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惑”和“知天命”之间:一代人的精神图谱和文学经典化
2020年12月5日,2020年花城文学论坛在花城·莫干山创作基地举行,主题为“‘不惑’和‘知天命’之间:一代人的精神图谱和文学经典化”。
关键词:  代际2021-06-23
-
从小说到电影:如何建立情感共同体
01 关于“从小说到电影:艺术形式的转换与生成”这一话题,我首先想说的是,把一部优秀小说改编成一部优秀电影,难度很大。
-
张艳梅:后疫情时代的现实书写
王尧和何平关于“文学革命”“文学不革命”的阐述,在文学圈引起一定关注。
-
喻向午:小说创作中的哲学问题
文学与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类的精神意义世界是一个浑然一体的统一世界,在形式上表现为不同的文学情感和哲学智慧。
-
中文系何为?
一 大学中文系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不是一个今天才有的问题。
-
郑润良:以“中国经验” 的总体性叙述对抗碎片化
郑润良,青年评论家。
-
陈培浩:碎片化时代的逆时针写作
陈培浩,文学博士,青年评论家,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
-
“现代汉诗”与中国诗学“当代性”的生成
一、作为文学启新机制的“当代性” 近20年来,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学科来说,历史化和当代化构成了学科前进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
-
诗人表达的社会担当与独特话语
在广东省清远市清远诗社主办“清远首届现代诗歌·古典诗词笔会”的时候,专门举行了一场与传统的和现代的“我们的节日”相关的诗歌研讨会并进行了诗歌创作。
-
施战军:爱与敬而远之
爱与敬而远之 施战军 爱不完美的作品甚于爱华丽的创作谈,对创作谈写得总是比作品更加溜光锃亮的“大师”敬而远之。
-
当下文学批评:回到文本 面向读者
编者按 文学评论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质量鉴别、价值探究和意义阐发的创造性活动,是引导文学创作、提高艺术审美、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  文学批评2021-06-09
-
罗岗:“批评”的现代意义
1684年1月27日,在法兰西学院的一次会议上,贝洛还没有读完他的诗作《伟大路易的时代》,布瓦洛就拂袖而去。
-
小说革命,作家需要自我革命
主持人 杨庆祥(诗人,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观察者(以姓氏音序排名) 阿 缺(青年科幻作家) 陈春成(青年作家) 陈雅琪(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 陈泽宇(中国作家网编辑) 陈若谷(山东大学讲师) 樊迎春(北京大学博士后) 韩欣桐(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 黄海飞(对外经贸大学讲师) 刘欣玥(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后) 刘启民(北京大学博士生) 李 唐(青年作家) 李苇子(青年作家) 庞 羽(青年作家) 索 耳(青年作家) 沈建阳(集美大学副教授) 唐诗人(暨南大学讲师) 王侃瑜(青年科幻作家) 王家铭(清华大学博士生) 小 珂(青年作家) 余静如(青年作家) 赵 依(清华大学博士生) 赵天成(中央民族大学讲师) 主持人语 受《江南》杂志社诸位先生委托,我主持两期非常观察栏目,主题围绕王尧教授前此提出的“小说革命”及当下小说的写作、阅读、传播等话题展开。
-
众谈:关于新南方写作
我们探讨的“新南方写作”,在文学地理上是向岭南,向南海,向天涯海角,向粤港澳大湾,乃至东南亚华文文学。
关键词:  新南方写作2021-06-06
-
如何理解文艺中的现代性?
1 不知你有没有觉察到,现代小说与传统小说的最大不同,不是小说形式和手法的不同,是小说意识的不同。
2021-06-06
-
讲述革命故事 弘扬红岩精神
核心阅读 我非常理解《红岩》作者,他们当初并不是作家,然而为了告慰烈士的英灵,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为了让更多人从那些为理想信念无惧生死的革命烈士身上汲取精神力量,他们义不容辞地拿起了笔,将英烈们用鲜血铸就的红岩精神展现了出来 长篇小说《红岩》自1961年正式出版,到今天已60年了。
-
陈蔚文:《文城》透支了余华的文学信誉
毫无疑问,余华这个名字已成为一个热门的文化符号。
-
自我、反讽与赋形——李洱漫议
小 众 李洱注定是个相对小众的作家。
关键词:  李洱2021-05-30
-
让评论文章更有鲜活的文学色彩
不融入形象思维和感性思维的文学批评和文学评论是一个脱离了文学趣味和文学原动力的文本阐释,而非文学本质的阐释。
-
君子者,当止于借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喜爱在“借鉴”和“抄袭”间顾左右而言他,甚至利用它们为自己的不耻行为开脱。
2021-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