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乙己为何总被误读?
“十日晴。
-
郑板桥的十首“道情”京师传唱不衰
道情,是中国传统曲艺中的一个曲种。
关键词:  郑板桥2023-03-31
-
神医扁鹊:他是一个人 还是一群人的代号?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发掘了4座西汉墓,被称作“老官山汉墓”。
2023-03-30
-
以郁为姓 扬芬芳和传奇
郁,香草名,郁金香。
2023-03-30
-
回归文献:书院究何以突破瓶颈
《礼记》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023-03-30
-
何处是江北
何处是江北?众说纷纭。
2023-03-29
-
近代词学史的新特征
近代词学史,是指近代这一时期(1840年前后至1919年左右)词学的发展、演进与研究的历史。
2023-03-27
-
顾农:陶渊明的诗文集和小说集
中国古代作家的写作很少有单一的,往往各种文类文体都要一显身手,也确有一专多能以至几项全能的。
-
遇见:孔子庙堂碑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023-03-25
-
《秋窗风雨夕》与《春江花月夜》
原标题:《秋窗风雨夕》对《春江花月夜》格调继承之分析 《红楼梦》第一位读者兼批评者脂砚斋言:“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为传诗之意。
-
神童怎样避免“伤仲永”
在王安石散文《伤仲永》中,记叙了一位曾经“指物作诗立就”的神童方仲永,最终因没有持续学习而“泯然众人矣”的故事。
关键词:  古典文学2023-03-24
-
诗歌里的长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学镜像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式发展的历史进程。
2023-03-23
-
神境与幽渊——明清文人的林屋洞天探险
太湖西洞庭山中的林屋洞是一处可以深入探查的天然洞穴,洞中景观奇特,玄秘幽深。
2023-03-23
-
那一夜,张继有没有听到钟声?
因为《枫桥夜泊》 寒山寺闻名天下 提起唐诗《枫桥夜泊》,恐怕大家都不会陌生。
2023-03-22
-
下笔难休 序也成书
前不久说到大名鼎鼎的梁启超,一篇序言写得激情澎湃,“下笔不能自休”,结果篇幅几乎与原书相埒,只好单独出版,这就是著名的《清代学术概论》的由来。
2023-03-21
-
诗人的情思 世人的心迹
1934年,文史学家刘大杰在上海的书店偶遇鲁迅,向其讨教文学史的写法。
2023-03-21
-
夏中义:王元化与“九十年代反思”
夏中义与王元化先生 (左) 合影(2006 年 10 月 25 日上午于上海) 回到思想史现场 2020年7月28日,《解放日报》以整版篇幅忆念王元化(1920—2008,下简称元化),通栏标题甚是醒目:《王元化百年:中国思想界曾经的“最佳射手”》。
2023-03-21
-
人面疮,宛如人脸作人言
和朋友相聚,聊起日本新生代推理作家白井智之来,他在国内最初的扬名,很大程度是因为那部以诡奇、变态而闻名的《晚安,人面疮》。
2023-03-21
-
还原“赛先生”:近代中国“科学”概念人格化溯源
1919年,陈独秀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一文中,第一次将Democracy和Science并称为“德先生”与“赛先生”,从此“赛先生”粉墨登场,仿佛一位横空出世的时代精神引领者。
关键词:  近代人文2023-03-21
-
“引得春风度玉关”——从《左公柳》一诗说开去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报刊上开始不断出现清人杨昌浚的一首诗:“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2023-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