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在草原的琴声》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留在草原的琴声》为哈萨克族作家、翻译家、评论家、《中国作家》原主编艾克拜尔•米吉提创作的散文集。
-
宁夏将开启“塞上书香节”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近日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获悉,宁夏2021年“塞上书香节”暨“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将于4月23日拉开帷幕。
ZUO JIA YIN XIANG
01温燕霞:传递土地的呼吸和时代的脉动
一部客家题材的小说《琵琶围》近日面世,让江西籍女作家温燕霞再次走入大众视野……
02格桑卓玛:整理《喜马拉雅童话》是我应有的使命
格桑卓玛,主持人、作家、旅行者,生于藏族世家,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兼通汉藏文化。
03冯苓植:民族文学交融的践行者
阅读冯苓植老先生的作品,就如倾慕本人,小说拥有烛照寰宇的思想、悲天悯人的情怀,用光亮烛照现实生活……
04温燕霞:传递土地的呼吸和时代的脉动
一部客家题材的小说《琵琶围》近日面世,让江西籍女作家温燕霞再次走入大众视野……
扩充汉语的少数民族文化内涵
主要分析少数民族作家运用汉语进行小说创作的意义,即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既扩充汉语的少数民族文化内涵,以便在更大范围传承和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了一定贡献。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丨杨彬2021/04/16
论少数民族文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大少数民族文学工作者承担着光荣的历史责任和使命,通过创作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为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发挥积极的作用。
来源:《文艺报》丨吴正锋2021/04/09
2020年度西藏文学创作综述:雪域高原上的时代书写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特殊时期,西藏作家在创作中坚守文学理想和艺术精神,其作品很好地展现了西藏文学的精神品格和气质。
来源:《中国民族报》丨胡沛萍2021/04/06
敦煌文学写本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进入新世纪,用写本学的方法研究敦煌文学写本,渐成为一种自觉。写本学的研究方法,重视写本的物质形态,重视写本全部的信息,把每一个写本当作一个生命体、当作一个文化生态进行探讨。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丨伏俊琏2021/03/16
坚定文化自信 为文化强国建设汇聚能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来源:中国民族报丨文静2021/03/09
口头文学与书面作品之间——现代长篇叙事诗《天子•格萨尔》
格萨尔史诗的现代叙事诗歌写作,为史诗叙事性题材增添了主观抒情表达的客观陈述模式,《天子•格萨尔》是对藏族口头文学格萨尔史诗的一次创造性转化、重构和再创作实验文本。
来源:《西藏研究》丨丹珍草2021/03/02
壮族英雄史诗中的英雄形象塑造与文化解读
壮族英雄史诗塑造了一系列英雄人物形象,包括莫一大王、布伯、汉王、王曹、岑逊王、金伦王等,以男性形象为主。这些英雄形象的产生与时代的发展变化、壮族先民观念的转变、社会信仰的作用关系密切,史诗的叙事特征明显,稻作文化底蕴深厚。
来源:《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丨李斯颖2021/02/19
新时代少数民族文学书写话语转向观察
近年来的少数民族小说,有着丰富的创作面向,从当代文学史的角度来看,在少数民族题材文学的创作中,原本较为固化的书写模式,在遇到新的时代情境之际,不再仅仅限于对民族风情的表述或者纯粹的乡土抒情,而是裹挟着更多的时代内涵,产生了较为显著的风格转向。
来源:《民族文学》丨邱婧2021/01/27
2020年少数民族散文:见证与铭记
每一次的年度创作扫描,都总觉匆促,收揽盘点之余,也总觉错失甚多。所幸的是,春华秋实,暑往寒来,不平凡的2020年里,《民族文学》的散文、报告文学和其他体裁的创作,仍似常年,收获满满。
来源:《民族文学》丨李林荣2021/01/20
《草原》杂志2020年度刊发作品综述
通过阅读其在2020年度所刊发的作品,能够充分感受到这片文学世界的辽阔和丰饶。我尤其注意到,在这一年里,《草原》敞开了自己的胸襟,既刊发了聚焦日常生活的现实题材作品,也有不少充满隐喻性的先锋文本。
来源:《文艺报》丨赵卡2021/01/08
2021年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项目申报通知
2021年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项目申报时间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至2021年3月31日截止。
来源:中国作家网丨2021/01/07
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研究的新向度
本文分析了新疆当代文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跨族际文学传播研究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突破口,进而提出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跨族际传播研究的主要向度……
来源:《新疆财经大学学报》丨艾光辉2021/01/05
当“民族”遇见“新部族”:少数民族网络文学中的身分认同问题
网络空间不仅容纳传统的、稳定的少数民族身分认同方式,也推动了自反性 的个体身分建构,和以兴趣和情感为基础的“新部族”集体身分建构。
来源:“民族文学学会”公众号丨周兴杰2020/12/23
第四届民族文学史料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民族文学史料研究分会2020年年会暨第四届民族文学史料学学术研讨会近日在兰州召开,会议由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民族文学史料研究分会主办,西北民族大学承办、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协办。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丨任淑媛 黄鸣 2020/12/16
格绒追美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
格绒追美是康巴作家群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作品多以藏地村庄为背景,辐射整个青藏大地,描绘这片土地上的风云变幻,艺术地展示藏地风俗、传统、文化、人文、地理及其在时代风云中的变迁……
来源:《阿来研究》丨马迎春 2020/12/08
20世纪40年代沈从文心态变化探微:以"五四"运动阐释为中心
比较沈从文撰写于 40 年代前期与后期的文章会发现:沈从 文对“五四”精神本质特征的阐释从赞颂学生的青春之气变为主张学者的君子之风……
来源:《民族文学研究》丨黄莹 2020/11/25
探寻新时代民族影视创作新路径
民族影视的理论深耕正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影视审美文化领域的投射。本届论坛主题发言围绕民族影视的经验总结和发展思考这一课题进行交流探讨。
来源:中国民族报丨周芳 2020/11/18
新作品丨乌江奔流
我的家乡思南县位于贵州省铜仁市西部,地处武陵山腹地。一条乌江从思南县城穿城而过,城里的楼房倚山而建,层层而上的街道像极了步步登高的梯子。
新作品丨额尔古纳河这岸
额尔古纳河静静地流淌,在黑山头脚下。它很恢弘,从天边浩荡而来,向北方一泻而去,与百里之外的石勒喀河汇合。
新作品丨别
“轰隆——”一声巨响,2020年收尾之际,江西于都县贡江两岸人头攒动,于都大桥破土动工了!这将是于都县城横跨一江两岸的第五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