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作家协会隆重推出“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对以长篇小说为主的优质选题提供支持,充分发挥由全国重点文艺出版社、重点文学期刊等成员单位组成的联席会议作用,从作家创作、编辑出版、宣传推广、成果转化、对外译介等多方面统筹协调,形成联动机制,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作家网联合推出“行进的风景——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联展”系列专题,将对计划入选作品逐一展示、阅读、评论、探讨,并以融媒体的形式与大家携手攀登文学高峰。2025年8月总第三十三期,让我们一道走进祝勇的《国宝》。(本期主持人:刘雅 王清辉)

祝勇60万字长篇小说《国宝》 再现故宫文物近百年前的隐秘征途

2025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2025年1月,作家祝勇的最新作品——两卷本60万字长篇小说《国宝》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详细]

《国宝》(节选) 

北平城风声鹤唳,谁也说不准明日的北平城会是什么样,说不定哪一天就会像沈阳城一样,市民们一觉醒来,悲伤地发现大街小巷都挂满了日本的膏药旗。似乎每个人都在等待,等待他们平凡安静的岁月中出现一个巨大的裂缝,把他们吸进去,掉进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详细]

  创作心路

祝勇:描绘故宫人的精神图谱

祝勇:描绘故宫人的精神图谱

描绘故宫人的精神图谱

2010年,在“温故知新——两岸故宫重走南迁路”考察活动开启时,我对故宫文物南迁可以说还一无所知。那时我正师从刘梦溪先生攻读博士学位,没能参加这次考察活动。此后我有幸入故宫博物院工作,有机会深入到故宫博物院的历史中。越来越多的文献、档案,包括文字和图像,带着与那段历史有关的信息涌到我的眼前,破碎的、遗落在历史深处的时光一点点拼合起来,那段被屏蔽掉的历史,像拼图一样,越来越完整。虽然那段不寻常的历史赐给了我非虚构作品《故宫文物南迁》,但我深知,非虚构历史作品侧重于对历史脉络的梳理与重构……[详细]

  深度访谈

祝勇:文学是我们与自己相处的最好方式

祝勇:文学是我们与自己相处的最好方式

祝勇:文学是我们与自己相处的最好方式

在故宫工作,拍故宫,写故宫,祝勇与故宫逐渐成长在一起,成为故宫的一部分。早在20世纪90年代,在北京生活、工作的祝勇就特别喜欢去故宫转悠,沉浸式感受其中的文化气息。后来祝勇进入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工作,更是与之朝夕相伴。对于祝勇来说,“历史变得可以触摸。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故宫从规划到建筑布局,都体现着中国古代的一种世界观和宇宙观。[详细]

  新闻动态

《国宝》再现故宫文物南迁史

《国宝》再现故宫文物南迁史

《国宝》再现故宫文物南迁史

《国宝》近六十万言的篇幅,以宏阔的笔力书写中国近现代历史,已入选202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第三期名单。小说通过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聚散流徙,讲述其因南迁而波澜飘摇的家族史,以小见大,以家映国,从烟火日常的民间立场见证磅礴沧桑的近代中国。[详细]

  说吧小说

邱华栋:人在文物在,家在国也在
《国宝》将家族历史命运与国运完美结合,人在文物在,家在国也在。[详细]
邱华栋:人在文物在,家在国也在

《国宝》将家族历史命运与国运完美结合,人在文物在,家在国也在。[详细]

梁晓声:《国宝》中的现实之宝和精神之宝
《国宝》写出了现实中文物之宝和文化精神之宝两个主题。[详细]
梁晓声:《国宝》中的现实之宝和精神之宝

《国宝》写出了现实中文物之宝和文化精神之宝两个主题。[详细]

《国宝》作者祝勇:感动我的人和事必须用小说来完成
李文儒:《国宝》的创作中,如果不是对材料深厚的掌握,写不出这样深厚的历史感。[详细]
《国宝》作者祝勇:感动我的人和事必须用小说来完成

李文儒:《国宝》的创作中,如果不是对材料深厚的掌握,写不出这样深厚的历史感。[详细]

《国宝》作者祝勇:感动我的人和事必须用小说来完成
《国宝》作者祝勇:感动我的人和事无法用非虚构完全承载,必须用小说来完成。[详细]
《国宝》作者祝勇:感动我的人和事必须用小说来完成

《国宝》作者祝勇:感动我的人和事无法用非虚构完全承载,必须用小说来完成。[详细]

责编秦雪莹谈《国宝》
这部作品不仅记叙了一部文物迁徙史,更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详细]
责编秦雪莹谈《国宝》

这部作品不仅记叙了一部文物迁徙史,更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详细]

  特约评论

  相关阅读

  出发!一起向新时代文学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