光灿烂
紧贴时代主题与生活的电视剧《花繁叶茂》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后,获得了观众好评和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
回归泥土
(一) 2018年12月,在杭州灵隐的中国作家之家,我获得了一次安静创作的机会,将紫云苗族英雄史诗、贵州多民族共生共享的地理家园、云贵高原云雾山水与生态朴素理念、山海经的南荒次经、长着人脸的飞鸟、山地飞舞的蝴蝶与南美洲的银河蝴蝶等意象进行了畅快的组合。
关键词:  《鱼儿在山上飞——万物结盟之谜》姚晓英杭州灵隐2020-06-19
-
一本“很好看”的少儿读本
作者: 马瑞翎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年5月 不久前,回族女作家马瑞翎寄来她的新作《独龙江上的小学》,并特别强调,“作品会很好看”。
-
新世纪中国少数民族叙事中的历史与记忆
内容提要:文章用当代记忆理论中的“历史—记忆”框架,思考 21 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叙事中的困境,特别是其中重述民族历史的倾向。
-
李修文:身在传统之中
在我家乡的许多楚墓里,都能找到“告地书”。
-
张燕玲评光盘:写鸟界,更是写人类
在拙文《野气横生的南方写作》,我提到作家精神原乡与地方性写作,他们“根扎原乡,心生情怀,通过各自的文本,凸显了‘地方性’对于文学空间的整体建构价值”,尤其新一代广西作家,如林白的北流、东西的桂西北、鬼子的瓦城、凡一平的上岭村、朱山坡的蛋镇、光盘的沱巴山等,他们直面故乡文化内部的现实,尤其底层疼痛的人生命运,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个人印记和南方写作的审美风格,并成为当代中国一个独特的文学存在。
-
扎根丰厚文化资源 融汇多重审美意蕴
2019年,云南作家承继悠久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以强烈的责任感深入历史和现实的纵深处,探究文学与时代之间的联系。
-
佛与禅的文学解读
现实生活中的佛与禅若近若远,读过作家出版社最近出版的长篇历史小说《佛印禅师》后,则会使人走近而望远。
-
走向一种真实的语言
四川彝族作家李美桦的长篇新作《凤凰春晓》,聚焦改革开放40年农村教育变迁,塑造了以倪万喜为典型的乡村代课教师形象。
-
如四重唱一样美妙的扶贫壮歌
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全国每年有近千万人脱贫,伴随这项伟大的人道主义事业的推进,这一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不断涌现。
-
保护少数民族语言 加强地域方言研究
少数民族语言和各地方言是我国语言文化多样性的鲜明体现。
-
《独龙江上的小学》:一本“很好看”的少儿读本
不久前,作家马瑞翎女士寄来一本她的新作《独龙江上的小学》,并要我写一篇书评。
关键词:  云南边疆少年儿童题材2020-06-03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代蒙古族诗歌的诗意中轴
行进70余年的当代蒙古族诗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诗意的中轴。
2020-06-03
-
企业叙事的博弈美学
按照惯常化的艺术分类来看,土家族作家陈刚的长篇小说《卧槽马》属于主旋律作品。
-
回归未来的歌谣
“青蛙不用密码锁,燕子没有储物柜。
关键词:  《鱼儿在山上飞——万物结盟之谜》姚晓英贵州20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