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力:青山未老 书香寻古
古籍收藏圈流传着很多关于韦力的传说,见了真人才发现,大藏书家原是个幽默得出乎意料的“凡人”。
2024-07-16
-
丁帆:在瞿秋白墓前的遐思
几十年来,去福建许多次,唯独没有去过闽西,只因当年交通不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去厦门大学开会,坐火车从鹰厦铁路转换,须得两天多。
2024-07-16
-
重写《异秉》与改革开放初期的“致富”想象
汪曾祺在1970年代末重新走上小说创作道路时,一开始写的《骑兵列传》《塞下人物传》《黄油烙饼》等小说,都是反映新中国的各类人物命运,或所谓极左路线对人民生活的危害,与当时的主流思潮如“伤痕文学”并无二致。
2024-07-16
-
文史研究要谨防落入“同姓名陷阱”
文史研究,离不开人和事,“知人论世”一直是文史研究的优良传统。
2024-07-15
-
陈思广:半面人生伴我行
赵俊贤教授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
2024-07-15
-
冯桂芬与《校邠庐抗议》
《校邠庐抗议》是冯桂芬的政论代表作。
2024-07-15
-
张昌华:编事记愧
白云苍狗。
2024-07-15
-
夏承焘任教太炎文学院钩沉
1981年,应施蛰存的邀请,夏承焘抄选部分日记以《天风阁学词日记》为名,刊于《词学》创刊号。
2024-07-12
-
百年前,那一场盛事及其风花雪月
2024年5月8日晚,协和医学院壹号礼堂华灯初上。
2024-07-12
-
方韶毅:一册苦雨斋旧藏
读周运《知堂藏书聚散考》,想起书架上也有一册苦雨斋旧藏,乃《青照堂丛书》三编之一种《谭误》。
2024-07-12
-
韩小蕙:一本诗集跟我46年
这本旧得发黄的《海涅诗选》,已经跟了我46年。
2024-07-12
-
陈漱渝:犹有渔翁理钓钩
我跟裘士雄相识近半个世纪,但由于绍兴、北京两地相距一千三百多公里,见面的机会并不多。
2024-07-11
-
陈子善:沈从文为戴望舒组稿
1936年10月,一种新的新诗月刊在上海诞生了,刊名就叫《新诗》。
2024-07-11
-
书在,人未远——任继愈冯钟芸的藏书
每年四月底的某二天,清华图书馆老馆的大库面向校友开放,鳞次栉比的黑色书架一排紧挨着一排,上面摆满了沾满尘土的一摞摞书,散发出旧书特有的霉腐味。
2024-07-11
-
清华文学会与北平左翼文学运动
民国时期的清华大学素以文脉深厚著称,其中尤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为最。
2024-07-11
-
诗人风神
—— 曹辛之 —— 曹辛之先生是“九叶派”诗人之一,笔名“杭约赫”,他也是书籍装帧家。
2024-07-11
-
相宜:从“山水”走向“抗战”
1937年7月7日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中华儿女纷纷举家迁移,为了坚定抗战决心,为了保存民族血脉,为了中华文明的延续,背井离乡的人们在漫漫逃难之路上,不断向西,向南。
2024-07-10
-
未完成的“谢幕”:“晚期张爱玲”与《儒林外史》
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受到中国古典小说的滋养,这是公认的事实。
2024-07-10
-
抗战时期高考统招钩沉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始于1902年10月14日。
2024-07-10
-
王统照与三部新人处女作的出版
王统照是现代著名作家,生前有三十余部作品印行。
2024-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