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平:向文学转场和从文学溢出
2023年2月,我把“重勘现象级文本”栏目自2022年第1期开栏到2023年第1期共六期发表的19篇论文以及6篇主持人语发给复旦大学金理教授,请他对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学者共同参与的“重勘现象级文本”实践做一个阶段性小结。
2023-05-29
-
房伟:当下青年写作的“四种症候”及其反思
我在高校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对当下文学作品的关注,是本职工作之一。
关键词:  青年写作2023-05-29
-
何向阳:景观与人物——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都市写作
身居世界第三大人口城市的上海,给出一个人物,一个不同于任何一个伟大叙事者故事中的“人物”,让“他”走出去,使更多世代、更广大世界的读者阅读。
2023-05-27
-
林棹:流动的城市与变迁的家园
我们向前回溯可以观察到,具备了个性和影响力,而且仍然在发展着个性和影响力的城市叙事,是如何自我发明、自我书写的,是如何从过去流动至今的。
2023-05-26
-
刘大先:青年写作与整体语境问题
如果抛开对于青年的意识形态化理解,仅仅将其界定为年龄与代际的划分,那么与如今的日益面目模糊所不同的是,直至21世纪初年的青年写作至少都有迹可循,比如1990年代末的“70后”和“80后”写作,前者夹杂着“摇滚青年”的影响,如石康的“青春三部曲”和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影响下的物化现实(如“美女写作”);后者在某个阶段约等于聚焦校园、家庭、情感和青春期体验的“青春文学”,同媒体和市场的营销密切相关,隐隐然勾连着逐渐兴起的消费主义浪潮。
关键词:  青年写作2023-05-25
-
我被ChatGPT猜中了
AI能构成一种批评方法吗? 之所以有如此奇特的想法,源于我最近的一次亲身经历。
关键词:  ChatGPT2023-05-24
-
中国现代美育的人文教育特征
现代学科意义上的美育诞生于18世纪末,由德国哲学家、戏剧家席勒所首倡。
2023-05-22
-
高建平:论文学理论的原创力之源
引言 此前写过一篇谈文学理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问题,题目叫《理论的理论品格与及地性》。
2023-05-22
-
文艺经典形成的时间维度
“经典”一词在东西方文化中的起源并不相同。
2023-05-22
-
以辩证观念推动新时代文艺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对文艺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3-05-22
-
文学如何更有效地抵达现实
关于文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历来有很多深入的讨论。
2023-05-19
-
“小说界革命”之后,笔记消亡了吗?
笔记之所以能够进入文学研究者的视野,主要在于其是中国“古小说”之一种。
关键词:  笔记2023-05-17
-
进击吧!文学!
最后的胜利,不在高兴的人们的多少,而在永远进击的人们的多少。
关键词:  文学2023-05-17
-
“数字人文”取向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问题与方法
比追溯起源更重要的是什么? 从方法论的层面看,中国现代文学(包括近代、当代文学)研究与古典文学研究既有一脉相承之处,也有一定的区别、差异。
2023-05-17
-
杨春时:文学性质的结构分析
在中国,关于文学性质的观念,大体上经历了反映论和意识形态论阶段、主体论和审美论阶段以及感性娱乐论阶段。
2023-05-07
-
年龄、历史、时代:关于青年写作的几个问题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青年”问题在中国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年龄问题,而更指向一种精神性,甚至与整个社会的现代性进程密切相关。
关键词:  青年写作2023-05-06
-
新时代文学塑造“新青年”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关键词:  新时代文学2023-05-04
-
金赫楠——恒河沙数与未死之小说
2013年,余华长篇小说《第七天》问世,距离上一部毁誉参半的《兄弟》出版已有7年。
2023-04-28
-
刘艳:何为经典以及经典何以生成
若被问及何为你心目中的经典文学作品,这答案不仅不唯一,或还会形成一个浩大的文学经典文库。
2023-04-27
-
网络诗歌与中国诗歌生态
一位青年诗人来访,手里拿着一首诗,诗题竟是赤裸裸的性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