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曲波年表

      1923年2月22日,出生于山东省黄县枣林庄村。

    2023-06-19

  • 从草莽英雄到抗日武装,桥隆飙如何成就传奇

      曲波的红色经典作品《林海雪原》可谓家喻户晓,不仅在当时是畅销小说,而且还被改编为秧歌剧、电影、话剧等多种艺术形式。

    2023-06-19

  • 诚外无物 守望相助

      我们家和曲波叔叔家可以说是三代世交。

    2023-06-19

  • 怀念与曲波叔叔相处的日子

      我是在上小学时看的《林海雪原》原著,当时因为年龄小,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的细节,但小说对人物的精彩描写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非常吸引人,尤其是少剑波、杨子荣、孙达德、白茹等英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牺牲换来的。

    2023-06-19

  • “重新发现革命文艺”

      对于曲波等1950到1970年代的“中心作家”,洪子诚认为他们“大多学历不高,在文学写作上的准备普遍不足,思想和艺术借鉴的范围狭窄”,故“生活素材与情感体验很快消耗之后,写作的持续便成为另一难题。

    2023-06-19

  • 关于《林海雪原》,茅盾、王庆生如何评价?

      自长篇小说《林海雪原》1957年出版以来,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对那个年代的青少年读者来说,更是具有“人生教科书”的意义,这是它被列入红色经典的主要原因。

    2023-06-19

  • 经典作家专刊——周立波

      周立波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作家。

    2023-06-19

  • 北京生活 匆匆过客

      2006年,周立波研究还处于比较清冷的时期,由湖南城市学院承办的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2届年会以“周立波创作与当代中国乡土小说”为主题,将周立波研究重新引入文学研究视野。

    2023-06-19

  • 进入东北:革命道路与文学追求的双轨同向

      东北对于周立波来说,既是实现革命理想的热土,又是滋养文学根芽的沃野。

    2023-06-19

  • 延安,革命圣地的光芒照亮现实

      20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前期,延安是当时承载着国人的希望和众多有志知识青年向往的革命圣地。

    2023-06-19

  • 在上海,追寻“立波”之路

      上海是周立波走上革命和文学道路的重要驿站,也可以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周立波脱离自发的爱国青年的激愤情绪,成长为真正自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和革命作家的起点。

    2023-06-19

  • 茶子花香逸三湘

      “邓秀梅赶到清溪乡,天色还不晏,家家的屋顶上已经飘起了灰白色的炊烟。

    2023-06-19

  • 怀念 | 杨义先生的学术理想

      编者按:6月15日,著名学者、文学史家杨义先生逝世,享年77岁。

    2023-06-16

  • 曾纪鑫:辛弃疾的诗剑风流

      一 十五六岁时,我在故乡一所民办小学当“孩子王”,忘了是从何渠道,得到一册刚出版的《辛弃疾的故事》(常国武、程中原著),看得我热血沸腾,夜不能寐。

    2023-06-16

  • 怀念 | 黄永玉:“我们是洪荒时代,在太空互相寻找的星星”

      编者按:“有一天将会到来,/像一次旅行一样,/我将提着小小的行囊,/在前胸口袋插一枝未开的玫瑰,/ 有如远航的老手,/ 不惊动别人,/ 反手轻轻带上住久了的/家门。

    2023-06-15

  • 陈漱渝:从王景山谈到学术传承

      我一直很敬重王景山先生。

    2023-06-13

  • 林斤澜先生的“文学”与“革命”

      今年6月1日,是温籍作家林斤澜先生的百年诞辰。

    2023-06-13

  • 钟敬文与民间文艺学的创建

      钟敬文(1903—2002),广东海丰人。

    2023-06-12

  • 钱理群:文学史的大厦,离不开经典作家作品的支撑

      编者按:近日,由理想国/九州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新讲:以作家作品为中心》,是文学史家钱理群先生的第100部著作。

    2023-06-09

  • “借文学来鸣我的存在”

      郭沫若的文学创作遍及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各种文体,但以新诗与戏剧最负盛名,学界的关注也历来集中于此,近年来小说研究也日益升温。

    2023-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