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圆梦新时代”主题征文作品—— 战浩:老辛,老辛!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战浩  2022年08月24日11:52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十年,有绘不尽的壮丽画卷,也有讲不完的精彩故事。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为充分展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共同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人民网与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举办“圆梦新时代”主题征文活动,面向社会各界征集作品,用文学形式讲述新时代故事。目前,活动已收到大量投稿,自今日起,本网将陆续刊发其中的优秀作品。

 

来到沙里把村已经快两年了,我习惯每天吃完晚饭就从村委会往沟里走,穿过一号营子和二号营子,一路走到金莲花地——这是2017年扶贫工作队帮助村里建设的产业示范基地。在这里驻足,看一会儿落日余晖下的金莲花,吹吹冷风,我的脑海里总会想起那个人,老辛!

我还没到沙里把村的时候,就已经从下乡回来的同事口中听说了老辛其人:“村集体企业有一位辛大哥,有什么事你都可以找他。”这句我本来由于即将去往一个遥远、偏僻的北方山村进行基层锻炼,各种忐忑、紧张、不安交织,没有太记在心上的话,在日后的生活中一次又一次的应验。

到了村里的第一天,就见到了老辛。他迎面走来,太阳刺得我睁不开眼,就看到一个高挑清瘦的人,斜挎着一个军绿色的帆布包,穿着一双沾满泥土的军布鞋,还没走到跟前,就朝我们伸出了手。和他握手的时候,我才看清了老辛的脸,黑白相间的短发、深邃的抬头纹和法令纹、笑起来眯成一条缝的眼,尤其是他黝黑的皮肤让我瞬间想到《诗经》里的“劬劳”这个词。这张脸搁在一般人,就会让人觉得沧桑,但在老辛身上,他挺直腰板,眼神清澈又坚毅,双眉间透露出一种坚定的力量,整个人居然焕发出青壮年的硬朗,让50多岁的年龄显示出了40岁的气质。那个时候,我觉得虽然老辛和我的父母差不多大,但是看起来年轻,叫他一声大哥也算合适。后来发现,在村里,辈分只能单论,我叫老辛大哥,又和他的两个儿子是同龄人,于是我称呼他的大儿子大哥,对他的小儿子直接呼其名。

从与老辛相处的第一天,他就特别客气,吃饭的时候总是坐在最下首,无论你怎样撵他,他都不愿意往上坐。和我们说话,也永远是客客气气、慢条斯理。只有一次,老辛特别着急地扯着嗓子跟我说话。那时我刚到村里不足半年,住在驻村工作队的老驻地,距离金莲花地大约一二百米远。中午我正在做饭,震动模式下的手机传来老辛“突突突”打来的微信语音:“你快去金莲花地看看,我在山上带工人干活,远远看着那是谁家的牛进地里去了!”我当时不知道“牛进地里”意味着什么,就问他“做完饭去行不?”老辛一听更急了,嗓门儿更大地说:“你赶紧去帮我把那个牛赶出来,别糟蹋了花!”我还哪敢耽搁,穿着拖鞋就出去了,走到路上想跑跑不起来,穿过铁丝栅栏,进了花地深一脚浅一脚泛着水,才后悔真不该穿拖鞋来,但我又不敢回去换,怕牛把花糟蹋了,也怕老辛不知道在哪个山头看着我以为我躲懒。“赶牛”真的让我这个“百无一用的书生”头大,生怕用粗棍或铁条伤了牛,就只好顺手捡了个树枝,一边挥舞一边几近于乞求地吆喝着“快出去吧”,谁知道这群倔强的牛越赶越往地里跑。我束手无策、正绝望的时候,老辛打来电话,说他马上就到,我一时间如释重负。后来老辛赶走了牛,加固了金莲花地周围的铁丝网。再后来,我每次经过花地,都会透过铁丝网往里张望,别有牛糟蹋了花,这片40亩的金莲花地带动了村民就业、增加了村集体的经济收入、推出了沙里把的品牌,是村里的黄金地。

这片金莲花地更是老辛心头上的宝贝啊。前年老辛请我和同事到他家做客,直到吃饭的时候,我俩才知道原来今天是老辛给老伴儿过生日,特地从镇上买了蛋糕,我们真是惊讶,这个看着大大咧咧的一家之主、北方汉子,居然心思这么细腻,这么疼媳妇儿。这一次老辛让老伴儿坐在了主位上。我们又聊起了金莲花地,才知道脱贫攻坚这些年,老辛给村里干活从来不谈工资的事儿。农民种地养牲口,一部分是人为的努力,一部分靠天时和地利,只有花长得好、加工得好、销售得好,农民的收益才能好。就这样老辛组织起一帮工人,他自己出工出力,有时候自己垫着钱,没日没夜守在金莲花地里,“咱村的金莲花除草、看护、采摘全部是靠人工,施的是有机肥,绝对绿色无污染!”老辛很自豪地说。“他就说这个起劲儿。”辛嫂子略带嗔怪地说老辛,老辛赶忙说:“你不懂,你不懂。”吃完饭,老辛坚持送我回驻地,我俩就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原来老辛年轻的时候也在城里工作,手下管着人,算是妥妥的白领,他兴高采烈地说着当年的业绩。这总算让我明白老辛为什么能高效地组织起村里的叔婶哥嫂跟他一起下地上山干活了。后来嫂子怀了老二,老辛坚持把孩子留下来,由于当时的政策,老辛就失了城里的工作回到村里。又路过金莲花地,老辛和我都放缓了脚步,“你看这片地,厅里投了那么多资金帮咱们建成,老百姓也看着,去年收成不太理想,但我想着咱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放弃,都得做起来。”“老百姓”这个词老辛经常用,我起初听着不习惯,后来明白老辛是一名党员,他把党员的身份看得比生命还重,怕工作没干好,对不起村里的父老乡亲,对不起厅里派驻的工作队。路灯下,我对老辛竖起两个大拇指,一时间找不出来别的语言。“我天天泡在金莲花地里,家里的营生从早到晚都是你嫂子操持,你嫂子就是嘴上说说,其实一直都全力支持我。”我说,“这个我信,没有我嫂子的支持,你也坚持不到今天。”“哈哈哈,是吧!”老辛一下子就乐了。

老辛不知道的是,他曾经日夜守护的金莲花地今年刚刚开满了花,片片金黄,蜂蝶环绕,长势特别好,村集体企业的王姐组织嫂子们把花都采摘了下来,工作队也开车帮忙把花运到烘干车间。刚采摘下来的花,不能放太久,要赶快烘干,要注意温度和时间,王姐有时候顾不上吃饭,就忙着烘花和灌装。我站在烘干车间里,有点愣神,看着王姐忙碌的身影,想起老辛在车间忙里忙外的样子。角落里,老辛的军绿色帆布包还躺在地上,里面有他的扳手、钳子、改锥……还有一堆我叫不上名儿的工具,这些工具在老辛手里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无论是金莲花烘干车间里的烘干设备,还是谷物加工车间里的砻谷机、色选机,但凡出了毛病,都找老辛来修。老辛不是一个简单的维修工,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水电工,老辛在我心里是十项全能。

2020年的冬天,村里的温度降到了-33℃,我还在工作队的老驻地住着。推进“煤改电”工作,倡导使用清洁能源,工作队带头不在驻地生炉子取暖,改用空气动能。但是到了晚上10点多,温度降到更低,空气动能也无法启动。我实在没有办法,打电话向老辛请教,老辛电话里让我重启几次开关。没多大会儿,我的电话响起,没想到老辛已经骑电动车来到门口,他戴着帽子,空中的飘雪濡湿了外套。那个冬天异常地冷,电器电路也总是出问题,但是在最黑暗和最寒冷的夜,老辛骑着他黄色的小电动,斜挎着军绿色的工具包出现在我的眼前。此后,驻地的电表烧坏、管道冻裂,我都是厚着脸皮给我的辛大哥打电话,他有的时候很快就过来了,有的时候从别的老乡家刚修过家电转战过来,老辛从没问我收过费用,我也没听说他问谁家收过费,有时候在我这儿连杯水也顾不上喝就又去忙活村公司的事儿了。

2021年的夏天,驻村帮扶工作从脱贫攻坚迈向了乡村振兴,我从下基层锻炼干部转为了驻村工作队队员,搬到了工作队在村委会的新驻地。老辛的办公室和我的寝室都在村部二层楼,我看着他从花地到车间又到办公室,停不下来。有一天清晨,我刚从卫生间出来,就听见老辛问同事:“卫生间的排气扇是不是坏了,我听怎么一直响。”他边说边去卫生间关上了排气扇。我惊觉,是自己忘了关排气扇,那会儿羞愧得像小学生在老师面前犯了错,灰溜溜低着头跑回了屋。是啊,在节俭了一辈子的老辛面前,这种错误怎么能被允许呢?自那以后,无论在卫生间、在厨房、在寝室,人不在的时候,我总要细细检查一下,该关的电器全部关掉,该拔下来的插销全部拔下来。但是,那次以后,我有好一段时间没有见到老辛。

老辛生病了。

不久,老辛回到了工作岗位,但没过多久又住进了医院,在肿瘤科。我去过两次医院看望老辛,第一次感觉他的状态还不错,虽然说话没什么力气,但依然和我们说笑。第二次因为疫情进不去住院部。没几天,听说老辛回家了,我们去家里看他,他已经不能说话。听嫂子说,从医院回家前,老辛把儿子们叫到跟前,交待了工作上没做完的事儿。

老辛最终没有挺过2021年的冬天。有的时候,当设备不知道怎么用、水管不知道怎么接,第一时间想找老辛,我就感觉他离开我们去了好久好久;可每次看到盛开的金莲花,听着谷物加工车间轰轰作响,看着村干部和驻村的同事为乡村振兴忙里忙外,村集体经济越来越壮大,父老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美,我又觉得老辛还在,一直都在……

老辛,老辛!他是沙里把村走家串户的老辛,是我顶天立地的辛大哥,是一名不辱使命的共产党员。

老辛,老辛!谨以此文怀念你,向你致敬,更向你承诺。

【作者简介:战浩,男,1992年11月生,江苏徐州人。现任河北省商务厅驻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棋盘山镇沙里把村工作队队员、河北省商务厅流通业发展处三级主任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