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奥维德《女杰书简》:西方文学史上第一组呈现女性内心的爱情诗
来源:文艺报 | 杜海燕  2025年07月07日08:48

古希腊罗马神话是西方文明的起源。特洛伊战争、伊阿宋寻找金羊毛等故事,人们耳熟能详,至于这些英雄身边的小人物,如帕里斯的原配妻子俄诺涅、海伦抛下的幼女赫尔密俄涅、埃涅阿斯抛弃的狄多等,就没有太多的文字去描述她们的悲和喜,即使是引发了特洛伊战争的海伦,也依然单薄苍白,毫无个性。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的爱情诗集《女杰书简》则为人们献上了这些神话故事中被湮没的小人物的心声,成为西方文学史上第一组细腻呈现女性内心世界的爱情诗。

奥维德是与维吉尔、贺拉斯齐名的古罗马三大诗人之一,其经典地位在其生前就已经确立。他一生著作等身,风格多样,《变形记》《爱的艺术》《黑海书简》等无不对西方文学有着深远影响。其中,《女杰书简》是他早年的诗作,分为两部,分别发表于公元前15年左右和公元前2年到公元2年之间。

《女杰书简》共囊括21封虚拟的书信。第一部有15封,是假借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历史上的15位女性之名写给她们爱人的书信,以珀涅罗珀写给丈夫尤利西斯的书信开篇,以古希腊女诗人萨福写给恋人法昂的书信收尾。第二部有6封,由以古希腊罗马神话中帕里斯和海伦等三对情侣之名义写给彼此的书信组成。

这部诗集,奥维德采用的是哀歌体格律。哀歌本是古希腊抒情诗的一种格律形式,古罗马诗人继承之后,主要用来抒写爱情诗。奥维德在古罗马几位主要诗人中出生得最晚。当他登上文坛的时候,古罗马的爱情哀歌已经有加卢斯、提布卢斯和普洛佩提乌斯等写下了足以傲视后世的诗篇,而经历过短暂繁荣的爱情哀歌也日益陷入僵化。哀歌诗人吟咏的只有爱情和所爱的人。在他们笔下,诗人总是贫穷的,竞争对手是富有的,爱情对象是轻浮、贪婪的,诗人的爱情总是忧伤、折磨人的,充满嫉妒、背叛和失望……奥维德要想摆脱僵化、脱颖而出,就必须有所创新。

哀歌体与书信体相结合的方式是奥维德创作诗集时找到的第一个突破口。书信体诗歌并不是他的首创,前辈贺拉斯就曾以这种诗体讨论过比较严肃的伦理、哲学等课题,创作出《诗艺》等名篇。但奥维德的路数与贺拉斯的应景式、说教式书信又有所不同。贺拉斯是以诗入信,如《诗艺》就是他写给庇索父子的。奥维德创作的却是虚构的书信。写信的主人公和写信的对象都存在于遥远的过去,甚至绝大多数都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奥维德将他们置于高度戏剧化的情境中,通过书信这种私密交流的方式展现他们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于抒情中推动故事的叙述。诗集开辟了文学情感表达的新思路,对后世西方的书信体文学,尤其是书信体小说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在内容上,奥维德将神话选为创作这部诗集的主旋律。21封书信的主人公,除了第十五封是古希腊女诗人萨福之外,其他无一不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珀涅罗珀、菲丽丝、淮德拉、俄诺涅、阿里阿德涅、美狄亚……命运和结局都已尘埃落定,如何让这些古老的人物重新焕发生机,诗人的选择是从神话传说的留白之处落笔。

如第六封许普西皮勒写给伊阿宋的信。伊阿宋等希腊英雄为寻找金羊毛来到莱姆诺斯岛。岛上的男人都被女人杀死,只有许普西皮勒偷偷救下了父亲托阿斯。成为这个女儿国女王的她热情接待了伊阿宋等人,并爱上了伊阿宋,二人在岛上结为夫妻。两年后,伊阿宋离开怀有身孕的许普西皮勒,继续寻找金羊毛之旅。许普西皮勒在岛上日夜等待,却只等来他跟帮他取得金羊毛的美狄亚结婚的消息。骄傲的她难忍被所爱之人背叛的愤怒,写下了这封信,尤其是最后的那段诅咒,字字可见她已经出离愤怒的仇恨。

熟悉伊阿宋故事的读者自然知道,许普西皮勒的这番诅咒后来都逐一应验了。在传统的神话传说里,美狄亚才是这个故事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许普西皮勒只是伊阿宋在寻找金羊毛途中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中的一难,着墨不多。奥维德在诗集里却创造性地开辟了许普西皮勒的视角,从传统故事的留白处来重新解读伊阿宋和美狄亚的故事。这封信堪为这部诗集中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

奥维德选择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做书信的主人公,也为熟悉传统神话故事的读者的阅读体验增添了一份情感张力。如第十一封卡那刻写给玛卡柔斯的信。风神的女儿卡那刻与哥哥玛卡柔斯相恋,风神发现后,勒令卡那刻自尽。玛卡柔斯好不容易劝下风神赦免她,却晚了一步,卡那刻已经自杀身亡。这封信就是她在自杀之前写给玛卡柔斯的。了解整个故事的架构和走向的读者宛如拥有上帝视角,知道稍后玛卡柔斯就会带着风神的赦免赶来,可写信的卡那刻却不知道,她跟现实中的人一样,只能感知到自己身边和认知范围内的事物,读者只能眼睁睁看着她踏上不归路。这种上帝视角进一步增强了这个故事的悲剧感和感染力。

奥维德的这种从传统神话故事的边缘角色着手、另辟蹊径的解读,给古老的神话故事带来更加丰富的细节和新鲜感。最难得的是,诗人凭借天才的艺术想象力,少有地从女性的视角去解读男性叙事下的古希腊罗马神话,给读者刻画出一个个鲜活的、有罕见的心理深度的女性角色,这也是诗集最为出彩、最有价值之处。

古罗马是个典型的男权社会。在一众男性诗人的笔下,女性基本上都是花瓶之类的角色,从没有被放到与男性同等的高度。即使是卡图卢斯那样的爱情诗人,愿意在平等的精神交流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神圣的盟约”,其作品中的女性也是只闻其名、不闻其声。奥维德的这部诗集堪为西方文学史上第一组深度刻画女性心理的爱情诗。

诗集中,除了三对情侣互相写给对方的六封信里有三位主人公是男性,其余信的主人公均为女性。诗人在选择和塑造主人公时,能够突破传统价值观的俗套,贴近女性角色的内心,让女性拥有自己的声音,成为与男性一样对等的主体。

如导致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和阿伽门农矛盾锐化的布里塞伊丝。布里塞伊丝的故国被希腊联军攻破,全家被杀戮,她也沦为战俘被献给阿喀琉斯。之后因为阿伽门农把她夺走,阿喀琉斯愤然罢战。没有阿喀琉斯的希腊军队节节败退,阿伽门农不得不同意归还布里塞伊丝并给予赔偿,希望阿喀琉斯能够再次出战,却被他拒绝。直到好友战死,这位古希腊第一勇士才终于重回战场。

布里塞伊丝虽然在荷马史诗等各种有关这段故事的叙述中被反复提及,但关于她的笔墨并不多,作为一个穿针引线的边缘角色,她的形象始终是苍白单薄的。她对阿喀琉斯这个让她家破人亡的刽子手的感情,很多文艺作品也笼统地表述为爱情。奥维德在诗集中第一次让她完整展现内心深处真实的自己。

第三封布里塞伊丝写给阿喀琉斯书信的时间点,诗人选在了阿喀琉斯拒绝阿伽门农的时候。信中布里塞伊丝虽然在劝他重新出战,但流露得更多的却是担心阿喀琉斯要离开、自己被再次抛弃的恐惧。“你要走!野蛮的人,你要把我留给谁?/被甩下的我会有谁温柔相待?”(李永毅译注《女杰书简·女人面妆》,下同)

在与阿喀琉斯的这段感情中,出身尊贵的她有怨,却不敢恨,对自己的定位十分卑微。“记得有位掳来的姑娘称我女主人,/我说:‘这个名让奴役的重负更沉。’”她卑微地请求阿喀琉斯带她一起离开,“会像俘虏跟随征服者,而不是娇妻陪丈夫”。对于他的妻子,她也“会如卑微的侍女,担负分派的任务,勤劳不辍”。

在奥维德的笔下,布里塞伊丝对阿喀琉斯的感情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依恋。她害怕再次被抛弃,恐惧再受到伤害。这些描述没有古罗马传统男性价值观的居高临下、先入为主,也没有对女性的贬抑,它们真实生动,也更合情合理、符合逻辑,让布里塞伊丝第一次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丰满角色。

此外还有珀涅罗珀、菲丽丝、狄多、美狄亚、海伦……一封封写给爱人的书信细腻深刻地展现她们的内心世界。奥维德的这些心理刻画抛去了各种考量,只遵循艺术逻辑,为这些单薄的弱势女性注入了灵魂,成为与男性角色一样完整的人物,是诗人在神话故事的框架下对人性所做的深度探索。在他之后,再想看到同等深度的女性心理刻画,就要等到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兴起了。

奥维德是古罗马爱情哀歌的最后一位重要诗人。《女杰书简》在其生前就已经成为经典,吸引了众多读者和模仿者,是世界书信体文学的奠基之作、现代心理小说的先驱,间接导致了18世纪欧洲书信体小说的诞生。蒲柏《爱洛依丝致亚伯拉德》、理查逊《帕米拉》、卢梭《新爱洛依丝》和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等作品中都可以明显找到诗集的影子。

迄今为止,国内这部诗集的完整汉译本有两种:一种是南星的汉译本,1992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另一种是李永毅的汉译本,2022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相较于现在一些欧美作品动辄就有上百种汉译本,两种可谓是少之又少。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更优秀的汉译本,带我们来更深入地领略两千年前的西方古典世界。

(作者系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副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