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料】37年前相聚北戴河
1981年10月1日,中国科普创作研究所(1987年更名为中国科普研究所,简称科普所)启用印章,正式开张。
关键词:  卞毓麟阿西莫夫全国科普创作研究计划会议2019-07-25
-
麓麓《幻境之镜》:文学,是一场逆流而行的回归
《幻境之镜》讲述了一段不为人知的药业秘史:一个患有封闭妄想症的精神病人在阅读书籍之后会产生奇妙幻境,魔伊药业集团通过非法途径收割她的幻境制成娱乐药剂,但风靡市场的只是来自于娱乐性更强的幻境前半段(A瓶),而充满了恐惧、困惑、质疑的B瓶却讳莫如深。
-
“中国的‘未来感’是中国科幻成长的肥沃土壤”
“当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正快速推进,已成为全世界最具‘未来感’的国家,这是中国科幻成长的肥沃土壤。
关键词:  刘慈欣2019-07-23
-
《三体中的物理学》书评两则
《三体中的物理学》是一部奇特而富于妙趣的科普书。
-
大自然文学的“追梦”之旅
《追梦珊瑚——献给为保护珊瑚而奋斗的科学家》(以下简称《追梦珊瑚》)是大自然文学作家刘先平在40年大自然考察、探险经历基础上撰写的又一部讴歌自然、呼唤生态道德的文学力作,其文体风格不同于他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创作的《云海探奇》等野生世界探险长篇小说的纯小说风格,也有别于他于90年代创作的大自然探险散文《山野寻趣》等纪实性散文的风格,是集小说与纪实风格为一体,跨文体写作而成的一部风格更为浓郁、成熟的作品。
-
吴岩:为什么读科幻?
科幻小说是200年前出现的一种小说类型。
-
科幻文学:基于现实的未来视野
科幻作家立足于当前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推导出未来社会的某种呈现状态,并就人类的现存问题提出解决之道。
-
科幻文学的若干启示
科幻作家刘慈欣获得“雨果奖”等国际大奖,以及中国第一部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于春节档期上映,科幻文学华丽走入大众和文学界的视野,从哲学和文学角度来看,科幻文学都有其独特价值。
关键词:  科幻2019-07-08
-
启蒙视野下的中国科幻小说发展流变
新世纪以来,中国科幻小说在继晚清和新时期初之后,掀起了第三轮创作热潮。
2019-07-05
-
“翻译”与“救赎”: 刘宇昆的语言科幻
序:两种语言观 语言,这个主题在科幻文学中并不边缘,甚至可以说是科幻的主要关心之一。
2019-07-05
-
对于人工智能,不妨先用起来
虽然人工智能开始作诗、绘画、写小说,但整体而言,人工智能技术仍然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离人类智慧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
中国科幻的海外输出
一九〇三年(光绪二十九年),鲁迅翻译并出版了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长篇科幻小说《月界旅行》,在译者序中他写道:“我国说部,若言情谈故刺时志怪者,架栋汗牛,而独于科学小说,乃如麟角。
-
给《三体》配插画会是怎样的
刘慈欣的《三体》自出版的11年里,获得了雨果奖,冲击过星云奖,可谓提升了中国科幻文学的整体水平。
-
《三体》将拍电视剧,粉丝们在担心什么?
《三体》将拍成电视剧的消息登上热搜,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
科幻想象与文学的未来
20世纪90年代,中国科幻小说重新启航,经过20多年的辛苦耕耘,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
-
观念史:科幻研究的新视角
今天,科技彻底改变了人类的传统交流方式与生活习性,科幻小说因横跨科学与文学两界的特殊身份,其重要性不断提升。
2019-06-18
-
科幻编年史 启发与思考
《科幻编年史: 银河系伟大科幻作品视觉宝典》 作者: [英]盖伊·哈雷 译者: 王佳音 出版方: 双又文化、中国画报出版社 《科幻编年史》涵盖1818年至今200年科幻发展的方方面面,涉及28种作品形态、35种科幻类型的超过2000种作品,几乎收录了所有重要科幻作品的基本信息。
关键词:  《科幻编年史》2019-06-18
-
刘慈欣:你的想象就是全宇宙
2013年12月,我前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去看“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
2019-06-10
-
谈“小鱼大梦想”系列里的小与大:每个少年都有海洋梦
当我们曾经是孩子的时候,几乎都有两种梦想:一种是去浩渺的太空里自由翱翔;另一种,便是能够到那神秘深邃的大海里去尽情遨游。
2019-05-30
-
把科普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5月30日是第三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作为一名基层科技工作者,特别想呼吁广大科技工作者在专注自身研究领域的同时,积极投身于科普事业。
2019-05-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