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一个场景都叫苍茫
一
有一种相逢叫偶遇
天边近在咫尺,却怎么也走不近
乌拉盖的雪纷纷扬扬,虽然
春天迈开了艰难的脚步
壮阔是盛大的徘徊。人如蝼蚁
谁都想走出茫然无际。遥遥无期
任何表白都苍白无力,任何苍茫都在留恋红尘
野狼谷依旧步步杀机
如果想演绎热血传奇
那就不能恐惧悲凉的长号或寂寞:埋伏或奔逃
你无法猜透我的行踪
二
由五十一水库开启,一切都是未知
白茫茫,在渴望中陌生
县道、国道,只是路旁的标记
这里曾是驯养战马的地方
可以用来追忆,追忆口琴中的旋律
艰苦中的浪漫
像一束野草,扎根,绽放
顶着太阳、风沙或雪花
不是所有的过往都有痕迹
就像鸿雁飞过,声音没有底色
白云已经不是那片白云
大雪把所有的故事掩盖,断档或渺茫
即便灯火如豆,也能点亮青春
点亮战马的嘶鸣,双眼在茫然中闪烁
标志,只是一座雕塑
在岁月的寒流中燃烧
三
雪,草原上绽放最久的花
那不是转瞬即逝
一年三季,累积,浩大
浪漫,江南才是最大的温床
冷冷地开,冷冷的白
一切都是晶莹的冷峻
追随王的脚步,踉踉跄跄
王心似铁,就像狼
幻想在英雄的掌心融化
还没唱罢,来不及谢幕
庇荫和袒护只是瞬间的经过
冬天更加绝望而凛冽
别在这辽阔的空旷中踏雪寻梅
梅是似水的诱惑,一滴也能致命
雪野上没有脚印
只有皱纹,风和雪的缠绵
四
没有装饰,撞击才能凸显
鲜艳愈加零星,点点滴滴
一闪而过的是巨大的反差
自然而然,没有生硬的凸显
马在凝望,似曾相识
疑问就像鬃毛在风中飘扬,挥洒
还有心,依然挺拔
征服巨大的苍白
贺斯格尔湿地只是一个名字
镶嵌在雪野里
天在纯白的映衬下耀眼
孤独还在弥漫
无限放大,一寸又一寸
五
在雪野里挖掘,松软中坚硬
不见曾经,洁白得近于虚无
偶尔有树立在山顶
聚焦,孤绝
谁不向往鲜花盛开的地方
冲破绝望,冲破无边的雪
世代,人间烟火在苍穹里弥漫
即便有歌声,歌声很长
但冷漠已经演绎成盛大的模式
心中只能装下无边的辽阔
没有鲜血和眼泪
只有牛粪火上羊肉的浓香
滋养星星、月亮和太阳
终会有另一番境界
即便这风还是钻心地痛
六
谁能乘风归去?豪情化作文字的表象
一杯烈酒太少,温暖不了巨大的空旷
麻木、湮灭,就像一种规律
这是每年的大自然盛宴
落寞成漫长的狂欢
目光清澈,深邃或浑浊
不变的是颧骨,在雕刻中分明
在荒原中锤炼活着的意义
一碗奶茶就能滋润渐渐的干涸
风像刀,一刀又一刀
脸在充血,比萨日朗还红
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
鞋底敲击马镫,砰然
火花飞溅,瞬间也是永恒
即便再冷,这也是家
七
如果能看到夏天
山花也会争前抢后,铺天盖地
完成绽放或孕育的使命
边陲只是人为的分界
美丽怦然心动,不分南北
时间太短,鸟鸣故意拉得很长
布林泉就像心底的涌动
每一汪都把阳光敲响
哈拉哈河没有留恋,大海也是诗和远方
坚强不是出自本意
苦难只是衬托,挣扎得鲜血淋漓
就像这雪
冰清玉洁,冻得了无诗意
既然能站着,那就不能颤抖
既然能上马
那就得向前,向前
从一座毡房到另一座毡房
遥远,但那不是心与心的距离
……
更多
姚鄂梅:以笔为杖探向人性深处的暗礁与微光
“年轻时,写作是青春的自发倾吐,像《像天一样高》里对诗歌时代的追忆,那是没加任何雕琢的赤诚。随着年岁的增长,它逐渐蜕变为‘智慧型’的自觉表达。”
更多

“人民文艺”的香港之旅
1946至1949年间“人民文艺”在香港的历史际遇,尚未被充分关注……
更多
散文 | 山寨夜色
村里能出去打工挣钱的劳力,都出远门了。夜晚的山寨,再也寻不回我们小时候的热闹光景。堕谷村在山里算是个大寨子,三百多户人家,大部分还留着人。白天下地干活和下午收工的时候,村
散文 | 西大湖畔好村庄
西大湖有一千多个泉眼,是黑河岸边的天然湿地,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坐落于泉水之上的村庄明永上崖近年来依托自然条件和黑水国古城的悠久历史人文,改造原居民破旧民居院落,建成了三
散文 | 神农架散记
神农架观感
散文 | 想起那些吃杏的时节
留在作者小时候吃杏子的记忆,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一般,文章叙事清楚,脉络分明。也体现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
随笔杂谈 | 抬头的铺路石
在青石板铺就的古道上,躺着无数沉默的石头。它们被岁月磨去了棱角,被车轮碾平了脊背,在晨雾与暮色中编织成一条通往远方的银灰色绸带。这些铺路石从不抱怨,任凭牛车沉重的木轮从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