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记金实秋先生
十多年前写过一篇《选家金实秋简记》,此番再记,拟写一些先前未说到的内容。
2023-03-17
-
郑天挺1938年蒙自建校记
站在蒙自的西南联大分校遗址纪念馆前,我问自己: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与想象1938年的那段历史? 感谢蒙自对联大分校历史的重视与张扬。
关键词:  郑天挺2023-03-17
-
陈建军:丰子恺与《风报》
《风报》是一种综合类小报,1947年5月1日创刊于上海,社长李嵩年,风报社出版,影艺出版公司经理发行,馆址位于吴江路66号。
关键词:  丰子恺2023-03-17
-
林语堂和鲁迅的“南云楼风波”
原标题:还原“南云楼风波” 鲁迅是19世纪的“80后”,浙江人氏,林语堂是“90后”,福建人氏。
-
钱玄同的家教
中国近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钱玄同的一些家教故事至今被人们广为传诵。
2023-03-16
-
叶圣陶醉酒
叶圣陶酒量很大,素有“酒仙”之美誉。
2023-03-16
-
宋晓岚:揭秘老爸高莽
2017年10月6日晚老爸离开了我们,他走得平静、安详,没有痛苦。
2023-03-15
-
心有不安 钱穆重批试卷
1930年,钱穆由好友顾颉刚推荐,被燕京大学聘为国文讲师。
关键词:  钱穆2023-03-15
-
沈卫威:梦里花落已百年
一 对文学史、学术史的兴趣,自一九八二年读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始,兴奋点是胡适被“逼上梁山”。
2023-03-15
-
与之:八十年代师大校园里的先生们(二)
编者按:一代人有一代人之文学,一代人也有一代人之记忆。
2023-03-14
-
鲁迅与杮霜糖
1926年6、7月,鲁迅在“私密”日记之外,写了一组“公开”日记,即:7月5日、8日、10日、12日在北京《世界日报副刊》连续发表的《马上日记》;同月19日、23日在《语丝》周刊第八十七、八十九、九十、九十二期连续发表的《马上支日记》;7月12日、26日、8月2日、16日在北京《世界日报副刊》连续发表的《马上日记二》。
2023-03-13
-
陈子善:张静庐的少作
翻开中国现代出版史册,张静庐(1898—1969)这个名字很响亮。
2023-03-13
-
《容庚北平日记》中的学术、时事与生活
容庚是我国现当代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收藏家和书法家,出身于书宦世家,自幼跟随其舅父学习篆刻,熟读《说文解字》,研习吴大澂的《说文古籀补》和桂馥的《缪篆分韵》,虽然仅有中学学历,却有编纂《金文编》的能力,1922年被破格录取为国立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部研究生。
2023-03-13
-
“没有感想”的感想——新见鲁迅1929年6月2日演讲笔记
一 熟悉鲁迅生平的都知道,鲁迅自1926年离开北京后,曾两次因为探亲返京,分别是1929年5、6月间和1932年11月份。
-
金传胜:茅盾1938年寓港时期佚文考述
1938年2月底,茅盾第二次抵达香港,全身心投入抗战文化宣传工作。
-
朱正:小品文的是是非非
林语堂主编的小品文半月刊《人间世》于1934年4月5日创刊。
2023-03-08
-
“绿色的永恒”:会长王瑶先生
“被动”的会长 说来有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一任会长,王瑶先生当的有些“被动”,也略显“曲折”。
-
在福州路和宝山里寻找“开明书店”旧址
闲来读书,每每感叹于当下图书在文字上已不太考究,错别字等等自不待言,有些书文笔不通,读得吃力。
2023-03-07
-
“赶台口”: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文工团往事
1943年,习仲勋同志在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任地委书记期间,为践行“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指导方针,决定在绥德分区成立一支文艺宣传队。
2023-03-07
-
宫立:关于许子东和他的《郁达夫新论》
在一篇怀念王富仁的文章中,陈思和提到,“我在许子东滔滔不绝的转述中,脑子里出现了一幅画面:白齿红唇、潇洒倜傥的许子东与一身土气、满面风霜的王富仁并坐在一个高贵的客厅里,简直是鲜明对照,由此联想到假如鲁迅和郁达夫并坐在一起,应该是怎样一幅图像”[1]。
关键词:  许子东2023-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