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科学家精神在舞台上绽放时代光芒
接到儿童剧《和华教授谈心》的创作邀约时,我正坐在因大雪停运的高铁上——列车中途停靠,视线穿过车窗外纷纷扬扬的大雪,能看到前方的一座大桥。
2025-07-25
-
民族戏曲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民族戏曲犹如深植于此的文化根系,滋养着各民族的精神家园。
2025-07-25
-
让经典“重生”
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正在全国巡演。
2025-07-24
-
语言艺术:赢在智慧深刻地反映社会话题
艺谚说:“一句邪,矮半截。
2025-07-23
-
话剧《骆驼祥子》:看到年轻一代接过经典的诚意
大幕拉开,西直门城楼的剪影映于舞台深处,旧式灰瓦房围在中央,身穿粗布衣裳的车夫伴着依稀的叫卖声忙进忙出,百年前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开始流淌。
2025-07-22
-
经典如何直抵百余座影剧院
7月20日,国家大剧院联合全国35家剧院正式成立“第二现场”联合协作组,推动优质舞台艺术资源常态化共享。
2025-07-21
-
黄土地里,有着现实主义的深沉力量
“不仅仅是几场演出,这样集中式的展示是对我们文化力量的一次考验。
2025-07-21
-
红色戏剧的集体回响
从《铁流东进》到《红色的起点》,一票难求;从《三湾,那一夜》到《抗战中的文艺》,备受关注……红色戏剧正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将观众吸引到剧场之中,共同触摸历史脉搏,聆听岁月回声。
2025-07-18
-
中法共创剧致敬科幻经典
图为奇幻剧《海底两万里》剧照。
2025-07-16
-
古老昆曲如何做到青春永驻
昆曲既古老又年轻。
2025-07-16
-
时间食色里的空间味蕾
话剧《燕食记》剧照 中国国家话剧院供图 很长时间以来,我都有一个判断:一个文艺作品越精湛,越与它的原生艺术形式紧密结合、密不可分。
2025-07-16
-
话剧《长安的荔枝》:“古代职场生存记”打动当代观众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025-07-15
-
在泰晤士河畔,杜丽娘遇见朱丽叶
伦敦时间7月10日下午,莎士比亚环球剧场Underglobe展厅,昆曲演员张冉和张贝勒与英国演员和舞者带来跨界戏剧《简爱》。
2025-07-11
-
京话剧《网子》:一场艺术冒险创造传统文化破圈奇迹
十年前,风雷京剧团以“曲线救国”的创新魄力,首创“京话剧”形式,推出“梨园三部曲”首部《网子》,试图在传统文化与当代观众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京剧艺术。
2025-07-07
-
探寻《子弟书》的前世今生
《子弟书史论》,耿柳著,春风文艺出版社,2024年12月 子弟书是清乾隆时期产生的一种曲艺形式,由鼓词派生而来,以七言诗体韵文为主,内容多改编自戏曲或小说,因由满族八旗子弟所创,亦称“清音子弟书”。
2025-07-07
-
写有情、有戏、有技的“好剧本”
闽剧《画网巾先生》 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第26届曹禺戏剧文学奖)评选结果公布后,获奖作品在戏剧界引发关注与讨论。
2025-07-07
-
触碰百年前的那份滚烫
《国际歌》再次响起,李大钊与陈独秀举拳宣誓的身影沉浸在雷鸣般的掌声中。
2025-07-03
-
《天下第一楼》:把旧酒有创意地装入新瓶
如果说今年初亮相内地的粤语版话剧《天下第一楼》是在北方京味基础上的创新演绎,那么此番来到内地巡演的粤语音乐剧《大状王》则是实打实地对本土岭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2025-07-03
-
中国国家话剧院推出反法西斯及红色题材系列演出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2025-07-02
-
戏曲编剧:“传神写照”的美学精神一脉相承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古典戏曲重“抒情”而不擅长叙事,人物塑造“类型化”,远不及西方戏剧刻画“圆形人物”的功力。
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