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第二个结合”的“中国叙事”价值

      历史地看,但凡马克思主义发挥深远正面效应的地方,都是它同当时、当地具体语境完美结合的地方,这种成功实践,既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即“第一个结合”),也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即“第二个结合”)。

    2024-10-16

  • 奋力迈向新时代文艺高峰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2024-10-15

  • “新地域文学”的逻辑起点、叙事空间和价值功能

      近年来,随着“新南方文学”“新东北文学”“新北京作家群”“文学新浙派”等概念的提出,以“新+具体地域文学”命名的写作实践,逐渐衍生成现象级的写作风尚。

    2024-10-15

  • “两个结合”指导下文艺美学的“出发”与“再出发”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两个结合”,此后多次深入论述这一问题。

    2024-10-10

  • 坚持守正创新 彰显文学力量

      【文学价值纵横谈】 身处社会生活瞬息万变、新兴创作和传播媒介日新月异的今天,文学创作自当处变不惊,坚持守正创新。

    2024-10-10

  • 思想资源更新助力新时代文学的建构

      文学与历史互为参照。

    2024-10-09

  • 根本在于“写什么”与“怎么写”

      考察与评价任何一种文学文体的创作状态,如果将研究视域放到一定的时间长度和空间宽度,如果是切实立足于文本实际而非理念先行,如果不是只用一种理念套用本为十分丰富的创作实践,如果切实尊重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而非教条机械地迎合某种倡导或时尚,我们将会发现,任何一种文学文体的创作总是必然存在着“变”与“不变”的两种基本分野。

    2024-10-09

  •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辩证关联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不仅阐释了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而且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2024-10-03

  • 文学资源的转向与近十年小说发展新态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

    2024-09-30

  • 小说诗学:触摸未来总体性

      摘 要 对时代进行总体性思考与展现是小说文体的内在要求,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写作开始迅猛起飞的当下,对未来总体性的认知甚至构成人类精神创造的自证标识。

    2024-09-29

  • 新传媒时代与新大众文艺的兴起

      01 世界巨变中。

    2024-09-29

  • 中文创意写作发展的中国特色建制

      中文创意写作学科走建制化发展之路,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建构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和中文特色的学科新建制,与中文其他二级学科协同发展,构建一个科学完善、富有活力的中文创意写作学科体系。

    2024-09-28

  • 《文艺评论概要》:引人进入文艺评论之门

      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二者关系莫逆,总是相伴而生。

    2024-09-24

  •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文艺新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2024-09-23

  • 书写时代的血肉、筋骨和结构

      2014年文艺座谈会召开至今已经十年。

    2024-09-23

  • 驻校作家在中国:概念、评价与实践(1967-2001)

      ● 摘 要 学界一般认为中国驻校作家制度最早于2002年由中国海洋大学创设。

    2024-09-20

  • 新时代文学的世界意识、时代主体与未来想象

      一 在徐则臣的小说《古斯特城堡》中,“我”寓居海外,住进神秘而迷人的古斯特古堡,故事讲述着古堡的前世今生,年轻一代的主人喜欢骑着哈雷摩托车,“向世界尽头进军”;在世界中的还有缅甸人一家,加上来自中国的作家“我”,作为见证者和记录者,构造了一种全球化时代的多维参照。

    2024-09-20

  • 新时代、人民史诗与“新红色经典”

      一、“人民史诗”的文学内涵与品格 “人民史诗”的文学包含两个最本质性的元素:一是中华民族百年奋斗历史的“史诗性”。

    2024-09-20

  • 有益于世道人心是文学的“正道”

      编者按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强调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强调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

    2024-09-19

  • 中华美学精神的命题研究

      今年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

    2024-09-18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