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窗风雨夕》与《春江花月夜》
原标题:《秋窗风雨夕》对《春江花月夜》格调继承之分析 《红楼梦》第一位读者兼批评者脂砚斋言:“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为传诗之意。
-
神童怎样避免“伤仲永”
在王安石散文《伤仲永》中,记叙了一位曾经“指物作诗立就”的神童方仲永,最终因没有持续学习而“泯然众人矣”的故事。
关键词:  古典文学2023-03-24
-
诗歌里的长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学镜像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式发展的历史进程。
2023-03-23
-
神境与幽渊——明清文人的林屋洞天探险
太湖西洞庭山中的林屋洞是一处可以深入探查的天然洞穴,洞中景观奇特,玄秘幽深。
2023-03-23
-
那一夜,张继有没有听到钟声?
因为《枫桥夜泊》 寒山寺闻名天下 提起唐诗《枫桥夜泊》,恐怕大家都不会陌生。
2023-03-22
-
下笔难休 序也成书
前不久说到大名鼎鼎的梁启超,一篇序言写得激情澎湃,“下笔不能自休”,结果篇幅几乎与原书相埒,只好单独出版,这就是著名的《清代学术概论》的由来。
2023-03-21
-
诗人的情思 世人的心迹
1934年,文史学家刘大杰在上海的书店偶遇鲁迅,向其讨教文学史的写法。
2023-03-21
-
夏中义:王元化与“九十年代反思”
夏中义与王元化先生 (左) 合影(2006 年 10 月 25 日上午于上海) 回到思想史现场 2020年7月28日,《解放日报》以整版篇幅忆念王元化(1920—2008,下简称元化),通栏标题甚是醒目:《王元化百年:中国思想界曾经的“最佳射手”》。
2023-03-21
-
人面疮,宛如人脸作人言
和朋友相聚,聊起日本新生代推理作家白井智之来,他在国内最初的扬名,很大程度是因为那部以诡奇、变态而闻名的《晚安,人面疮》。
2023-03-21
-
还原“赛先生”:近代中国“科学”概念人格化溯源
1919年,陈独秀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一文中,第一次将Democracy和Science并称为“德先生”与“赛先生”,从此“赛先生”粉墨登场,仿佛一位横空出世的时代精神引领者。
关键词:  近代人文2023-03-21
-
“引得春风度玉关”——从《左公柳》一诗说开去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报刊上开始不断出现清人杨昌浚的一首诗:“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2023-03-20
-
唐朝的时尚风尚标和盛世审美意象
大唐宝历元年(825年),身在江南的白居易写下了《霓裳羽衣歌》,再现了长安宫廷的乐舞场景和他对京城的鲜活回忆:案前舞者颜如玉,不着人家俗衣服。
关键词:  唐朝2023-03-19
-
《西游》里的太上老君
很多人都对八戒的九齿钉钯感到好奇,悟空问道:“你这钯可是与高老家做园工筑地种菜的?”沙僧鄙夷地说:“看你那个锈钉钯,只好锄田与筑菜”,而银角大王认定“你会使这钯,一定是在人家园圃中筑地,把他这钯偷将来也”。
-
从“诗成而缀题”到“先立题后赋诗”
我们现在的诗歌都是有题目的,最初的诗歌却并非如此。
2023-03-17
-
曹寅,有怎样的朋友圈?
田家英的小莽苍苍斋以收藏清代文士墨迹著称,在整理这些藏品的过程中,由于曹寅手迹的发现,引起了人们尤其是红学界的特别关注,继而大量的曹寅生活时代特别是曹寅任职江宁织造期间,与其有过密切交往的文人雅士、社会名流、官府同僚们墨迹的发现,似乎形成了一个围绕曹寅交游活动的收藏专题。
2023-03-16
-
黄会林:秉承家国大任 栖心影视民族化教育
黄会林,1934年生,江西吉安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我国高校首位电影学博士生导师,影视理论家、教育家,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23-03-16
-
《孙子兵法》的作者到底是谁?
近日,随着电视剧《狂飙》的热播,《孙子兵法》也再一次上了热搜。
2023-03-16
-
中文打字机:惊心动魄的突围
文字是文明的象征,书写意味着文明的创生。
2023-03-15
-
“自文字至文章”:现代中国文学史著作基因性构造的隐没
鲁迅曾计划做一部《中国文学史》,但 这一愿望并未最终实现。
2023-03-14
-
民间花神知多少
小说《镜花缘》有这样一段情节: 绚丽的花朵漫山遍野。
关键词:  古典文学2023-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