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腊八曾是“卫生防疫日”?

      又是腊八,想起宋代山东籍诗人王洋的“腊月八日梁宋俗,家家相传侑僧粥”。

    2024-01-18

  • 老舍与京西模式口

      于净波绘制的《祥子行动路线图》 今年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诞辰125周年。

    2024-01-17

  • 张德斌:细扫红楼“雪”

      约半月前,一场罕见的北京大雪上了热搜。

    2024-01-16

  • 竹枝词中的老上海

      清末民初之际,上海出现了相当数量的竹枝词,有的是在《申报》等报刊上发表的,有的则由坊间出版印行;其作者大多是寄居上海的士大夫、文人,如袁祖志就曾做过上海县丞、《新闻报》主笔。

    2024-01-16

  • 王久辛: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这天我们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来到了辛弃疾的终老之地阳原山,拜谒剑笔凌云、一心要洒血践行“九州归一,山河一统”的千古风流人物辛弃疾。

    2024-01-15

  • 白娘子为什么是“白”的

      中国人家喻户晓的白蛇传故事,目前有较充分的证据显示,可能是世界性蛇女故事的一个中国化版本。

    2024-01-15

  • 《华阳国志》: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

      东晋时期成汉常璩所著《华阳国志》(原作《华阳国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其成书于公元348—354年之间,因地处华山之阳而名。

    2024-01-15

  • 杨慎的茶人风范

      明代思想家李贽在《续焚书》中说道:“升庵先生固是才学卓越,人品俊伟,然得弟读之,益光彩焕发,流光百世也。

    2024-01-12

  • 鹅馔:从珍馐到土菜

      最近,“烤鹅腿”在高校学子中流行起来。

    2024-01-12

  • “牙祭”,还是“衙祭”?

      “打牙祭,本‘打衙祭’之讹传,《通考》载石林叶氏云:“节度使碧油红斾,受赐才藏于公宇私室,皆别为堂号节目,每朔望之次日祭之,号‘衙祭日’,祭毕,分肉以畀众人。

    2024-01-11

  • 《繁花》有情,江南有味

      电视剧《繁花》里藏着一套江南食物密码。

    2024-01-10

  • 范成大过浯溪

      一 乾道八年(1172年)的腊月七日,年关之际,本该阖家团聚,但范成大却从老家苏州出发,前往桂林——南宋静江府所在地。

    2024-01-10

  • 虫,也曾风光过

      如今,虫的名声不佳。

    2024-01-09

  • 范成大田园诗中的悯农情怀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占人口绝大多数是农民,男耕女织、农业为本的生存状态在中国延续数千年,农业不但养育了华夏民族,也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形态。

    2024-01-09

  • 奇观念与晚明文学研究

      “常”和“奇”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它们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与审美取向,并对古代诸多文学样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4-01-08

  • 李庆西:杭州话,孤独与积极修辞

      小伢儿,老头儿,筷儿笃笃唱歌儿。

    2024-01-08

  • 卖鱼湾的香案吏

      丁月湖是卖鱼湾的一个小文人,一辈子舞文弄墨,到头来连个秀才也不是。

    2024-01-08

  • 《南史》具有的“小说家”气质

      《南史》,李延寿著,卢振华、王仲荦原点校,张金龙主持修订,中华书局,2023年10月 《南史》是一部史书,为什么说它具有小说家的气质?这里的小说家不是指写短篇、中篇或长篇小说的小说家,而是指传统图书分类中子部下面的“小说家类”著作,内容多以街谈巷议、谈神说鬼、奇怪幽渺的故事为主。

    2024-01-08

  • 天增岁月人增寿——从“元日试笔”谈古人年龄计算方式

      又快到了辞旧迎新的时间,将看似简单的数字赋予深远的寓意,是人类的共通性。

    2024-01-05

  • 到底谁作了这首樱桃诗,安禄山还是史思明?

      近来编辑知名文史掌故大家、“补白大王”郑逸梅著《花果小品》书稿,拟出彩图增订本,几经搜寻,检得中孚书局1936年版,也是该书的初版本。

    2024-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