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晓声:《山里的青年》外一篇
大约三年前,我和王山同志(前《中国作家》主编)曾前往某省景区参加一次关于人类与河流关系的会议。不久后,我写了一篇散文《山里的青年》,发表于《新民晚报》。
-
李劼人凌子风与《死水微澜》
今年是李劼人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死水微澜》创作完成90周年。李劼人是中国近现代最好的作家之一,1935年至1937年,他的“大河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相继问世,但是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中,他的作品传播不畅。
ZUO JIA YIN XIANG
01【温故】十月,书页翻动
温故十月份的选稿,听到书页翻动的声音,在每篇文章中訇然作响。
02论20世纪40年代后期汪曾祺对沈从文的解读
早在1947年,沈从文已对自己的搁笔有所预感,并在该年7月左右致信汪曾祺时表达了类似的意思。汪曾祺回信说道:“信上说,‘我的笔还可以用二三年’……
03由“梦”及“生”:一颗诗心的历练
《子恺画集》《学生漫画》《儿童漫画》《云霓》《护生画集》等珍贵藏本均陈列其中,《弘一大师造象》《炮弹作花瓶 万世乐太平》等画作则单幅展示,唤醒了先生笔下的人间相。
04从这里发现老舍——《言语声片》与老舍的创作
——那是年轻的舒庆春在上世纪20年代的异国他乡录制的音频片段,取样于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言语声片》。

胡适与梅光迪:“文章”和“文学”的错位冲撞
只看最后结果的话,在美国留学的梅光迪和胡适围绕着“白话能否作诗”这个问题展开的论争,当然是胡适和他的新文学获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但我们也要看到,正是因为没有能够在论争中、从道理上说服梅光迪,胡适才被“逼上梁山”,开始了“实地实验白话是否可为韵文之利器”的行动……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段从学 2025/11/01

汪曾祺《羊舍的夜晚》出版前后
汪曾祺的小说《羊舍一夕》写成于1961年11月25日,在手稿的最后,标注了几行字:“近期联系:京包线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较长时间的通讯处:北京宣武门内国会街新华社对外部编辑组施松卿转。”
来源:北京青年报 | 李建新 2025/10/31

北京法源寺地区的“纵胡同”与会馆故事
法源寺地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牛街街道的东南部,东为菜市口大街,西是教子胡同,北为法源寺后街,南至南横西街,东西长约530.5米,南北宽约439.5米,核心保护区范围约16.16公顷,包括南半截胡同、烂缦胡同、西砖胡同、七井胡同、法源寺前街、法源寺后街、莲花胡同、天景胡同与法源里,是北京市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
来源:光明日报 | 王彬 2025/10/31

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是如何建立的?
鲁迅先生在1936年10月19日逝世之后,各界人士在表达哀悼之情的同时,也纷纷提出纪念鲁迅的建议,其中之一就是建立鲁迅纪念馆。由蔡元培、茅盾、许广平等鲁迅亲友组成的鲁迅纪念委员会筹备会也将建立鲁迅纪念馆作为准备推动的三项纪念鲁迅的重要工作之一。
来源:中华读书报 | 葛涛 2025/10/30

黛玉不说“您”
翻遍《红楼梦》,没发现一个“您”字,这里说的是作为第二人称敬称的“您”。但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芳官所唱的《赏花时》中,居然一连出现了四个“您”,这是怎么回事呢?
来源:北京晚报 | 周岭 2025/10/30

作家柳青与上海的相遇
1935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中学生文艺季刊》秋季号上,刊发了一篇散文《待车》,作者署名为“柳青”。 1916年生于陕北的柳青,本名刘蕴华。1934年下半年他到西安高中就读后,创作热情高涨,所见所闻写成文章后不断给上海的杂志投稿,终于有了这次处女作的发表。
来源:解放日报 | 袁红涛 2025/10/30

严复:凤凰涅槃
说起严复,最为诡异的是——那些自诩有学问的人都瞧不起他,不但瞧不起他的文章,瞧不起他的翻译,更要紧的是瞧不起他的语言表达能力。钱锺书号称最通西学,他鄙视说,严复原没有精湛之思,治西学格调很低……
来源:《中国作家》 | 韩毓海 2025/10/10

孔另境与吴文祺——从孔另境签赠《中国小说史料》说起
收藏签名本过程中,每碰到名家赠名家、但名家之间直接交往资料阙如时,我都喜不自胜。这往往意味着可以钩沉出一段文坛史话。中华书局1936年7月初版刊行的《中国小说史料》,就是这样一本书。在这本书的扉页,有编者亲笔题签……
来源:光明日报 | 燕宏博 2025/10/10

宋人的广告
从《清明上河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商人比比皆是,商品琳琅满目。汴河两岸店铺林立,街道上游人如织。穿过城门进入内城,更是一派热闹繁华光景。 在市场布局上,汴京打破了唐朝市坊分家的格局,商铺开设较为自由,除了固定铺面,游商还可沿街叫卖或摆摊设点。
来源:光明日报 | 唐娒嘉 2025/10/10

一座图书馆对故宫文物的守护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打破了北平的宁静,中华民族全面抗战拉开序幕。硝烟之下,不仅有千万民众被迫流离,还有一批特殊的“迁徙者”——故宫博物院珍藏的百万件文物,也开始了一场历时十余年、行程上万里的文明守护之旅。
来源:学习时报 | 陈有志 2025/09/30

谢冕 青春后半程
多次有人尊称他“谢老”,他颇不以为然,说:“叫谢老师就很好,不要叫谢老。”故我们亲切地自然地叫他谢老师,似乎很少会想到叫他“谢老”。他婉拒“谢老”的称谓而坚持“谢老师”,一是他不觉得自己“老”了,二是他内心里对老师这个岗位的无限热爱。
来源:新民晚报 | 王干 2025/09/30

张爱玲的文学史评价及创作启示
众多评论家都盛赞张爱玲(1920-1995)作品的艺术技巧,凡是读过她作品的人都会被其奇丽风格所吸引。“张爱玲体”的独特性使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为中国小说史做出了独特贡献。
来源:中华读书报 | 刘川鄂 2025/09/30

笔底波澜见匠心——汪曾祺《故里三陈》手稿探微
今年是汪曾祺诞辰105周年。作为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语言大师和短篇小说圣手,汪曾祺留下了大量经典名篇。其中《故里三陈》最初发表于1983年《人民文学》第9期,小说手稿现藏于中国现代文学馆,原稿使用的是经济日报稿纸,共38页……
来源:文汇报 | 王玥 2025/09/08

郭沫若:四万万人齐蹈厉 同心同德一戎衣
1937年7月27日清晨,一艘由日本驶来的邮轮进入东海,一位中年学者站在甲板上向祖国眺望,神情凝重,若有所思。很快有人认出了他,并热情地向他打招呼:“郭沫若先生回国了!”
来源:光明日报 | 刘曦光 2025/09/07

想演烈士,最终自己成为了烈士
《钱毅的书》由三联书店出版社1980年3月出版,32开本,17印张,35.8万字,定价1.75元。首印2.6万册。编者为陈允豪、钱璎、钱小惠,三位均为新四军战士——陈允豪是钱毅战友,钱璎、钱小惠则是钱毅的战友和姐弟。他们从钱毅逾百万字的遗作中精选篇目,汇编成了这部纪念文集。
来源:北京日报 | 刘放 2025/09/05

舒宗侨的抗战岁月
舒似槿陪着父亲,漫步于外滩和外白渡桥。这里矗立着上海大厦,原名百老汇大厦,底楼西南角,曾是《联合画报》社址。底楼外墙上的霓虹灯,曾经闪烁“联合画报”四个大字。 而舒宗侨,曾经是《联合画报》的主编。 这是1999年国庆。
来源:解放日报 | 李天扬 2025/09/04

一所高校 以教育薪火续写报国华章
办学条件之艰苦,难以想象——教室是几间简陋平房,黄泥夯墙、铁皮做顶。粮食供应时常中断,含有沙子、石子的“八宝饭”是家常便饭,有时还要靠野菜、红薯充饥。“书桌”是装肥皂的木箱,笔记记在粗糙泛黄的土纸上。为了躲避轰炸,上课期间随时“跑警报”成了常态……
来源:光明日报 | 邓晖 2025/09/03

从歌乐山到枫林桥
1945年,父亲从英国回到母校上海医学院(当时已内迁重庆)报到并担任教职已有4年了。他和5位年轻人一起,在歌乐山建立了药理实验室,一心想为重庆缺医少药的大量疟疾患者尽一份力。他们专注于研究工作,除了从国外同行寄来的缩微胶卷中得知一些自己科研领域的进展外,对世事了解甚少……
来源:新民晚报 | 张安中 2025/09/01
从这里,阅读文史频道2023年7月起,我们设立固定栏目“频道头条”,将每日更新中重点推介的好文归档,集腋成裘、寸积铢累、聚沙成塔,以便读者查阅。
特辑 | 【笔醒山河】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从1931到1945,中国作家在烽火与热血交织的大地上,在呜咽与战歌共鸣的山河间,用笔写下不屈的觉醒。抗战文学参与了硝烟弥漫的民族记忆,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经典佳作。为铭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缅怀英勇献身的先烈,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中国现代文学馆承办“山河迹忆——手稿里的抗战中国”特展,中国作家网也由此推出“笔醒山河”文史特辑,分享策展人眼中的手稿、书信日记、报刊,以及文学文物背后的抗战往事。
特辑 | 【王蒙说“聊斋”】王蒙近二十年来有一个愿望,就是写一系列论文散文杂文,评点《聊斋志异》,从文学、小说、创作、语言评论,延伸到社会评论、人生评论、文化评论、道德伦理评论。2025年,他的这一愿望在逐步实现。

重读《我们夫妇之间》:左翼再出发
《我们夫妇之间》作为曾引发全国性关注,也遭到猛烈批判的小说,既承接着现代文学史上左翼文学、革命文学里“革命+恋爱”题材小说的遗风流韵,也开启了左翼文学从现代迈进当代的新抒情传统。

重读《背影》:父亲衣襟上的尘土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原载于当年11月22日《文学周报》第200期。百年来,这篇1500字左右的短文,以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深邃的生命体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文学明珠。



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