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王彬彬:敢于“杂”的传统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18年12月28日11:51

我觉得《鍾山》这个刊物,某种意义上恢复了现代文学史上办刊物的 传统。“杂志”这个名称,好像是从日本过来的。“杂志”嘛,就应该很 杂。现代文学时期的刊物,内容上是很杂的,那种只刊载所谓“纯文学作 品”的刊物,是很罕见的。鲁迅、胡适他们办刊物,什么内容的文章都有, 这一篇是谈政治的,那一篇是谈经济的,总之谈各种社会问题的文章都有, 但里面也有小说、诗歌等今天所谓的“纯文学作品”。其实,今天所谓的 “纯文学作品”,混在各种在文学性上不那么“纯”的文章中发表,可能 更能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1949 年以后,“杂志”变得不“杂”了。文联、 作协体制的建立,使得几乎所有文学刊物都成了文联、作协的机关刊物, 而几乎所有文联、作协的机关刊物,都在内容上变得很“纯粹”了。通常 就是小说、诗歌、散文这三大块。十七年时期和八十年代初期,有的刊物 还发表一点戏剧剧本或电影文学剧本,后来也都没有了。当然,有的刊物, 也发表一点评论文章。总之是变得很单纯了。但《鍾山》是一个特例,一 开始便有别于同类刊物,在内容上比较杂。例如,在八十年代,发表了很 多重头的评论文章。我的老师潘旭澜先生八十年代出版过一本书《艺术断 想》,就是在《鍾山》上的专栏文章的结集。里面的文章,也都不是直接针对当代文学作品的评论,而是广泛意义上的艺术欣赏、艺术判断,戏剧、 绘画、音乐都有。这样的专栏,在当时恐怕也只有《鍾山》能开设。

《鍾山》的这种敢于“杂”的传统,被贾梦玮充分地继承和很好地发 扬光大了。贾梦玮办刊物的路子,或许在有人看来很野,其实是继承了现 代文学史上的传统而已。贾梦玮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扩展了“散文”的意义。 比如推出长篇散文,一个散文作品,十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其中一些 作品很受好评。《鍾山》是大型刊物。大型刊物有自身的优势,这首先就 是能够一次性地发表长篇作品。贾梦玮办《鍾山》,把大型刊物的优势充 分发挥了,把大型刊物的可能性极大地拓展了。

至于我个人,非常感谢《鍾山》,感谢贾梦玮。没有贾梦玮拿枪顶着我,我不可能写那么多东西。贾梦玮逼稿子,那是毫不通融,没有商量的余地。 如果不在《鍾山》开专栏,很多书我不会看。而看了以后,就不光是能给《鍾 山》写文章,对于认识中国近现代史,对于理解现当代文学史,都很有帮助。过去稿费不高,我常常一篇写到三万多字,现在稿费提高了,不好意思写 那么长,怕被认为是为了赚稿费。

总之,《鍾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很重要;在我个人的生命史上,也是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