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悦之地》:精神困境与自我和解
笛安的新作《喜悦之地》以“下沉”的姿态深入到小人物的生活状态与精神困境,展现身处大都市的中年人孤身漂泊、找寻内心归属之地的飘摇姿态,体现出笛安对这些小人物精神维度和生存状态的沉思与人文关怀。
2024-07-25
-
《造房子的人》:忘不掉的风景 看得见的永恒
周婉京的新作《造房子的人》在修订十七稿之后问世,足见小说家投注删改润饰的劳心劳力,不亚于设计家对建筑工事的精益求精。
2024-07-25
-
《南方巴赫》:南方的巴赫 南方的青春
郑小驴新近出版的《南方巴赫》是一部抒写青春期迷茫、孤独、叛逆和苦闷的小说集,也是一部心向远方、渴望飞翔、一怒冲天的小说集。
2024-07-25
-
时光长在泥土里——由《截岔往事》看孙频小说创作时空哲学的建构之美
河流,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不同的力量,成功成为“蜿蜒在大地上的雕刻师”。
2024-07-24
-
《空中草原》:诗意与现实的双重交织
王族的中篇小说《空中草原》,仅从名字上看会给人一种强烈感觉——“空中草原”应该是诗意想象和美好愿望,是某种程度的想象产物,抑或是作家对虚构大门用力一推,由此进入或者展开的叙述空间(或点位),并由此为所要讲述的故事创造切口。
2024-07-24
-
《走仔》:掀开世界的帷帐
《走仔》是黄守昙的第一部小说集,同名小说也是他创作序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的作品。
2024-07-24
-
从“无尽永前”到“无界永在”——试论近年文学写作的空间转型
人的一生会经历多少风景?有的人云游四海,有的人困守一隅。
2024-07-24
-
北京孩子“石一枫时刻”的到来——谈《漂洋过海来送你》
● 摘 要 石一枫的长篇小说《漂洋过海来送你》可称之为“新京派”小说的代表作。
2024-07-24
-
同时代的回响
“真正跟我们同时代的不是那些作家,而是他们的作品。
2024-07-24
-
云舒长篇小说《筹算》:算盘里的金融历史
当小说家选择金融领域作为展开故事与人物的主要场景,所要面对的阅读期待至少包括故事的精彩呈现与人性的深入描摹。
2024-07-24
-
马伯庸《大医》:“大历史”与“小人物”的辩证法
当敲下“华山医院,第一章”这几个字的时候,马伯庸或许已然预想到,这部小说将与以往的作品大不相同。
2024-07-23
-
打捞沉默的历史与跨越界限的言说——从《西高地行记》看阿来的散文
同样是以文字为载体对现代化进程中的族性(嘉绒藏族)遭遇进行表述,同样是以汉语为中介从事跨族际想象和书写,阿来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影视编剧)等体裁上各有斩获。
2024-07-23
-
《匠者》:雕琢匠人故事,展现工匠精神
入围内蒙古作家协会2022年度“内蒙古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的赵海忠的长篇小说《匠者》以内蒙古乌兰察布高原为背景,写北方农村几十年的兴衰际变。
2024-07-23
-
《世界的日常》:世界的日常与诗意
这半年正在设计一本摄影集,将自己近些日子用各种不同焦段的镜头街拍照片编辑成视觉故事,用新鲜与世俗的眼光观人间百态,同时写几句新鲜与世俗的文字来交代自己所思所感,让色彩、光影、明暗、虚实来承托“决定的瞬间”。
2024-07-23
-
《陪父母老去》:与父母在一起的日子
继广受好评的散文集《半岛:食与自然》之后,解玉军又推出了新书《陪父母老去》。
2024-07-23
-
《万物葱茏》:历史大视野下的乡村理想
周旗(笔名舟扬帆)所著长篇报告文学《万物葱茏》,以“一瞬百年”的历史大视野观照自1929-2023年的革命老区大别山金寨的乡村理想。
2024-07-23
-
《去有花的地方》:鲜花盛开,心灵绽放
在繁忙都市的喧嚣中,偶尔放慢脚步,寻找一片独属于自己的宁静,或许是当下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期盼。
2024-07-23
-
夜间低吼:杜梨《三昧真火》与青年精神状态
不知从何时起,“精神状态”变成了当代青年三句不离身的社交话题。
2024-07-23
-
《逐渐干枯的声音》:走向和解的亲情
《逐渐干枯的声音》是刘建东回归家庭题材写作的短篇小说。
2024-07-22
-
《去北川》:“在世界行走,为北川停留”
初读大先《去北川》的序言,他说:“长期以来,北川似乎像无数县城一样默默无闻,直到新世纪以来出现了几个关键性的事件。
202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