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先对丰子恺先生的画有印象,再留心作者,进而读他的文章。
2025-11-14
-
金寄水其人其事
金寄水先生书赠作者的对联 我认识金寄水先生是由张恨水先生的公子张伍先生介绍的。
2025-11-14
-
浅说张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收藏
在我看来,张伟兄不仅是一位出色的中国近现代文学和海派文化研究家,同时也是一位颇具学术眼光的收藏家。
2025-11-14
-
海派滑稽戏的漫画情缘
叶浅予《王先生》漫画内页 图片来源:公众号“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三毛学生意》海报 《七十二家房客》戏单 资料图片 滑稽戏与漫画,是亲密伙伴,更是神仙眷侣。
2025-11-14
-
寻访茅盾在北京的遗迹
茅盾不但是“新文学”的缔造者之一,还是中国共产党最早一批党员。
2025-11-14
-
刘心武:丁聪扶掖《钟鼓楼》
丁聪(右)和刘心武合影于一九八八年 《钟鼓楼》插图之一 丁聪 绘 吴祖光先生在世时一大爱好,就是请客吃饭。
2025-11-13
-
世间再无郑逸梅
郑逸梅是著名掌故家,18岁起便在报章上发表文章,98岁去世当天,仍坚持写完7000字长文《画家潘天寿》最后部分,80年间共发表2000多万字的文稿。
2025-11-13
-
谁是诗中疏凿手
《中国武侠小说通史》无疑是国内第一部研究从先秦至21世纪中国武侠小说的多卷本通史,系统梳理了中国武侠小说几千年来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不同历史时期武侠小说的发展演变概况,是一项继往开来、集大成式的集体研究项目,是中国武侠文学史研究的重要学术积累成果。
2025-11-13
-
华北抗战文艺的生命感、乐观与地方性问题
首先必须说明,笔者主要致力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研究以及当下的文学批评。
2025-11-12
-
在文献脉络中重审近代文学现场
近年来,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与细化,近代文学研究领域正经历着一场从“宏大叙事”向“精微实证”的范式转型。
2025-11-12
-
抗战岁月中常风的韧性斗争
“抗日情结” 抗日战争胜利已历80载,但日军的暴行在当时各阶层人们心中留下的创伤永难磨灭。
2025-11-12
-
陈寅恪、傅斯年函牍中的“请Han代”解
陈寅恪致杨樾亭信及傅斯年批示 哈拉索维茨出版社附属书店暨旧书店的店标小签 1930年代,为订购外国学术出版物,陈寅恪与史语所图书馆员杨樾亭及所长傅斯年有过多次的书信往还。
2025-11-12
-
1946年张爱玲《传奇》增订本出版始末
抗战胜利后张爱玲的卖文生涯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上海的小报向来关心她的消息,1946年初,小报开始注意到她和苏青这两位战时上海最红的女作家在1945年秋天以后就没有作品发表了,同时也经常讨论张爱玲的最新动态。
2025-11-11
-
卢军:沈从文致施蛰存散佚书信一封释读
沈从文和施蛰存的交往始于1928年,两位中国现代文学大家有着近六十年的交往史,形成了深厚友谊,彼此相知颇深。
2025-11-11
-
袁同礼与胡适的学林交谊
在中国20世纪新文化史上,北平(今北京)图书馆馆长、西南联合大学图书馆馆长袁同礼(字守和)与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等职的胡适是两位绕不开的人物。
2025-11-11
-
癸巳重九吕思勉等人雅集发微
1953年10月16日,上海中山公园重九雅集合影。
2025-11-11
-
萧红的初恋:汪恩甲其人其事
在纪念萧红百年诞辰活动期间,季红真教授接受采访时认为:“萧红传记很多,但是正如某些学者所言,以讹传讹的多,缺少双重证据、文献和实物。
2025-11-10
-
方寸铭风骨——闻一多先生篆刻的一枚印章
抗战中后期,“挂牌治印”的闻一多 抗战胜利纪念章 闻一多 作 西南联大博物馆藏 得知西南联大博物馆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举办的“烽火·弦歌——西南联大与抗日战争”特别展览上,展出了我们近期捐赠的一枚印章,我禁不住心潮涌动,回忆绵绵,至为感奋和欣慰。
2025-11-10
-
陈喜儒:我眼中的邓友梅
本文作者、大江健三郎和邓友梅(自左至右) 本文作者、栗原小卷、邓友梅和佐藤纯子(自左至右) 邓友梅先生原来与我住在同一栋楼同一层,低头不见抬头见,是名副其实的近邻,后来他搬往高级小区,见面就少了,但也不远,捎书带信聊天,步行十几分钟就到了。
2025-11-10
-
马一浮的学问
1973年起,王驾吾先生每周有两次光顾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教工宿舍景云村十号敝庐。
2025-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